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克文学的丰碑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kou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意志人民,忍欺受骗。为更高理想,在斗争中血流成河,历尽苦难。单纯的心灵啊!变得桀骜不驯。缪斯赋予了灵感,德意志人民,你本是那——他笔下描绘的可怜的西木!
  这段铭刻在《痴儿西木传》(1668,以下简称《西木》)的作者汉斯·雅科布·克里斯托夫·封·格里美尔斯豪森(1622—1676,以下简称格氏)纪念碑上的诗行,足以说明这部长篇小说何以能经受300年的沉浮,在德意志人民中间深深扎根,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作品的内在因素了。
  这部描写一个小人物在德国30年战争(1618—1648)中的遭遇的作品,重哲理而隐晦难懂。虽然早为文学史家确认为17世纪文学高峰,却很少有人从巴罗克流派的角度来加以分析阐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巴罗克作为这一种艺术流派从它一开始便被判为“教会与封建的文化运动”,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获得平反。二次大战后,尤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欧美诸国蓬勃开展的巴罗克文学研究中,《痴儿西木传》恰如群山之巅,巍然屹立。如今它已有了世界各国译本。当汉译本于1948年在北京出版以后,才使我们有机会获得丰富的有关信息,看清了它绚丽而多彩的面目。
  《痴儿西木传》的作者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文化造诣并非来自学校,而是来自艰苦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称得上是位奇才,他的《西木》具有巴罗克艺术风格的种种特点,而在思想上并不受教会与封建社会种种规范原则的约束。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曼评论《西木》道:“这是一座极为罕见的文学与人生的丰碑。它历经近三百年的沧桑,依然充满生机,并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更长久地巍然屹立;这是一部具有不可抗拒魅力的叙事作品,它丰富多彩、粗野狂放、诙谐有趣、令人爱不释手,生活气息浓厚而又震撼人心,犹如我们亲临厄运,亲临死亡。它的结局是对一个流血的、掠夺的、在荒淫中沉沦的世界彻底的悔恨与厌倦。它在充满罪孽的、痛苦悲惨的广阔画卷中是不朽的。”
  《西木》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但具有强烈的宗教和哲理色彩,这与北欧人倾向于从道德和宗教的角度来观察人生是分不开的。同时,17世纪的德国在新、旧教外衣下进行的30年战争是德国土地上的一场欧战,在教皇、皇帝与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背后,都有外国的支持与参与。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土地荒芜、经济凋敝、人口骤减,德国从此分裂为300多个专制小邦。在这个政治经济混乱落后、信仰危机的时代,《西木》中反映出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贵族特权和教会腐败的倾向。
  在小说的艺术风格上,格氏重视巴罗克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表达与独具匠心的创造,首先体现于小说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一是使用德语中典型的框形套句结构,这正与巴罗克的螺形漩涡风格相配称。由于在一个主句中插入了许多短句,导致句型复杂,难免有累赘费解之嫌,但被描述的事物因此生气勃勃,形象真切,有动态感。二是多用谐音,表达含义双关,使风格不致流于平淡,而又妙趣横生。当然,这样的语言要通过翻译而保持原来的文采,是困难的。例如小西木把自己在偏僻山区闭塞而无知的生活称做“驴的生活”,它恰与“高贵的生活”谐音,作者意在表达纯朴无知的生活是接近自然的生活,因而也是高贵的生活。三是文字游戏。作者以假名发表了这部小说,小说主人公西木最后知道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为梅·斯·封·福格斯海姆。作品结尾又提及作者真名是萨·格·封·赫尔希弗尔德。而最后签名又是哈·依·策·封·格·佩等等。这些名字虽然不同,它们却全由格里美尔斯豪森这一真实姓名的字义颠来倒去、排列组合而成。这类扑朔迷离的文字游戏在巴罗克时期流行,当时,这与小说的地位低下有关。作者隐姓埋名乃属常事。四是排比的句法,体现了当时修辞学在指导创作方面起的重要作用。《西木》第五卷的最后两章尤为典型,可谓模仿与创造并举,文字雅俗共存,笔法洒脱不羁,荒诞离奇之中见严肃睿智,格氏不失为一位语言大师。
  《西木》另一个重要的巴罗克特点是小说封面的古怪人像。这一怪人的象征画承袭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其含义不亚于斯芬克斯难解之谜。在怪人像下附有的诗句是:
  像凤凰在火中再生,我腾入太空而不失踪影,我漂越大海又遍游大地。我在遨游之中四海扬名。是什么,使我心忧伤,难能欢乐?我把一切,记述书中,为使读者,如我所做,远离愚昧,永得安宁。
  怪人身后是一片红色的火,象征在火中的再生。它本身由不同因素组成,上半身半男半女,目光敏锐,长钩形鼻子,大嘴,头的左右两边长有一对山羊角和驴耳;一条腿是牛脚,另一条是水禽的蹼;背有翼,身后有海豚般的尾;象征腾入太空,漂越大海,或遍游大地的必要装备。手持世界之书,或称命运之书,上有皇冠、僧帽、大炮、岗楼、色子筒、船、小丑帽、烧鹅、小昆虫等,象征五彩缤纷的世界。小说情节的变幻不定,也象征人生的種种经验。在怪人脚边,躺着许多假面具,象征以它们来对付险恶的人生。这幅画已成为格氏的标志、西木的标志以及德国巴罗克文学的标志,而它象征性的含义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
  《西木》在1668年年底初版时,作者以化名发表此书,其风靡畅销,自不待说,3年之中,重版3次。之后竟湮没冷落100多年,19世纪时,重为一些浪漫主义作家所发掘。《西木》中“来吧,哦,夜莺,夜的安慰”一诗也被收入当时浪漫主义诗集《儿童奇异的号角》中。之后,几经论争与波折。
  1876年,即格氏逝世200周年时,普鲁士文化部长法尔克要求中小学图书馆购置《西木》这部书,而被天主教会作为攻击俾斯麦政府的把柄,认为《西木》有害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但是人们为了抗议天主教会的攻击,对《西木》表示敬意,同年在伦兴地方举行了格氏纪念大会,并于3年之后在当地为格氏树立了纪念碑。直到20世纪60年代,乃至今日已有数百篇有分量的论文从风格怪异、深奥难解的《西木》中揭示出作者格氏非凡的记忆与创造能力以及善于表达的天赋才能。
