石少华诞辰百年回顾展在京展出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少华诞辰百年回顾展在京展出

Kako与花 1949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


  陈复礼,1916年出生于广东潮安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香港著名摄影家,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风光摄影大家,在中国摄影界与郎静山、吴印咸并称为“三老”。他的一生致力于拍摄优美的风光照片,可以说是中国沙龙摄影领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2006年12月22日,中国摄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陈复礼与石少华、齐观山、吴印咸、张印泉、 沙飞、 郎静山、郑景康、 姚经才、徐肖冰一道被评为“中国摄影大师”。
  在5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陈复礼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其艺术风格以风光摄影与中国画写意完美结合而著称。作品题材广,风景、人物、静物等无不涉猎,尤其风景摄影的表现技法独树一帜。代表作有《坚毅》、《流浪者》、《搏斗》、《矣乃一声山水绿》、《朝晖颂》、《千里共婵娟》等。主要著作有《中国画意和风景摄影》、《再论中国画与摄影》、《陈复礼摄影作品集》和《中国风景》。1959年开始在中国、越南、泰国、印度等各地,举办过多次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上世纪60年代,陈复礼明确提出“建立起画意与写实结合

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逝世


  的新风格”,这也是他摄影艺术生涯的基本创作理念。
  在风景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复礼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开创了“影画合璧”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摄影与绘画的结合,提升摄影的艺术层次。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30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是中国摄影史和中国美术史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8年9月11日晚,陈复礼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103岁。
刊登在1984年10期杂志上的陈复礼先生影画合璧作品《荷塘翠羽》、《双棲》

《生活中的中國人》王福春摄影作品展在京开幕


  继今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火车上的中国人》影展后,9月14日,《生活中的中国人》王福春摄影作品展又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本次影展由中国摄影展览馆、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主办,北京公益摄影协会承办,特想集团协办。中国摄协顾问朱宪民、王文澜,中国铁路摄协主席原瑞伦等摄影界领导、嘉宾、媒体、摄影爱好者百余人出席了影展开幕式。
  王福春从拿起相机就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路走来。改革开放四十年让中国人有了太多的故事——大美人上了挂历;人体油画进了美术馆、大街上穿喇叭裤、戴蛤蟆镜、手拎三羊收录机播放着邓丽君歌曲的年轻人招摇过市;沙发、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哥大、BB机由大款手中逐渐传递到普通人群;解放服、解放帽、黄胶鞋干人一面变为五颜六色的奇装异服;当年自行车王国变成了汽车王国;家家户户有电脑,男女老少玩手机……而这些画面也都被王福春敏锐而富于幽默地捕捉记录下来。也正是这些普通人生活碎片的连缀,折射着社会的进程和历史的发展。

