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做大 两手做强

来源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x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远大印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印务”)坐落于重庆最重要的开放高地和水陆空交通枢纽——两江新区,公司总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45亩。自1992年创立以来,远大印务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印务、信息技术、房地产、投融资等多元产业的企业集团,年产值也由建厂之初的3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过亿元,走出了一条传统印刷企业快速做大、做强、高效稳健发展的新路。而在这其中,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思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步走 从作坊式小企业到三大生产基地
  短短20年,远大印务从仅有十余名员工的作坊式小企业,发展成为重庆市规模最大的票据、试卷定点印刷企业和领先的IT产品配套印刷企业,形成了票据印制中心、制卷中心、IT产品印制中心三大生产基地,从事各种财政和税收票证印制、国家统一考试试卷印制、IT产品配套印制、出版物及社会印件印制的业务,这一切都得益于远大印务稳扎稳打的“三步走”战略。
  抢滩国税、地税、财政票据印制市场
  创立初期,远大印务只申办了出版物专项印刷许可证,一心想在书刊印刷中求发展。但在书刊印刷市场的开拓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书刊印刷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不断加剧,原有的国有书刊印刷企业都难以“吃饱”,在逐渐调整产品结构,对于像我们这样刚“出道”的小厂来说,要想依靠书刊印刷求得生存和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我们开始寻找更广阔的发展方向。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种票据,特别是高端票据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这个领域又缺少专业的印刷企业。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果断地将开拓票据印刷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期望可以在这片“蓝海”中做出一番成绩。1995年,远大印务引进了票据印刷专用设备,抢占票据印刷市场,当年就收到了显著效益,产值较上年翻了一番,远大印务真正尝到了抢滩市场的甜头。
  1996年,重庆市改为直辖市已成定局,川东三地市也将交由重庆市管理。得知这一消息,我们非常兴奋,因为这样一来,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的票证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加之原来由省管的票证将移交重庆市管理,票据的种类也将随之增多,这些无疑都将提升我们的票据印刷业务量。于是,远大印务抢在1997年全国人大正式将重庆市设为直辖市前,通过厂房扩建、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举措,使企业的票据印刷能力大大提高,抢先成为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的票据定点印制企业,随后又成功申请为市国税局票据定点印制企业。“三个定点”市场的抢滩成功,无一不彰显了远大印务的强大实力,奠定了远大印务成为重庆市最大规模票据印刷企业的地位,将票据印刷市场牢牢握在手中。
  
  斥资扩建秘密载体印制基地,增强品牌实力
  远大印务抢滩票据市场成功后,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便成为了下一道亟待突破的关口。通过市场调研,我们了解到自1997年重庆市被设为直辖市以来,还未建立专业的国家秘密载体的印制、销毁机构,秘密载体须送往临近省份如四川、贵州、湖南等地印刷,人力、运输成本巨大不说,长距离运输还极易造成秘密载体的泄密。因此,远大印务决定进军秘密载体印刷市场,并借此带动其他市场的同步发展。
  于是在2004年,远大印务斥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30000平方米的厂房,并配备安装了全套的防泄密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保密组织管理机构和制度,成为重庆市唯一的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基地。在经过了重庆市国家安全局、国家保密局的综合验收后,远大印务成功成为重庆市涉密载体印制和销毁定点企业。
  从此,远大印务不仅头顶“三个定点”招牌,更是荣膺“两个涉密”光环,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同行业竞争中拥有了更大的优势。
  进军IT产品配套印制领域,打造高新技术产业
  虽然成功开拓了票据印刷和秘密载体印刷业务,但我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仍在积极寻找新的市场切入点。
  自2008年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全球知名IT企业入驻重庆,他们所带来的IT产品配套印刷市场空前巨大,作为重庆市印刷行业的龙头企业,远大印务更是看准了这一商机。
  考虑到远大印务大多数生产设备、人员都是针对票据、秘密载体印制等现有业务购置和招聘的,根本无法满足IT产品配套印制的高品质、环保等要求。于是,远大印务组建了专门部门,由远大印务董事长、党委书记张爽亲自带队到上海聘请专业的生产团队,开始了进军IT产品配套印制领域、打造高新技术印刷企业的转型之路。
