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色时代:美男加自恋的时代

来源 :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ng_h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斑马王子
  
  毒药的男色时代(黑粗,是导语)
  
  关于毒药:他是BLOG新贵,他的家世显赫;他帅得没天理,奢侈得没道理;他的BLOG已有超过八百万人次的浏览,单天最高访问纪录也有四万。他美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相貌,大量梦呓一般的文字,以及他那极其艺术化的自拍照,让万千粉丝拜倒在他的高挺的鼻子下。?他不但使MSN为之专门开辟专题栏目,就连研究他,对他神秘身世刨根就底的"无聊人"的BLOG也荣登MSN风云榜。特别是最近毒药神秘消失,使广大“毒迷”几近疯狂……。
  “但是请相信我,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骄傲是生存的目的。”他买上万英镑的衣服,但是他觉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依附在他身上都会首先归零,然后再仰仗他,体现出以他为中心的全新价值。他在博客里写到:“我要的不能是别人要的,我要的是别人不敢要的。”
  


  男色时代:现在的时代都非常短,基本上三个月就是一代了。芙蓉姐姐时代过去了,超女时代过去了,男色时代也终会过去。但是,男色时代的到来,是不是意味着女性自恋时代将要被男性自恋时代代替?身边有太多这样的男人,在意自己,在意跟自己有关的一切细节,不打扮不出门,事业变的不再是追求的唯一,喜欢自拍,喜欢BLOG,同时他们有着良好教养,很高的学历,有极佳的艺术敏感性和天分。有人说这是和平社会进步到一定时候的必然,男女在社会分工上一定会变的模糊,那么爱好也是如此。万人迷毒药除了他的美貌之外,他的高品味和散淡生活亦是令众人叹服的关键。除了他,郭小四也有着同样的令人着魔的能力,除了他的书之外,人们更多的是被他的女性化外表和自恋的态度所吸引。美容专家尼可,买了一个冰箱专门存放他的护肤品,现在已成为一个资深的美容专家,在网上开设美容专栏,众知名品牌还请他去讲课。多了多了……。男色时代应该不等同于美男时代,而是美男加自恋时代。美是先天条件,自恋是后天才华,缺一不可。
  真的,没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好的呢?不用担心,等到哪天战火纷飞,男人们一定会丢掉自拍的相机,从四面八方、犄角旮旯里跑出来的。
  此专辑所有摄影作品均来自“斑马王子的秘密花园”里的自拍照。
  关于Btr:上海男性、著名专栏作家,作品以幽默著称。白天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专业人士,八小时之外,他带着一部相机和一台手提,成为标准的作家。拖到最后一天,把稿子写完,却是一如以前,他的东西总让人看过又看。
  
  金刚VS毒药男
  文:btr
  
  爱丽丝漫游物质奇境
  
  第一次听说“毒药“的时候,我想起小时候曾流行的一种香水,名字就叫“Poison”。不想时隔多年,竟有男人以此作为ID,不免诧异。迷惑间,循着地址找去,内容更加触目惊心。触目,是一张张自拍照,令人惊觉是否打开了某本本不该打开的私人写真;再读文字,便是惊心了,几万英磅一件的衣服随便买,伦敦有名的设计学院随便读,还有神秘家世作底,让读者有了爱丽丝漫游物质奇境的错乱感。
  如果大脑如同网络、有精密的超文本链接系统,那么,当我看见毒药的时候,脑中最不自觉的链接便是指向另一个名字——郭敬明。同样充满了对镜自怜的照片,郭敬明的Blog更象一个以拗造型为中心思想的更衣室,文字只是配菜,美色才是卖点。模式化的微笑,偶尔再露露胸肌,竟然就有数百万的点击率。
  这是一个什么时代呢?这些毒药式的男人为何一夜间变得如此得宠?首先寻求语言上的解读来解“毒”,或许是一条捷径。
  
