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形成过程实验的改进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chen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钠单质和氯气反应演示实验的不足和研究现状,设计利用石英坩埚进行钠单质和碘单质反应的新实验装置,可以持续动态观察反应现象。经过多次探索和改进,该实验具有试剂用量小、操作简便化、密封可控、环保安全、易推广等优点,适合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关键词:离子键形成过程;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石英坩埚;钠单质和碘单质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4-0064-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1.1教材实验分析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3节“化学键”中,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演示实验是钠单质和氯气反应,以此说明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给钠原子,形成相互吸引的阴阳离子,即离子键形成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制备氯气装置复杂、耗时较长,且氯气容易逸散,对于通风条件较差,特别是某些农村高中的教室里做演示实验,显然会造成环境污染,更别说学生分组实验或探究实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比较麻烦,特别是集气瓶倒置于加热的石棉网上时,集气瓶倒置过程和玻璃片移出过程都会有氯气的逸出;尾气处理也很难控制,实验结束后,在集气瓶移出过程中会导致未反应的氯气大部分逸出。多数教师鉴于制备麻烦、易造成污染,干脆以视频代替演示实验,显然不能给学生形成深刻印象和引發深度思考,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寻找更易操作、取材方便、污染较小、现象明显的替代实验就势在必行。
  1.2研究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一线教师不断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和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有教师把钠单质粉碎为非常细小的颗粒直接和氯气反应,无需加热,可观察到钠单质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现象比较明显,但这也无法排除氯气的制备麻烦和漏气污染等弊端。也有教师改用钠单质和碘单质反应,如图1所示。此实验利用碘单质易升华、熔沸点较低等性质,与钠单质反应现象明显,排除了氯气泄漏的弊端,但按照作者的实验及说明进行实验,发现大试管中加入钠单质直接加热很容易被炸裂。实验刚开始时,钠单质容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有黄色固体生成,大约1分钟左右碘单质才升华,紫色的碘蒸气从小试管中移出并下沉与钠单质反应,试管上部内壁有大量碘单质凝华,造成浪费;大试管口上盖的小烧杯(为防止碘蒸气逸出大试管)也有碘凝华造成浪费。因此该实验钠单质和碘单质用量都比较大,且只有大试管底部可以观察到稍许现象,甚至需要关掉实验室或教室里的灯才可以看到有明显的现象。上述实验虽然有不少缺陷,但其设计思路和发散性思维,为后续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学习资源和借鉴。
  1.3装置的改进
  针对教材实验和有关文献实验的不足,确定本次实验创新的主要原则是:装置需要密封、药品用量少、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对环境无污染、反应时间更短、便于学生观察,适合于课堂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
  经过多次实验,选用20 mL石英坩埚,采用直接加热方式,可观察到钠单质和碘蒸气的动态反应过程,由紫色蒸气逐渐变为白色的烟,现象明显,效果极好。
  2实验过程和机理分析
  2.1实验过程及现象
  在20 mL石英坩埚中加入2粒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单质和1粒绿豆大小的碘单质,盖上盖子,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碘单质迅速充满整个石英坩埚,石英坩埚底部先出现白烟,然后白烟由底部向上升,最后出现在盖子上,紫色物质逐渐变为白色物质,当盖子上紫色物质全部变为白色物质时,停止加热,整个过程持续大约1.5min,是动态的变化过程。
  2.2反应过程和机理分析
  查资料可知,碘单质易升华,熔点113.5℃,沸点184.35℃。实验时,碘单质来不及熔化就迅速升华为气体并充满整个石英坩埚,呈现紫色。钠单质熔点为97.72℃,沸点为883℃,刚开始熔化的钠单质的表面与碘蒸气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钠单质开始变为钠蒸气,与坩埚中的碘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碘化钠,然后钠蒸气继续上升,与石英坩埚上面紫色的碘单质继续发生反应,直至石英坩埚的紫色碘蒸气全部变为白色的碘化钠。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观察发现,整个实验过程没有碘蒸气逸出,也没有白色固体移出,因为盖子周边环境温度较低,碘单质、碘化钠乃至钠蒸气不可能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为了确保坩埚和盖子接触严密,可以在坩埚和盖子接触处涂抹少量凡士林。
  计算表明,该反应在室温下熵变比较小,焓变比较大,因此不是熵驱动,主要是由焓变驱动,在室温下,反应从热力学角度分析能自发进行。从实验结果看,该反应室温下反应非常慢,需要加热至高温以达到缩短反应时间、现象明显、高温产生钠蒸气与碘充分反应的目的,满足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需求。
  3实验优点和后续处理
  自主设计使用石英坩埚作装置,利用碘单质的独特性质(易升华),避免使用氯气、制备过程复杂、装置移动不便等弊端。利用钠单质熔沸点低,加热易使钠单质熔化和生成钠蒸气,使整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且有生成白色固体的动态过程,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改进后的实验既可以方便教师演示实验,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钠单质和碘单质取材都比较方便,20mL的石英坩埚,网上购买非常方便,价格也很便宜。
  停止实验后,可以打开石英坩埚盖子,让学生观察碘化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碘化钠迅速由白色变为无色,进而潮解变成粘稠状,说明碘化钠具有易潮解的性质。待碘化钠完全潮解后,在石英坩埚中加入10 mL无水乙醇,以除去未反应的钠单质。
其他文献
文章以盘锦市1969-2016年降水资料为基础,对其降水丰枯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频率统计法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盘锦市年降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盘锦市年均降水量
摘要:以PP塑料板作为装置的腔体,以硅胶垫片来密封,自制耐温、耐压、可持续使用的双膜原电池装置。使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对比测定单液铜锌原电池与自制双膜铜锌原电池的电流、温度,发现自制双膜原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转化率。使用氯离子检测仪、钾离子检测仪检测盐桥中的离子移动方向,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盐桥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关键词:双膜原电池;离子交换膜;实验探究;教学思考  文章编号:1005-662
人物简介:王连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教授。在微生态制剂、微生物发酵及富硒农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已深耕十余年。在大连,他先后参与并研发出了富硒海参、富硒对虾、
人物简介:程存刚,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仁果类果树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葫芦岛综合试验站站长,
目的:观察四黄散联合硫酸镁溶液热敷对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引起的臀部硬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4月90例因保胎治疗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引起臀部硬结的患者纳入本
预付卡消费的优惠性和煽动性极易引发消费冲动,在预付卡消费领域设置冷静期制度,是实现社会实质正义的需要,能够弥补消费双方信息不对称,减少消费冲动,并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穴位贴敷、耳穴、音乐疗法、刮痧、拔罐、足浴、八段锦等中医外治法治疗新冠肺炎。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均达出院标准,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但若只重视应用型培养而忽视思政教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专业课程教师需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