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了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基因,汲取了传统法律理论的理性要素,吸收了传统法律制度的合理成分,具有坚实的历史根基、严密的理论逻辑和鲜明的实践特色,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历史渊源;  思想源泉
  [中图分类号] D9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2-0009-04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1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2
  “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强则国强。“法者,治之端也。” 法律制度是治国理政的开端,国家、社会等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3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过程中,为确保法治发挥平衡、调节和规范的作用,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总目标。这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重要保障,又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奉法者强则国强,必须以良法为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无良法则无善治,制定良好的法律是善治的基本前提。什么是良法?良法必须是合乎公平正义、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法律,是按照法治、民主、科学的立法原则制定出来的法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积极推进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促善治、以善治保发展。
  奉法者强则国强,要求法之必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奉法强则国强,离不开法律制度在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法之必行,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1努力使所有社会主体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民惟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离开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全面依法治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治发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动力。因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法治以人民为起点,就要以利民为落脚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2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我们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民生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也可以说,民生就是民心,关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全面依法治国不仅要为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医疗、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提供制度支持,还要为加强基础教育增强民族的整体文化素养贡献力量,助力每个人追逐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会。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就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着力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事愁事揪心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有效化解邻里纠纷、调处社会矛盾。同时,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行政、监察和司法等国家权力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权力的制度性安排,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要在中央”的核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和实践载体。行政、监察和司法等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执政要求党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通过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实施宪法法律来保障人民权力和人民意志的实现。
  “德刑并用”
  先秦法家强调“法者,治之端也”,儒家强调“为政以德”,而汉代以降,历朝历代的执政者则多秉持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所理解的善治,实际指向的是一种礼法并治、德刑并用的社会治理状态。
  “德刑并用”之“德”主要是指以“礼”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刑”则是指法律规范。所以,“德刑并用”与“礼法并治”在形式上相通、在内容上统一,共同成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渊源。
  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分属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法不阿贵”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律不偏袒权贵,墨绳不迁就曲木。平等是法律的基本属性,是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基本要求。现代法治要求所有社会主体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作为执法对象的“大臣”和“匹夫”应当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对此,执法者必须一碗水端平,不能有任何袒护和偏私。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方能取信于民、建设诚信政府。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权、法外施权,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赏罚不分贵贱、审判不徇私情。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闸门的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分贫富贵贱、不徇私枉法,坚持同案同判。“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司法案件只有公正审判,才能够使人民群众从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认同法律的权威和力量。
  为保障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有效性,就要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执法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仅如此,还要“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推动基层社会的扫黑除恶常态化。黑恶势力是基层社会超越法律的特权人群,必须予以坚决打击,根除其背后的权力“保护伞”,从根本上还人民以安宁、还城乡以秩序、还法律以公平。
  “德才兼备”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良法善治不会自动生成,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培育一支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主体建设的核心内容。法治专门队伍不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信念,还要具有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担当和职业操守。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才华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因素,德行、品德是才华的统帅。法治专门人才要以德為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强调“诚意正心”的修身,“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专业素养强调“格物致知”的专业训练,专业能力是法治专门人才的重要条件,不懂专业就无法做到正规化、职业化,就难以担当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法定职责。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要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在用人实践中识人选人。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领导干部培养成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把理论与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其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大道为公、天下己任的文化根基,也是其不断发展、枝繁叶茂的思想源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5]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6]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二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吕廷君,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首都高端智库教授)
  责任编辑 / 易   艳
其他文献
霍家营社区是位于北京市回天地区典型的“村转居”社区,有3000余名外来人口,占社区常住人口的2/3以上。外地返京人員基数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难度不小。紧急关头,霍家营社区独特的党建引领社区精细化治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居民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党建引领,党员先行。霍家营社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疫情发生后,社区党委书记李宝忠
期刊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如期实现。今年是收官之年,要啃的硬骨头多,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硬仗怎么打?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八山一水一分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和丰宁满族自治县自然条件有限,贫困程度深,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自2016年起,这两个县和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自此百
期刊
[摘要]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强力理论支撑,使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了一系列制度保证。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决定》立足于三个“着眼于”,证明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由治党及至治国的道路的成功,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政治体制改革的
期刊
老北京人常说“大运河漂来的北京城”,形象地说明了北京城与大运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运河北京段以白浮泉、玉泉山诸泉为水源,注入瓮山泊,经南长河,引入积水潭,经玉河、通惠河,最终流入北运河河道,像一条巨龙蜿蜒在京城大地,繁衍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和因水而兴、因漕而盛的民俗文化。历史上的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北京市民生活的经济补给线,还是影响北京城市气质的文化交流线,对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
期刊
提起项羽,除去人们津津乐道的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其破釜沉舟的故事。  兵法上讲破釜沉舟早已有之,只不过叫焚舟破釜而已。《孙子》认为将领的用兵之道,其中之一就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切断所有退路,将自己置于可进而不可退的境地,才能激发士兵潜能,取得胜利。此类的战例很多,如《左传》记载:“秦伯伐晋,济河焚舟。”讲的就是春秋时期的秦国大将孟明视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回望2019,这一年对于首都人民群众意义非凡。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4次视察北京,5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对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为我们在新时代谱写首都发展新篇章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这一年,我们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
期刊
[摘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近30年来,坚持规划引领,通过规划的科学编制、高效实施和精细化管理,优化城区空间布局,成为基本没有“城市病”的标杆。通过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对同类地区的建设发展形成一定的借鉴,并在未来亦庄新城的全域规划建设中,积极推动高标准建设实施,努力让亦庄新城继续当好基本没有“城市病”的标杆。  [关键词] 首都治理; 大城市病; 亦庄新城; 北京  
期刊
独角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之物,相传额前长有一只独角,在神话故事集《山海经》中它被描绘成集天地之精华的神兽。无独有偶,独角兽同样出现在西方神话里,寓意稀有、高贵,每当人类遇到危机,它便会出现。  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新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独角兽企业在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迅速崛起。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已有独角兽企业162家,北京占全国的一半,约82家,其中又有一半集中在海淀区。面对变化莫
期刊
[摘要] 20世纪初叶,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建党酝酿过程中,坚持思想斗争,批驳胡适等人的理论攻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组织建立后,严肃组织斗争,清除无政府主义分子,确保了党组织的统一和纯洁。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北京早期共产党员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展开政治斗争,领导北京八校教职员索薪斗争,组织发动北方工人运动,勇敢反抗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坚持真理、维护纯洁、直接行动的斗争精神,贯穿于北京共产党
期刊
[摘要]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加深,人力与数字劳动力相结合的混合劳动力大量出现,京津冀支柱产业正在向知識型支柱产业转移。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中,将之确认为新增支柱产业,有利于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并向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西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经济板块辐射。精准布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城市功能和经济板块,促进新增经济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匹配,加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