  都市型男
  
  2003年11月的某份《华盛顿邮报》上,曾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一个男人:
  “那天晚餐时,他列出了主菜的卡路里数,点了一盆色拉,在我的阿尔弗多鸡上台时抬了抬眉。我三次看见他在银制的水杯上看自己的反射。吃甜品的时候,他深深地望着我的眼睛,对我说我们共同拥有的东西非常特别。那是我们的第三次约会。”
  “就在这时候,我了解了为何自从我来到华盛顿后恋爱生活变得和百慕大三角一样神秘莫测了。这个城市,与我住过的其他城市都不同,是一个都市型男(metrosexual)的避风港。”
  这也是欧美主流媒体较早使用metrosexual一词的范例。假如你不读报纸也不看《南方公园》,那么你不妨这样理解metrosexual:他们虽然是直男,但每天还是会用三种不同的护法产品打理头发;他们注重穿衣的品味,绝对不会衣衫不整邋里邋遢便出街示人;他们和女人一样喜欢血拼,逛一下午商场也不觉倦;他们是那种看上去象同性恋,但一旦论及性取向又发现并非如此的那种男人。
  耐人寻味的或许是metro这个前缀。Metro者,metropolitan大都市也。这类带着女性化的男人,和都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大致就是城市的阴性特征——充满反射与自恋目光的玻璃幕墙,逼仄的城市空间狭小的路,巨大的工作生活压力及人际关系的疏离…… 当一个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阴性的时候,女性化的男人也便愈来愈多。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女人爱谁?
  新的问题是:在一个毒药男夺走数以百万记点击的时代,女人是否更爱略带女性化的男子?我就此随机询问了身边几位女性朋友,惊讶地发现答案是一律的否!
  点击率和爱终究是两码事。异性相吸的法则不象《重庆森林》的罐头会过期,异性相吸更像一个固执的真理,哪怕在这样一个时代,女人们或许会和毒药男做朋友,因为他们姣好的容貌,因为他们不凡的时尚趣味,因为他们会有如女人般细密的心思,但这绝不意味着她们会同意嫁给他!有时侯,她们不过是把毒药男当成了姐妹、当成了她们中间的一员罢了。要问她们爱谁,她们爱的还是金刚。
  
  金刚vs毒药男
  
  金刚和毒药男从来不是男人的两岸。并不存在一条非此即彼的河流。他们更像是一条连接彼此的公路,他们在公路的两端。将两端拉出来PK,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之间的那段路。
  金刚身材魁梧,处事鲁莽,财产不多,但生性浪漫。毒药男则美丽、细腻、富裕,也有钱浪漫。坐在城市之巅看夕阳,与坐在M on the Bund看黄浦江是两种不同的浪漫。力量与技巧亦是两种不同的魅力。金刚和毒药男之间的PK,表面是不分胜负的。但当他们的PK进行到最后一个回合,当本能的神秘力量注入金刚的体内时,他终于胜出一筹,当然,输家也有人爱。生物的多样性是连接两者的高速公路。
  
  路标之吊诡
  
  最后要说的、但绝非最不重要的,是一个标准问题。当我们说,“这个男人有一点女性化”的时候,我们很难逃避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女性化”?如何定义“女性化”?这是一个确切的概念么?这是一个稳定不变的概念吗?对于这些问题,答案一律堪疑。
  更深一层地想,当我们说“这个男人有点女性化”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暗含了一种价值判断了呢?它如何保持政治正确的中立性呢?我是说,“女性化”之于男人,是否不言自明地、已经先天性地带上了几缕贬义了呢?
  这些便是路标之吊诡。你标着金刚的地方未必是真正的金刚,相对而言的标准固然存在,但界限却比你想象的要模糊。金刚和毒药男之间的那条路,可长,可短。
  所以,一种可能的结果是:当阴性的城市进一步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男人们或许的确会变得比过去的男人女性化,但与此同时,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标准亦步亦趋地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那是一种标准不断随着现状修正的过程。
  假如你不能理解,不妨想想以下的比喻:当我们说“这盘辣子鸡太辣了”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将一种绝对的辣的指标与客观的辣的感受相比,然而一旦菜式改良,人们逐渐习惯了之后,那种同样称为“辣”的标准其实早就不时最初的那种“辣”的标准了。看男人的“女性化”,并没有什么两样。
  
  关于棉棉:棉棉,当代中国新生代女作家。1970年出生于上海。17岁至25岁之间生活极其动荡,去过很多城市,做过各种短暂职业。1995年回上海养病,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并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个人小说集《啦啦啦》。代表作长篇小说《糖》,已在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美国、西班牙、巴西、葡萄牙、希腊等十几个国家出版。2002年成为摩登天空签约作家。其小说能集中反映社会时代问题,整个意境灰暗却富有激情,被视为年轻一代最出色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啦啦啦》、《糖》、《盐酸情人》、《社交舞》…….
  