  2009年,远大印务斥资上千万元,正式成立了IT产品印制中心,并引进了全球领先的生产设备,加上筹备已久的技术人才队伍、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远大印务很快便获得了惠普、戴尔、宏碁等世界IT企业巨头的青睐与信任,拿到了产品说明书、装箱单印制等大量订单。
  IT产品配套印制业务的开拓,让远大印务同步完善了安全、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取得了绿色印刷、FSC等多项国际领先标准的认证。远大印务由传统印刷企业向现代化高新技术印刷企业的转型取得了初步成功。
  两手抓 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目前,远大印务年生产能力超9亿印,年产值过亿元,票据和秘密载体印制业务遍及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地,更是与惠普、戴尔、宏碁等世界500强IT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远大印务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外,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引进新设备,进行技术创新
  1995年10月,远大印务购进了第一条微机票据生产线,这在当时重庆市集体所有制印刷企业中尚数首家,其设备上的领先地位吸引了大量客户。尝到了“设备领先性”的甜头后,远大印务的“设备引进路”自此一发不可收拾:1997年购置一条组合式微机票据生产线;1998年购进一条日本宫腰轮转微机票据生产线(带涂碳机组),这使得远大印务的微机票据业务更加多元化,业务量不断攀升,巩固了远大印务在微机票据市场的领先地位。
  随后,远大印务又先后两次斥资200万元引进了日本良明480K-NP、RR600、4502MCS、320MCS,滨田E47-NP,德国FC600Q等多功能票证胶印机共9台,初步组建了多种票证和特件印制的生产线,使得原来需要印刷三次才能完成的票证,现在仅需一次即可印刷完成,耗电量降低了80%,工效提高了3倍,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印刷质量,确保了远大印务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投身IT产品印制业务后,远大印务又先后引进了德国马天尼骑马订联动线、德国MBO全栅栏16折折页机、德国罗兰706+1对开6色加连线上光胶印机,以保证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
  除购置先进的设备外,远大印务还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对现有的设备进行优化、改造和创新,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贯穿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远大印务的技术团队先后研制了PM500型商业表格轮转配页打号机、自动碎纸机、打包机、下线UV背黑机、UV覆膜机以及QHZJ-01可变信息质量监控系统(01型)等,并先后自主改造了FC600配页打号机,以及传统的国产UV、水性光油网纹辊上光设备,使产品离线上光的质量可与德国设备的上光质量相媲美。此外,我们还成功与IT行业的2家供应链管理公司、2家1级供应商建立了产业配套合作关系。
  20年间,远大印务通过升级、改造设备节约的资金超过5000万元,其向同行业出售的自制印刷设备更是凭借高效率、高稳定性和操作便利性获得了很好的销量、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竞争优势。
  不忘社会责任,投身民政福利建设
  远大印务的成功,离不开积极的市场开拓和创新举措,更离不开张爽“厚德载物”的胸怀。
  目前,远大印务共有残疾员工182人,达到员工总数的45.26%,他们大多从事装订、后勤等轻体力工作。远大印务在为残疾员工提供优厚待遇的基础上,每月还向残疾员工发放300元补助金,实行早、中餐免费就餐制度,组织针对残疾人的专项体检,以提高其生活水平。据统计,远大印务每年仅针对残疾员工的餐费和生活补助支出就超过70万元。
  此外,远大印务还拨款10万元、张爽个人捐款10万元设立了爱心基金,对家庭生活困难、罹患疾病、遭遇事故、子女学费和就业困难等的员工进行资助。例如,2011年11月,远大印务党委组织对身患恶性黑色素瘤的困难职工谭树平进行救助,短短三天内,筹措各类救助款和员工捐款1.5万余元,使谭树平及时进行了二次手术,逐步恢复了健康。
  除了在公司内部进行爱心活动外,远大印务还积极投身社会福利事业。2011年8月,远大印务积极响应“渝北区委、区政府引导城市资源进入农村,开展‘以城带乡’活动,有效推进‘超万行动’建设”的号召,与渝北区大盛镇三新村1、2社签订了结对帮扶、改造果园种植品种100亩的方案,为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努力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远大印务还积极为汶川地震、绿化长江、关爱残疾人、群众运动会等捐款捐物,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十佳特种印刷企业”、“全国产品质量过硬?信誉保证放心品牌”、“中国质量过硬知名品牌”、“重庆市印刷行业诚信企业”、“重庆市印刷行业十佳单位”、“重庆市最具竞争力印刷企业”、“重庆市优秀文化企业”、“重庆市两新党建示范点”……这是远大印务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的一项项荣誉,更是有效的鼓励和鞭策。未来,远大印务将继续扛起肩上的重任,秉承“诚信、专业、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牢记“为客户提供安全、精确、高品质的个性化印品服务”的使命,朝着“成为客户信赖、员工自豪、西南最具影响的印刷企业”的目标愿景阔步迈进!
