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跌回一年前 刚需族该不该出手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价终于下跌,刚需族刚开心没几天,相关部门又已经开始出台救市政策。接下来房价走势如何?现在买房该不该出手?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中82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超过八成城市房价已回调至一年前水平。不过,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出现回升迹象。
  这个消息让不少想买房的“刚需族”吃惊:在信贷政策的支持下,房地产业是不是真的回暖了?
  三四线城市房价走势依然无人看好,二线城市的房子也不好卖。浙江宁波一位房地产业资深人士告诉《投资与理财》记者:宁波只有好地段的房子卖得不错,其他房子销售依然冷清,房贷新政对市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其他城市的情况也基本类似。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就显示,中山、绍兴、日照11月房价跌幅超过了3%。
  不过,有不少专家已经开始力挺一线城市的房价。素以预测准确著称的“乌鸦嘴”任志强,曾经多次准确预测北京房价大涨。近日在《财经》年会上,他表示,中国房价短期内可能会波动,但长期来看房价还会涨,估计仍有10多年的上涨期。“你们以为北京的房价会掉下去,我觉得没戏。”
  财经女侠客叶檀更是公开表示,中国所有行业都和房地产息息相关,依靠房地产支撑,一旦房地产出问题,所有经济坏账将会流露出来。“指望北上广深房价下跌?想都不要想”。
  看来,如果你想在小城市买房,还可以再等一等,如果想在一线城市买房,还是赶紧下手吧。比如北京、上海房价已经降了一些,该出手时就出手,像股市一样,抄底是永远抄不到最底部的。如果真涨起来,买房代价可更大了。
  一系列楼市政策利好下的销量回升,并未扭转11月房价的下滑趋势。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10589元/平方米,环比、同比再次双双下跌。100个城市中82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下跌城市个数较上月增加4个。也就是说,超过八成城市房价已回调至一年前水平。
  不过,相比10月,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出现回升迹象,在连续6个月下跌之后11月份首次出现微幅上涨。
  百城房价环比连跌7个月
  据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数据,11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为10589元/平方米,相比10月份10629元/平方米的均价,环比下跌约0.38%,连续第7个月实现环比下降。
  环比下跌城市数量也在持续增加。11月,住宅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个数为76个,较上月增加3个。其中,中山、绍兴、日照跌幅最大,下降3%以上。环比上涨城市23个,环比减少4个。仅衡水一城住宅均价与上月持平。
  另外,百城房价同比数值也在持续走低。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与去年同月相比下跌1.57%,跌幅较上月扩大1.0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1月份,100个城市中82个城市住宅价格同比下跌,下跌城市个数较上月增加4个。也就是说,超过八成城市房价已回调至一年前水平。其中,三亚等10个城市跌幅较大,约10%-18%。
  杭州同比跌幅10.08%
  与百城整体房价环比、同比下跌相比,11月份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数值止跌微涨,稍显乐观。
  据百城价格指数对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调查显示,2014年11月十大城市住宅均价为18946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6个月下跌后,首次微幅上涨0.07%。
  上海、深圳、天津、南京4城环比上涨。其中,上海住宅均价环比上涨1.18%,涨幅居十大城市首位,同比涨幅也达5.23%。但北京、广州等其余6个城市仍不同程度下跌,重庆跌幅最大,环比下跌1.81%。
  十大城市中,房价同比下调城市数量也超过半数,仅上海、北京、南京、深圳保持上涨。今年以来房价下调幅度较大的杭州,11月份不仅环比持续下跌0.93%,同比跌幅达到了10.08%。
  降价跑量仍是市场主旋律
  从各地限购松绑,到10月后房贷新政、央行降息、公积金调整等举措,楼市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在此影响下,近来不少城市楼市成交出现回暖迹象。
  不过,从11月百城房价数据看来,全国主要城市住宅价格降幅虽已继续收窄,但下跌态势仍未扭转。
  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从供应情况看,年内大部分城市高库存的现状仍未改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数据显示,截止10月底,全国主要35个城市中,温州、西安、沈阳等13个城市存销比超过了20个月。
  另外,在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看来,上半年市场低迷已造成了多数开发商较大的业绩压力,因而涨价动力并不大,平价走量仍为当前主流。
  中国指数研究院也预测,未来“去库存”仍是楼市主旋律,短期内全国主要城市住宅价格仍面临下行压力。