  化妆男人
  文:棉棉
  
  我一直觉得男人化妆是一种反叛,我心里可以接受男人化妆,但视觉上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起码,我不会接受自己的恋人化妆。无论如何,一个我爱的男人突然化了妆,他的内心肯定有一些被藏起来的部分我不曾了解,那挺恐怖的。
  不过,在因为反叛而化妆的,给我感觉最性感的,是纽约妞乐队,他们都不是同性恋,他们都化妆,他们是60年代一群自位为是的家伙,他们完全不想变老,也不想长大,他们是无比自恋的异装癖,并且总是问身边的女孩子要衣服。他们的胡闹在我看来无比性感。当然前提是他们做很棒的音乐。
  在同一个时代,来自英国同是摇滚明星大卫波易,他也一直都是化妆的,他的异装癖给我一种辉煌的感觉,跟纽约妞不一样。当然大卫波易的性倾向也比较多元。不过在他成名的道路上,他的女性打扮在确实起了非凡的作用。
  除了这些六十年代的摇滚明星,我身边的男同性恋朋友,还有我的书里也有过一个喜欢化妆的男人奇异果,并且有时会穿着一条像裙子一样的拽到地上的裤子,他的裤子像是黑夜的扇子。这是个神秘的有些变态的男人,一个化妆师。他是比较中性的,或者说他对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不太容易兴奋起来。这我们可以称之为A –SEXUAL。他有时也会化妆,但是化非常淡的妆。
  化了妆的男人可以是一件艺术品。我们可以暂时不去想他的性别。化妆也可以是他们的一种时尚态度,或者是他们想与别人保持距离的一种方法。
  最近中国男演员们也开始化妆,比如我最喜欢的演员刘晔。他化妆肯定是为了闹着玩。我不觉得他就真的很享受化妆,因为他甚至都一点也不中性。他就是反叛,喜欢闹着玩。但他演得那么认真,他的态度比较有意思。
  前几天再街上看见一张大大的陈坤的照片。他的脸经过化妆后无比精致,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这让我想起来我的好朋友COCO有一天早上在一个酒吧门口碰见一老太太,老太太说你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你是梦!
  化妆的男人其实都是自恋而自私的男人。
  由于妇女的地位在越来越提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男人暴露出来开始化妆。
  其实,那一张张化了妆的男人脸上,充分体现了城市的虚浮和辉煌。
  关于任晓雯:真正的美女小说家,78年生于上海。作品见于《人民文学》《钟山》《天涯》《大家》《长城》《芙蓉》等文学期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本科期间曾获“新概念”成人组一等奖。主要作品有我们<不能遗忘什么>、<从大话到鸟话>、<雨量中到大>、< 性、暴力、走火枪>、<我是鱼>等。性格温和如水,淡淡的文字中却时藏刀锋。
  
  男色时代
  文:任晓雯
  
  


