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育人功能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lo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体现育人过程,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里,体现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我来谈谈自己的浅薄认识和做法。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育人”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重“教书”,轻“育人”教育观念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向“全面育人”转型。
  2.关注“育人”效果
  任何一种教育,孩子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育人目标,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选准切入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用适切的方式使育人达到最佳效果。
  二、找准“育人点”,进行有效渗透
  1.从单元导语入手引情
  每个单元前,都有一段单元导语。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单元主题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最直接、更逼真的教育情境。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导语:引导学生感受人们是怎样对待植物和动物的,留心观察周围环境,为保护周围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交流:“孩子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回答后追问:“当看到美好的景物时,爸爸妈妈都会怎么做呢?”学生自然回答“拍照”。我马上赞同:“对,老师也经常这么做。因为美好的景物我们人人都喜欢。”然后出示照片,让学生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要把这处景色拍下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因为天空特别晴朗,碧蓝碧蓝的;树木长得特别茂盛;这里的水太清澈了!你看,水里还有蓝天、白云、绿树的影子呢;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采蜜,在树丛间捉迷藏。教师出示单元导语,让学生说说本单元主题是什么。对于三年级小学生,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在潜意识里已经激发起他们一定要保护环境,让周围的环境更美的想法。
  2.从课题入手激情
  学习新课时,我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问题预设,不急于打开课文。教师通过有意的启发、引導激发学生情感,落实育人目标。
  《难忘的泼水节》是统编教材二年级的一篇文章。在课堂上,我抓住课题中“泼水“一词,激发学生情感。在播放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视频后,我质疑学生:“你们知道傣族人民为什么互相泼水吗?”学生回答后我进行预设:“如果你也在现场,你想把水泼向谁,送上什么祝福呢?”学生短暂思考后,有的说:“我会把水泼在王旭同学身上,希望他的腿能快点好起来。”教师适时评价:“关心同学,真了不起!”有的说:“我会把水泼在奶奶身上,祝愿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教师及时表扬:“真孝顺,奶奶没白疼你!”还有的学生问:“老师,我想带着我的小狗去吗?”我马上给予肯定:“当然可以,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呀!”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难忘”一词继续展开教学......
  教师从课题入手进行的一句假设,像一把火悄无声息点燃了隐藏在孩子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得到尽情的释放。
  3.抓关键词句入情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一篇讲读课文。我抓住“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中的“咆哮”和“卷”展开教学。首先创设情境:“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消失了!”老师稍停顿后追问:“这么美的村子怎么就消失了呢?”因为上节课学生已经读了课文,因此学生直接回答:“老师,是洪水把小村庄冲走了!”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这句话,质疑:“刚才,你说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文中为什么用‘卷’呢?”学生沉默之际,我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来势凶猛,理解“咆哮”的意思。然后展开交流:“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亲眼看到村子一眨眼就被洪水吞没了,也就解释了文中用“卷”字的原因。教师继续引导:“与房子一起被‘卷’走的还有什么呢?”此时,学生表情严肃,有的说:“还有在睡梦中的人们,他们不知被卷向了何处。”有的说:“还有一些小动物”。教师因势利导:“这些人中,有像我们一样上学的孩子,有疼爱他们的父母,他们本来可以像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却被无情的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有的学生显得很气愤:“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他们只知道砍树,却不知道种树。”至此,教师再创情境:“同学们,洪水过后,你们打算怎样重建这个小村庄呢?”鼓励学生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其实,教师只要找准关键词句,选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契合点,就把握住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达到“育人”的目的。
  4.通过人物分析或人物对比悟情
  课文中的人物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最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以“我”之情揣摩对方之心,让学生敞开心扉,通过人物对比分析悟情。
  《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一篇文言文,在“感悟人物”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眼看小伙伴被水淹没,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说:“我会跑过去用手把他拉上来。”还有的说:“我去找大人帮忙。”我让学生回归文本,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在书中画一画。接着小组讨论:“现在,让你们重新选择,你还会坚持自己的方法吗?大家都好好想一想。说说理由。”然后进行课堂交流,有的说:“还是司马光的方法好,能及时救出小伙伴,如果用手拉小伙伴,力气不够大可能拉不上来。”教师因势利导:“是啊,如果用手拉还有可能被小伙伴拉下水,不但救不了人,自己还会有危险。这种方法不可取哦。”还有学生说:“我也选用石头砸。因为这样能节省时间。等找来大人,可能就来不及了。”引导学生明白,遇事要做一个像司马光那样既机智、勇敢,又沉着、冷静的孩子。
  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书”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小学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选准合适的渗透方法,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承担起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其他文献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体,很好地发挥教学语言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可以说,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语言的艺术呢?结合笔者几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个人粗浅的做法与体会。  一、课堂语言讲究形象性  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
期刊
一、历史学科面临的形势  《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习历史,可以明智,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近年来,云南省关于学业水平考试进行了新的调整:云南省初中学业
期刊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考试卷中的大额比重上,随着信息的全球共享,视野的逐渐开阔,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它已成为当代中学生迫切需要的学习、生活、社交的一项本领。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几点思考和尝试。  一、积累拓展词汇量,为阅读扫除障碍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没有词汇做保障,阅读理解就好比空中楼阁无米之炊,
期刊
近几年,教育界最热的话题非“微课”莫属,微课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速度之快、强度之大、范围之广让人始料不及,微课为何如此之热,一方面由于它的短小精悍且使用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它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求,但最重要还是大家努力想改变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想把网络的强大力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课的培训热之后,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制作微课已经不成问题,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微课应用到教学中。本文将
期刊
一、小作文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背景及意义  每到期末考试判作文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总是比较突出的,有的远看满眼亮晶晶,近看却是假惺惺,缺乏真情实感;有的看上去写了很多,一读就会发现条理不清楚,意思说得不明白;更有甚者把前面的阅读抄写一遍,让人哭笑不得。他们不知道作文就是要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反对写假话、大话、空话的。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是摆在我们
期刊
每次学生考完试后,在纠错中找错因时总会有不少学生写到:审错题或看错题的问题,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学生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我们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培养他们先认真审题再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缜密地思考问题及严谨做事的处事态度。本文结合本次课题研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及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审好题”这一主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学生审不好题的现状分析  根据与学生的沟通调
期刊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广泛应用,正是推动新课程、新理念进一步落实的有效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成为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它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既具有黑板、普通白板和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实现与计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语文 教学 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一、注重学生个性特点与人性光辉  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手机APP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很多有助于英语教学和学习的APP。近年来,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乡镇校初中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如何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一直是各位初中教师和教育从事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话题。而手机APP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式。本文就手机APP在乡镇校初中
期刊
小学语文是一门需要学生用心领悟和理解的科目,刚进入小学初始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学习语文的理解能力较差,缺少社会经历。如果老师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语文,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和思想都没法得到提升。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老师仔细观察学生,找出问题,利用趣味教学法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语文。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长久以来的语文教学模式,都是上课时学生坐在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