其他文献
进入12月以来,投资理财市场上最为火爆的地方当属股市了。12月4日,沪指单日涨幅超过4%,深成指收复10000点大关,两市日成交额之和突破10000亿元,令全球投资界瞠目结舌。微信朋友圈中,“你买大象了吗”、“你骑在风口上的猪了吗”满屏皆是,各家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里,人头攒动,重现了2006年股市大牛市来临时的场景。  年末的股市之所以如此火爆,无非是三大诱因,一是11月17日沪港通的正式启动,沪
期刊
红榜:券商股成为会飞的大象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从11月20日上证指数上涨开始,到12月5日,短短的14个交易日,大盘从2443.28点上涨到3020.26点,创下44个月来的新高,在此期间指数上涨576.98点,上涨24%,在这波上涨中,最为吸引眼球也是贡献最大的就是券商股。  其中,广大证券上涨140%成为券商第一牛股,方正证券上涨127%在短期内实现翻倍,招商证券上涨119%,华泰证
期刊
对虽然今年是五年难得一遇的债券牛市,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赚钱,甚至有债券基金收益率还比不过货币基金。那么,如何选购好债基呢?可以分四步走。  看“血统”  目前,债券基金根据其投资特点的不同,主要分三类:纯债基、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纯债基不参与股票投资;一级债基可打新股;二级债基除打新外还可适当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三者中,二级债基的风险最高,但预期收益也最高;纯债基金收益较难有很大突破,但胜在收益稳定,
期刊
债券牛市来袭,可转债基金这种非常原来非常“小众”的基金一下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投资者惊奇的发现,原来债券基金在牛市也能轻松获取百分之几十的收益。Wind数据显示,24只可转债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超过40%,最牛基金收益率超过50%。  打败股基  作为债券基金中的“进攻型”选手,可转债基金带有明显的“股性”。由于可转债可以换股,因此它十分依赖于背后股票的走势,是股票牛市很好的工资工具。  今年股
期刊
如果说,此前股市的多空双头只是在“不跌老子一分钱都不买”和“不逼空逼死你老子跟你姓”的境界来回挣扎的话,那么,12月2日9100亿元的成交量,估计要让许多等着回调再买股的投资者们妥妥哭晕在厕所里了。  有一句口号是这样喊的:卖房炒股!  火热的股市带来了投资机会毋庸质疑,但是,在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和投资品类的房产,真的已经没有投资的价值而沦为昨日黄花了吗?  “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楚的强调了,整个(行
期刊
自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开始,在金融、地产等大盘蓝筹股的引领下,上证指数以十连阳的方式快速向上奔袭,接连突破多个整数关口。新高+天量成为市场的常态,让历经熊市折磨的小伙伴们惊叹不已。一个月前还似遥不可及的3000点,倏忽之间便被多方兵临城下。  A股牛市态势确立 长期目标5000点  “金融航母舞翩跹、蓝筹大象玩蹦极”,疯狂的指数表现,释放了投资者压抑许久的做多情绪。截至12月2日收盘,上证综合
期刊
对债券牛市的判断,已经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但诺安泰鑫一年定期开放基金经理谢志华提醒说,债券牛市只是债券基金面临的好机会,但投资收益也不是大风刮来了的,债市投资仍需要专业复杂的操作以求获得合理回报。  因降息预期而狂奔的债券牛市,似乎到了需要冷静一下的时候。诺安泰鑫一年定期开放基金经理谢志华表示,前期降息预期强烈,债市在预期推动下的表现并不合理,因为债市的基本面并未有根本变化。虽然债市在中长期走牛
期刊
进入12月以来,沪深股指平均每天上涨50点,沪指逼近3000点,深成指突破10000点,两市日成交金额相继突破7000亿元、9000亿元、10000亿元,刷新了全球股市单日成交金额的历史新纪录。中国股市的“疯牛病”不但让股龄长达24年的老股民齐呼看不懂,也让全球资本市场惊呼:中国股市正在展现出如同其经济增长的奇迹,全球股市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仔细看来,导致股市患上“疯牛病”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是
期刊
十数年的投资经历一次次的提醒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越热闹的地方意味的风险也大。可能我个人的思路在当下的市场有点不合时宜。但我从不要求别人认同,只是一直在坚持自己的风格一致性。这样的做法虽不够完美,有时甚至有点与市场格格不入。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十年前跟我同时代的人,很多现在都消失了。或许他们是功成名就的转型,或者是已经被市场消灭,但我依然还在市场上,而且一年比一年活得好。投资与炒作不同,前者是长跑后
期刊
尽管全球的石油供应过剩,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1月27日仍然做出了不减产的决定,导致原油价格每桶下跌5美元。自今年6月以来,油价已经暴跌35%。由12个国家组成、占全球石油三分之一产量的欧佩克在公报中称:“决定保持当前每天3000万桶的石油产量”,这样的产量维持三年。  在这次会议上,欧佩克面临着较为贫困的成员国,特别是委内瑞拉施加的要求减产压力,因为不断下跌的油价让欧佩克成员国此前丰厚的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