  2002年,一个叫F4的组合风靡了各年龄段女性。那时,我们还没预料到,一个所谓的“男色时代”即将到来。现在毒药火速上位,正式宣布,这个时代已经来临了。
  F4名字乍一听,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某种化学分子表达式,实际上它的全称铺展开来,是Flower 4,取自日本漫画《花样之男子》,而其成名作《流星花园》,也改编自此漫画。
  “花”的意象,在含蓄而风雅的中国传统里,历来是阴性的,甚至暗含被窥视、被赏玩的符号意味。虽然在《流星花园》中,F4被打扮成暴力少年,但这丝毫不能遮蔽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他们的洁白肤色、秀丽笑颦、细声细气谈吐的注意力。
  对于小白脸的推崇,可以追溯到晋朝。在鲁迅有名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提及魏晋的上流社会喜欢服用五石散,其始作俑者是一个叫何晏的帅哥。何帅长得白白瘦瘦,还喜欢敷粉,整日镜子粉饼不离手,和如今的F4有一拼。翻翻《晋书》,可以看到当时对帅哥的评价,和现在大S的美容标准差不多:皮肤无限白,最好白得像日光灯和卫生纸。当时男人抹粉的风气非常流行,此所谓“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无论古代当代,榜样的力量无穷大。F4走红之后,路上突然多了面色苍白、身板纤细的男孩子,衣着花花绿绿,戒指项链耳环一样不拉。遥想当年的潘安、宋玉,也不过如此吧。
  值得一提的是,此二位古代帅哥,都是才貌双全的作家。宋玉是著名的楚辞文学家,留传于史的有《九辩》、《招魂》二赋;西晋的潘安,则被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称赞为“潘文灿若披锦,无处不佳”。可惜他们的文名几乎被美名淹没了。看来,即使“小白脸”已经不是贬义词,长得太帅仍旧未必是好事。
  当年潘安喜欢手执弹弓,在洛阳城中晃悠,潘粉们往往蜂拥而至,向他投掷水果,以示爱意。这和现在高呼“小四我爱你”的女生差不多。不同的是,现代人只要出名就行,并不介意出的是文名,还是美名。最近的MSN新贵“毒药”,就是以在博客上张贴大量PS过的照片而迅速窜红的。你看,一个男人可以仅仅拥有美貌,就赢得三千宠爱。
  这就是男色时代,女人似乎真的和男人平等了,她们可以窥视男人,赏玩男人。如果合了心意,还可以说:“哇赛!如果法律不管,真是恨不能把F4挨个轮奸一遍。”(语出一位四十岁女作家的调侃)随手翻查网上的八卦新闻,可见“F4成员当选‘台湾最有条件拍A片的男星’”、周渝民(F4成员)“成富婆最想‘包’的帅男”……而F4老大言承旭的写真集,人气超过百变天后滨崎步,更是具有象征意味:男性,或者更确切地说,男性的身体,也可以取代他们的counterpart,成为被逼视的对象。如果说,玛莉莲·梦露那具被男人欲望塑造成的性感之躯,曾经是女性主义者心口永远的痛,那么在今天这个电视、网络、图像读物纵横交错“后影像”时代,毒药们是不是可以意味着翻身妇女狂欢式的凯旋呢?
  
  关于斑马王子:热门BLOG“斑马王子的秘密花园”的主人,同样超高的点击率,同样的帅气男孩,同样拥有极佳的艺术品位和高超的自拍照技术,甚至有比毒药更出彩的文字。他比毒药多了一点知性和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少了很多自恋和浮华。他告诉我,并不愿意在这儿跟毒药发生什么关系,因为是太不同的两个人。但是他对毒药的时尚品味,还是非常赞赏的。“自恋也没什么不好,那是人类进步的表现,说明他热爱生活。”
  
   斑马王子的秘密花园
  
  13日闻香识男人
  
  


  生日礼物收到一瓶100ml CK one的香水,有点意外。我用这一款很长时间了,可是香水正像是私密情人或者贴身衣物一般,品牌款式型号,概不足为外人道也,过从不多的朋友是怎么知道这一点小隐私,让人费解。
  CK one,中性香水。仿如牙买加朗姆酒瓶的磨沙瓶身,简约而性感。“不分种族,性别,年龄,两性亲密,共享同一个世界。”这样的广告词,似乎给城市里的metrosexual找到了一个以更妖娆的姿态生活的理由。
  香水,到底是一种私人的物品。很多时候,我只是乐于让自己生活在熟悉而亲切的味道中,沉迷在自己亲手营造的氛围中,没有陌生的恐惧感。习惯长久的选择同一款香水,象一位多年的密友,如影随形。若有朋友能在夜店之类灯光昏暗的场合凭熟悉的香水味辨别出我,那就更是“闻香识男人”的题中之意了。
  香水好过热汤,它的关怀,可以随身携带。
  
