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自古就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所系,是牵涉到国计民生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事。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营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分配,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就要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农村经济“三农”问题是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的简称。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把农村的经济发展当成头等大事来抓,使中国的农村经济腾飞发展,然而“三农”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现当今,农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农村,是我们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一、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存在农民贫穷、农业不发达和农村落后的基本现状,农产品价格相对低廉,农业生产难以规模化,农村社会化保障不足是制约农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路上驰骋。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化大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三农”问题仍然制约着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前进的脚步。我们不能仅满足我们的农民群众的温饱要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的文明的成果要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每名劳动者。新时期,“三农”问题内涵也随着社会的整体进步,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一是农民问题。农村经济不发达,这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表象是农民收入不高,其实本质上是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二是农业问题。我国的农业现状实际上是弱质产业。生产规模小,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使得我们的农业既受到土地和经营规模的限制,又较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三是农村问题。长期以来,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社会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与城市的差较大,儿童上学难、生病就医难、交通难、购物难、用水难等现象存在。农村问题受地域因素制约较为突出,东部及东南沿海区域好于西部及边缘地区,气候、人文、社会化程度的差距直接或间接导致农村问题地域发展不平衡。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现今,我国的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依据目前的情况来说,还处于初级的、低水平的、发展不均衡的小康水平。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环节、基础工程,同时也是难点和瓶颈。党中央始终重视 “三农”问题的解决,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基本国策,要求要坚持生产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文明建设,美化乡村环境,实现民主管理。一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帮扶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合理规划使用土地,加大农业技术科普力度,切实减少税收摊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优化农副产品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强农业标准化、产业化、体系化建设。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力度。在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克服浮夸思想和面子工程现象,切实普及好教育、医疗、交通、通信、房建及饮水用电问题。四是广泛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要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和模式,在确保传统农业增产的基础上,转变农村经营生产模式,扩大农副产品和农牧业经营范围,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创收领域。
  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现代经济发展阶段,要着力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逐步优化基础的、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逐步实现农产品产业化。建立和拓宽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模式和经营渠道,着力追求农产品增值效益。政府加强引导和扶植,做好生产、加工、运输、市场销售各环节工作,使农副产品市场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组合配置,拓宽市场多样化经营途径。二是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工业。一方面,走农业工业化道路,带动农业产品加工、物流、储藏等产业的发展,反之这些行业的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走农业工业化道路,有助于建立农业产业品牌,集团化、规模化使农业产业的产品更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提高农民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我国全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猛进,农民的素质还有不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现在化需要。农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加强农民教育力度和提高农民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导致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因此要加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农民及其适学儿童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在统筹城乡发展决策时,要注重农民各项技能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以新知识新技能,带动农业产业,提升生产效率,实现农产品增产增值。另一方面,提高农民各种技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劳工渠道,拓宽非农业增收空间,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空闲劳动时间,为充分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打牢基础。
  3、提高农民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这一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质量、农业的发展,而且拉大城乡差距,直接牵涉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着力解决好农民收入问题。一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搞活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重要的是做好“放活”的文章,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其次,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大扶植、补贴结合起来。千方百计的加大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扶持和补贴,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其他文献
What is Enlightenment? Can China Answer Kant's question? This is the title and subtitle,respectively,of Wei Zhang's book.An ambitious project due to two factors
期刊
对照2018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等与“国标”有相当的差距,如何进行会计学专业人
“建家建线就是要建设职工之家,建设工地文化线、生活线、卫生线,这是工会组织长期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牛忠霞对记者说,公司工会以“
期刊
期刊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观念意识及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成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建筑施工
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
主要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报告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数字分裂依然明显存在,以国际发展法促进国际数字团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获取不平等、互联网骨干网
线上线下交互的学习方式是当下的一种趋势,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而如何检测、评价学生线上和线下课程中的所学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