  当1976年格氏逝世30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为这位民族作家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国际学术报告会,格氏及其作品展览会,一版再版新的《西木》注释本,发行纪念货币和邮票,并由当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曼佐在伦兴城为格氏树立了新的全身铜像。在与《西木》有着不解之缘的威斯特法伦州的明斯特大学成立了国际格氏学会,每年出版一期国际性的、以格氏研究为中心的巴罗克文学论文集《西木卜里希阿娜》。1983年联邦德国放映了《西木》电视连续剧。
  近年来,格氏及《西木》已成为国际性的研究课题。
  责编:马京京
其他文献
随着微博上各类转发抽奖活动的流行,许多热爱抽奖的朋友会发现自己的广播已经被转发占领,朋友们已经完全看不到自己的正常微博了。只能一条条的删除,非常辛苦,其实在一款名为“批量管理微博”的在线应用帮助下,就可以轻松实现一键快速批量删除微博的目的。  首先登录自己的新浪微博,点击页面上方的“应用/应用广场”按钮,找到名为“批量管理微博”的微博应用。找到以后点击该微博应用的名称,授权它对自己微博的访问操作权
期刊
魏建功(1901—198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在新中国初期,他们先后在出版总署编审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一起共事五年,尤以创立新华辞书社、编纂闻名遐迩的《新华字典》而永载史册。这既是魏建功先生担任社长的新华辞书社为社会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也是叶圣陶先生领衔的人教社为新中国奉献的除了中小学各科教科
期刊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最后告诉万章说:人交朋友,一定是意气相投,看到对方,也知道对方交的是什么朋友;看到对方交什么朋友,也可以知道对方是何等样人。一乡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乡的善士;一国的善士,他的朋友也是一国的善士;天
期刊
这个周末,周小五请了三個人吃饭。三个人中,有两位是他的上司,还有一位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对他都很重要。周小五提前一天就跟他们打了电话,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周小五在酒店订好包厢,早早地赶到了。  服务生介绍说,酒店有一种火锅套餐,分180元、380元和680元三个档次。周小五不假思索,挑了680元这一档。请这几个人吃饭,最重要的是面子。  又过了一会儿,请的人一个也没到,周小五就给其中一位上司打电
期刊
当系统弹出含有文件路径的错误对话框时,偶尔会出现因为路径太长导致用户根本无法看清对话框全部内容的情况(如图1),相信大多数朋友会大呼头痛。由于这些信息并未显示完整,因此只能按照有限的提示信息逐一进入相应位置进行比对,显然是相当麻烦。  其实,此时只要单击这个对话框的标题栏,按下“Ctrl+C”组合键,即可将对话框中的文本内容复制到剪贴板(如图2),直接在记事本或其他的编辑器窗口粘贴即可查看完整信息
期刊
由于工作的需要,可能会在Excel工作表的某些单元格添加相关的批注,添加之后,被批注的单元格右上角会有一个红色的小三角以便区分。如果需要删除某一批注,直接单击“审阅”选项卡“批注”功能组的“删除”按钮即可,不过如果需要删除工作表中所有的批注,总不可能逐一手工删除吧?  如果选中已添加批注的所有单元格,当然可以删除所有批注,但如何选中这些已添加了批注的单元格,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借助
期刊
01  歪诗顺口溜之类的游戏之作,水平也是有高有低,京剧《徐九经做官记》中,徐九经因为相貌丑陋而怀才不遇,对着路边的歪脖子树,作了一首诗,“分明栋梁材,冷落路旁栽,为何遭小看,皆因脖子歪”,就非常活泼有趣而又有深意。  02  一个和尚,头上的僧帽被大风吹跑了,有人套用《黄鹤楼》诗来嘲笑他:“帽子已随大风去,此地空余和尚头。帽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悠悠。”  《黄鹤楼》原诗指的是唐代诗人崔颢的名
期刊
当手机用户通过QQ通讯录对重复的手机联系人进行合并操作时,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你的邮箱联系人也有一些完全重复的名单,那么怎样才能不让这份重复的名单出现呢?  借助QQ邮箱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登录QQ邮箱,切换到“联系人”选项卡,如果你的主力邮箱并非QQ邮箱,那么需要通过“工具/导入其他邮箱联系人”命令提前完成导入的操作。单击右侧的“工具”按钮,从下拉菜单选择“合并联系人”,很快会显示合并对话框(如图)
期刊
品味荆楚书香,感受阅读魅力。近日,“书香满荆楚阅读助小康”2020年湖北省全民阅读活动周启动。这是今年湖北省致力于持续擦亮“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品牌,组织举办的又一个大型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省委书记应勇向全省干部群众推荐了四本优秀图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大国攻坚:决胜2020》《抗疫英雄谱》和《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树林在致辞中谈到,自2
期刊
1.《DK人类登山史》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英国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编著  李汝成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DK人类登山史》是记录人类自古以来对高山的向往、对自身的挑战的一本书。它把人类历史上充满无穷力量的巨型叙事与一则则悲壮的个体故事融为一体。对普通的读者来说,或许没有真正攀登高峰的机会,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登山的精神,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奋力前行,翻过人生的一座座山,登上属于自己的顶峰。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