  17日购物狂
  
  每当心情焦虑或者沮丧,便常常不自觉的成了购物狂。下午从连卡佛,沿着淮海路一直逛到贝纳通、百盛,信用卡在cash desk轻巧的划过,手里就多了一个沉甸甸的口袋。
  时尚潮流的速度,比我们shopping的脚步还要更快,但每个人心里 ,总有一些东西,永远不会过季。
  那些熟悉而习惯的品牌,就像是亲切的老朋友,也许是昨天才新鲜上市,也许已经在某个角落等候多日。我只是按时去赴它们的约会。
  就衣服而言,很多时候所谓的格调品味,或者流行趋势,往往是空洞而难以把握的冠冕之词,只有一条不变的原则,适合的+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当然,在这个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化时代,“独特”就成了最终的关键招,而社交场合“撞衫”带来的后果,某种程度上几可和“撞车”相若,无疑是致命的。哪怕是对街头某个路人的衣着似曾相识的惊鸿一瞥,都会尴尬得不知道该把目光往哪里放。
  时装代有名牌出,不仅各种或熟悉或生疏的品牌广告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大牌、老牌、名牌厂商,也都不遗余力的推陈出新,争夺眼球,然而各领风骚的时间,却是越来越短命了。当然,如CK内衣之类的经典,即便款式一成不变,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地大行其道,则又另当别论。
  抛开“撞衫”的担忧不说,我依然对一些固定的品牌情有独钟,比如Y3的运动装,或者Energie的夹克;比如G-star的牛仔裤,或者5cm的衬衫;比如converse的球鞋,或者spring field的西装……就算聚会时“巧遇”相同嗜好的人,非但不会太过尴尬,反到有些英雄所见略同的庆幸,甚而至于惺惺相惜起来了。
  有一点要承认的是,专情于某一特定的品牌,固然少了挑选的麻烦,而同时也失去了挑选的乐趣,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正是购物的乐趣所在。好在穿过琳琅满目的专卖柜台,或者小隐于市的特色店铺,你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除了衣服,还有快感。
  
  23日瘾君子
  
  在电脑屏幕前机械的敲字,我抽完了最后一根烟。好在24小时便利店在上海可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对于我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随时买到香烟,比如现在,凌晨2点17分。lawson的灯光亮得恍若白昼,店员默契的给了我一包MILD SEVEN。这个时候,我的出现只是为了香烟。
  我只抽MILD SEVEN。买不到的时候,常常会令我抓狂。对于香烟的初体验,早已经模糊。彼时的我,总以为上瘾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却在不知不觉中,抽了四年。
  香烟在我的手指间,以一种毁灭的方式燃烧,缭绕起灰白的舞姿,残酷而优美。我企求它在我的手指间安静地燃烧,好让我在入骨的慰贴中慢慢地变老。
  