《岁月山河——孙国田摄影展》南京开展


  5万多公里寻找亲历战争之人、45名“慰安妇”的血泪控诉、69名被日本侵略者奴役的中国劳工、14年局部到全面的抗战、50000多字的调查记录、400多张照片……《岁月山河——孙国田摄影展》正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孙国田自2004年起,怀着“为民族筹史”的执着和信念有计划地拍摄抗战题材历史照片,先后走访数百名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从受害民众的视角还原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并记录下抗战老兵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2010年,孙国田将走访和拍摄成果汇集成《大地作证:1931—1945日军侵华史迹调查手记》。展览用大量的事例、史料、数字、图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和罪证,反思战争与和平这一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让今天的人们真切感知那段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
  本次展览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大众摄影》杂志社、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承办。
其他文献
摘要 “第六代”电影导演是公认的有着出色才华、对电影艺术执着追求的一代,被誉为“第五代”的接班人,但目前他们面临着在国际上荣光无限、在国内票房惨淡的尴尬局面。随着新生代导演作品的成熟与普及,第六代如果不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就无法成为中国电影的主流,无法掌握中国电影的话语权。变与不变将决定着“第六代”未来的命运。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第六代 获奖 票房    在世界电影史上,对电影导演“断代”的做法
有些风景名胜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拍摄,怎样拍得比别人好呢?光线或许是一个最基本,但也最重要的因素。在本次讲到的这个案例中,光线代表了两个含义。  第一个是指拍摄时间。如果在白天拍摄,缺少戏剧性的光线和色彩会让画面显得非常平淡,作品流于到此一游。而假如在傍晚拍摄,日落之后的天空可能呈现出非常漂亮的色彩变化,此时才是最佳的拍摄时机。  光线的第二层含义是照亮主体的光。也就是说,当你为画面选择了一个有代表性
关键词:湿版时代、约翰·汤姆逊、中国、殖民影像  照片中是一位眉目清秀的满族女子,她神情娴静,面带微笑,肤色洁白细腻,唇色绘出樱桃小嘴,衣服有细致的纹饰。此刻她端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一个高鼻子、深眼廓的西方男人给她拍照。右边的仆人肤色黝黑,穿着朴素的深色袍子,梳着利落的马尾辫,专心整理女人的发饰。左边的孩子倚靠在太师椅的扶手上,认真地看着中间的女子,仿佛期待着发型赶快做好。这个动态的瞬间同时有舞台的
只要光线布置得当,用手机自动模式下的高速连拍功能就能凝固水滴四溅的瞬间。一把勺子可以让水滴呈现出更变化多端的形態,杯子在倒水时要尽量举高一些。  水花四溅,如同雕塑一般。将刹那间定格的照片总是有种特别的魅力,但其实这只是一台手机,在两盏亮度全开的LED灯照射下拍成的。你要做的是下面两点。1.安排灯光  将一个磨砂质感的塑料袋用胶带固定在椅子腿上,再在它后面放两盏你能找到的最亮的灯,就形成了一个柔光
《诗经》中有“白鸟洁白肥泽”的记载,这白鸟指的就是白天鹅。从“身无彩凤双飞翼”到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无疑把这白鸟供奉为神灵,同时也把它视为纯洁、忠诚、高贵的象征。而当今的后生们则试图用影像来诠释这白鸟的魂灵。  2008年我开始学摄影,起初也是兴趣所致,见啥拍啥,根本没有一个定向的题材可言。我居住的地方——河南三门峡,每年的深秋,有近万只的白天鹅来这里越冬,同时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右四)、胡孝汉(左四),党组成员徐永军(右三),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左三),中央宣传部人权事务局二级巡视员、宣传处处长李晓军(右二),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左二),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右一)见证展览启幕。付锐摄  3月22日上午,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袅袅不绝地流淌着感心动耳的歌曲,映照新疆各族
[摘要]自1991年Cutt关联理论在国外发表以来,在西方翻译界掀起了波澜,最近几年也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一时间,研究它的学者很多,但一般都是将它用于文学翻译的研究,极少用于影视翻译的研究,影视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部分,本文首先介绍关联理论中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理论,然后探析其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关键词]直接翻译 间接翻译 影视翻译 运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
[摘要]澳大利亚华人导演罗卓瑶的电影《浮生》,是一部刻画移民生活以及移民心态的电影。影片中流散的华人经过艰难的移置过程,经历对本土和异域文化的选择,最终接受一种文化复数的形态。在这部影片中,中国人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且对不同文化有着极强的适应和包容能力。不同文化可以并存,它们通过冲突和契合,可以达到新的融合。  [关键词]《浮生》 移民 移置 文化融合    澳籍女导演罗卓瑶(Clara L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异地寻找机会。乡土社会的传统观念、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交通运力的相对匮乏,共同催生了我们熟悉的八九十年代春运景观以及苦乐交加的“迁徙”经验。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开通运营。这条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智能高速铁路,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如今高铁成为多数人
[摘要]美妙、生动的声音是音乐表现的基础要素,是演奏者通向最高艺术境界的重要条件。重视、研究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是本文探讨钢琴演奏触键方法的目的。  [关键词]度变化 触键方法 乐曲表达力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是以乐音的发生和运动,表现各种不同音高、长短和强弱的组合为基础的。一味地追求快速、响亮的音响,忽略讲究的发音,不重视研究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再好的作品、再熟练的技巧。也难以收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