其他文献
先说一个故事。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面临一场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战斗打响前,国王让马夫备好他最喜爱的战马。马夫立即找到铁匠,吩咐他快点给马掌钉上马蹄铁。铁匠先钉了三个马掌,在钉第四个时,发现缺了一颗钉子,马掌不牢固。马夫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国王,然而眼看战斗即将开始的国王根本来不及在意这第四个马蹄铁,就匆匆出发。  战场上,国王骑着马,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左突右奔,英勇杀敌。突然间,一
期刊
提起“个性化包装”,你心中会浮现出怎样的图景?  如果是在几年前,提起这个话题,或许鲜有响应者,毕竟个性化包装在观念、技术,仓储、物流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阻力。然而,当我们真正决定要呈现”个性化包装”的行业版图时,才发现这个市场已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个性化包装真正进入国人的视野,还要追溯到2013年可口可乐带来的”昵称瓶”旋风。一时间,人们对于包装的定义从观念上有了突飞猛
期刊
地处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景观独特,诗仙李白称其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陈毅将军率部东进抗日到此,留有“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之佳句。  由李朝英任董事长的安徽华艺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简称华艺),便是为这座连绵60余里大山增色生辉的厂家之一。华艺位于敬亭山北麓,投资1.2亿元,占地95亩,厂区整洁美观,拥有纸板8000万平方米、彩印纸箱3500万只、水印纸箱5000万只、工艺纸盒3000
期刊
虽满头银发、年过花甲,但依旧精神抖擞。这便是上海旭恒精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骅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而由他所领衔的旭恒精工,多年来一直以“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纸品包装行业提供性价比优越的机械产品”为使命,注重产品研发,强调国际合作,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步步提高,不断向包装印刷行业国际一流企业大步迈进。  2011年,旭恒精工开启与博斯特的合作。旭恒产品是三代制,销售一代,研发一代,技术储备一代。其
期刊
6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中小学循环使用教材价格政策问题的通知》,要求自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小学循环使用教材的正文印张、封面、插页价格按《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 816号)附件相应基准价格上浮20%执行。
期刊
高速喷墨印刷兴起于drupa2008,至drupa2012,其已逐渐成熟、走向应用阶段。近两年,随着高速喷墨印刷的发展,其在中国印刷市场的应用也已初现端倪。2011年年初,东莞图书外贸印刷企业CTPS引进了我国首台高速喷墨印刷机,开启了中国高速喷墨印刷的应用之路。为了能够深入了解高速喷墨印刷机在中国印刷业的应用情况和潜在需求,《印刷技术》编辑部发起了“2012中国印刷业高速喷墨印刷机应用与投资意向
期刊
4年前,drupa2008被业内人士称为“喷墨的drupa”,众多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的惊艳亮相,让业界为之激动不已;4年后的drupa2012,虽有Landa的一鸣惊人,但仍没人能忽视展会上高速喷墨印刷的风采,甚至有人发出了“世界都在JET”的感慨。  没错,又是高速喷墨印刷,而且这次风头更盛,因为不但在高速喷墨印刷的阵营中,多了几大胶印巨头的身影,而且高速喷墨印刷不再“单兵作战”,完善的前端及后端
期刊
在刚刚落幕的drupa2012上,众多高速喷墨印刷设备集体亮相,成为本届drupa的最大看点,也让印刷从业者对未来印刷市场的走势充满了遐想。而与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相配套的数字印后设备在drupa2012上也有惊艳展示,同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此,本文将和大家共同关注drupa2012上能与高速喷墨印刷设备相配套的数字印后设备及其发展趋势。  数字印后新设备闪耀drupa2012  drupa20
期刊
左手设备 右手服务  drupa2012上,柯尼卡美能达以“Brainpower Your Printing Business” 为参展主题,以顾问式的咨询服务为客户拓展商机,着实不同凡响。  “‘Brainpower Your Printing Business’ 不仅为客户改变商业视角,提供新商机,同时也是自我提升的体现。”仲川先生解释道。  作为能够成为服务型、提供顾问式咨询服务的企业,柯尼
期刊
当前,我国国产印后设备制造技术正在不断成熟,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需要国内印后设备制造企业一方面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显而易见的差距缩小,另一方面则要正视现实,不惧竞争,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发挥其竞争优势,以己之长,博敌之短。  以这样一种心态参与市场竞争,我们会发现国内印后设备制造企业有许多发展机会和市场空间,据统计,在国内印后设备每年的销售额中,国产印后设备的销售额占印后设备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