  28日未完待续
  
  从钱柜走出来的时候 大约是凌晨两点
  持续的发烧和头痛让我从人群中逃离
  夜未央 微风清冽 我点了一支烟
  街头不时有衣着华丽的红男绿女从夜店出入
  街灯惨白地映照着路边的梧桐 夸张得有些刺眼
  这个时候 正有英仙座流星雨造访
  如同苍穹中一场悄无声息的盛大演出
  抬起头 透过城市里高楼的丛林 看到几颗疲惫而疏离的星星
  我苦笑一下 掐灭烟蒂 拦了一辆的士
  回到公寓 洗过澡 吃了药
  让帕格尼尼的琴声歇斯底里般在房间里蔓延
  从18楼的窗户望出去 夜风呼啸 灯火冥灭
  空中有若即若离的浮云 恍若一场幻梦
  一度想停止写这手中的日记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已经成了那个在枕边听我倾诉的人
  日记终究未完 生活仍要继续
  如同没有剧本的戏 日复一日的上演
其他文献
男士保养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从大帅哥金城武轰动代言BIOTHERM到宝岛男性化妆师牛尔、Kevin的大红大紫,越来越多的男性意识到,保养无关性别。本期FRENDS为你带来男士专属的保养秘诀,每天花上十分钟好好呵护自己一下,以清新愉悦的身心投入繁忙的每一天吧。    憨痘先生Mr. Dodo  男性的皮肤油脂分泌较旺盛,毛孔也较粗大明显,容易出现暗疮粉刺。这主要是因为毛囊开口处的角质增加及堆积,加上皮
期刊
在心理问题中,抑郁是最为常见的,如同身体感冒一样,抑郁被大家称作为“心理感冒”。    “心理感冒”的主要病症表现为:精神上,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整个精神活动普遍受到抑制,工作、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终日不言不语等);此外身体状况也明显下降,如失眠早醒,经常感到疲倦,头部、背部、胸部和胃部疼痛(并非肌体的原因,而是主观上的自我感觉),体重减轻等。  有关资料显示,在抑郁症
期刊
一把椅子可以引发创意,增添乐趣,带来生活品位的转变。它可以随意摆放,有多种坐的方式;它可以有多种功能,甚至成为灯具;或者它就是一个地道的艺术品,买回家只是为了放在那个显要的位置……不论怎样,如今我们再来选择一把椅子,就如同在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带来新鲜感,以及参与生活和把握生活的快感。    芬兰家具设计大师Ilmari Tapiovaara曾说,椅子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开端。椅子虽小,却可以体现
期刊
不管是为了美白还是为了防止肌肤老化,一到夏天,防晒品便成为最重要的保养议题。由于护肤科技上不断创新及突破,新一代的防晒用品不但兼具防护功能,还会添加多种不同功效,如抗敏感和抗氧化,更减低旧版产品厚重油腻的质感,防晒之余也同时护肤。本期FRENDS精选8款人气防晒产品,让你成为最迷人的阳光美人。    LOREAL多重防晒隔离露  价格:¥120/30ml  均价:¥4/ml  产品卖点:含专利高效
期刊
不管是否可以,我们都希望与更多的空间接触。  所以,我们在今天理直气壮地让一切透明:服饰、汽车、床、厕所、自慰器甚至罐头盒。一方面,我们隐藏自己;另一方面,我们渴望看到别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刺激。    尽管眼、耳、鼻、舌、皮肤都可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但视觉的刺激总是来得最为直接。所以,别责怪自己总是想看到薄纱后面的东西,那是我们的天性,与生俱来。  我们发明镜子、玻璃、纱和塑料薄膜,我们喜欢天窗、观
期刊
到哪儿蜜月旅行去?这是让那些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甜蜜和心潮澎湃的问题。缺了它婚姻就少了点什么,蜜月包含着几许回忆,几多期待,还有几许对婚姻所寄予的美好期盼。真心去享受旅行、享受婚姻,那就让山水为凭,风雨为证,从此以后携手同行、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8万黄金蜜月(一级)       奥比都斯,崭新的古老(二级)   奥比都斯在里斯本往北100公里处已经存在了近一千年,而越过重洋,我们踏上的
期刊
婚姻是围城,有人顶着压力城外驻扎,有人年纪轻轻就削尖了脑袋往里闯;  婚姻是宴席,有人趁热吃得开心,有人看着放久了放凉了的食物越发没有胃口。      “单身”是70’s后的时尚。对于他们,婚姻日渐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它是法律约束,而非爱情的殿堂;它是给父母的一纸交代,而非发自内心的冲动渴望。于是,犹犹豫豫,拖拖拉拉。他们开始习惯一边享受幸福平淡的同居生活,一边在各式表格中洒脱地填上“
期刊
刘锡明: 香港影视歌明星刘锡明,因连续剧《义不容情》而被内地观众熟悉,他的粤语歌曲《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更是唱得街知巷闻。    生活曾这样一波三折    因为《义不容情》,许多人记住了刘锡明。剧情的跌宕起伏让观众与剧中人物共同呼吸。但谁又知道那个时候刘锡明自己的故事,比电视剧的情节还要曲折?  “1989年初,爸爸心脏病突发去世了。出殡后一周,女朋友和我分手,我又被唱片公司冷冻……”那是一段痛苦的
期刊
人物简介:因唱歌出道,后涉足影视。  曾担当MTV音乐频道《天籁村》的主持人,而“张卫健女友”的称谓更让她倍受关注。    与他相遇    1997年在《神捕》电视剧的外景地,她遇见了他,还打了招呼。“我知道他是张卫健。”张茜笑笑说。而他也仅仅知道她是临组的女演员,并不知道他们还有许多许多的未来。  不久之后,张茜接拍了电视剧《陈梦吉传奇》,这一次,那个曾经打过招呼的他扮演了男主角陈梦吉,而张茜正
期刊
“What’s next?”  当一个女人把这句话脱口而出,并不总是在盲目憧憬且包含期待。  尤其当“下一个”不是别的,而是男人。    没有人向她们许诺“下一站天后”之类美好事情也许发生,而一次次残酷的事实却在告诉女人们:我们应该把对男人的门槛放得再低一些。虽然顶讨厌下赌注输个精光,但可恶的心理学家又开始在耳边“乌鸦嘴”:一个女人若在27岁之后尚未合适的结婚对象,“将就”、“凑合”的心态便越来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