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检测饮用水中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估饮用水中新型消毒副产物N-亚硝胺对食品饮料行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建立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同时检测饮用水中9种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方法.样品通过固相萃取,进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系统,经RRHD-C18色谱柱分离,以含有0.2%甲酸的10 mmol/L碳酸氢铵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9种N-亚硝胺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方法检出限为0.10~0.33 ng/L,方法的回收率为62.1%~118.2%,相对标准偏差为2.2%~10.0%,分析时间为6 min.与现有方法比较,本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适用性强,能满足食品饮料生产中饮用水N-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检测需求.
其他文献
为探究冷冻水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进行7次冻融循环.分析8组样品基本营养成分差异,通过电子舌确定其整体滋味轮廓差异,并分析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呈味无机离子的含量,并结合人工感官评分分析呈味物质的变化.结果 显示,罗非鱼片冻融循环过程中整体滋味轮廓可有效区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鲜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下降,苦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含量上升,与感官评分的趋势一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在4次冻融后下降显著(P<0.05),对鲜味有辅助作用的Na+含量显著降低.综上,随冻融次数的增
为明确大鲵肉腥味成分以及对其进行有效脱腥,利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大鲵不同可食部位(头、背、腹、尾、爪和肝)挥发性气味物质差异.结果 表明,GC-IMS技术可以对大鲵不同部位气味物质实现较好分离.大鲵不同部位共鉴定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包括酯类9种、酮类9种、醛类6种、醇类7种、酸类2种、吡嗪类1种.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鲵不同部位挥发性气味成分GC-IMS呈现出一定差异,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63%
为查明海拔与茶叶中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关系,分析不同海拔(400~1102 m)烘青绿茶中茶多酚等主要非挥发性化学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及香气成分组成和含量,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查明不同海拔高度烘青绿茶中的关键差异性化合物,解析其与茶叶海拔高度的具体关联.结果 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在不同海拔烘青绿茶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高海拔烘青绿茶中的茶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丝氨酸和精氨酸等含量显著高于低海拔烘青绿茶.在不同海拔烘青绿茶中共鉴定出298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醇类、烯烃类、烷烃类、酮类
目的:采用体外和体内法研究裙带菜多糖(Undaria pinnatifida polysaccharide,PUP)降血脂功能.方法:模拟人体胃肠环境,体外法测定PUP对牛磺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其体外降血脂功能;通过高脂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利用PUP灌胃干预,比较PUP低、高剂量组与高脂血症组的小鼠体质量、血清血脂四项含量、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清肝标记酶的活力、肝脏组织固定切片等指标.结果:体外模拟降血脂实验结果表明,10 mg/mL PUP对牛磺胆
研究不同生长期红油香椿中主要活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采集4-10月的红油香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香椿叶中总黄酮、总多糖、总皂苷、总生物碱含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联用技术分析红油香椿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并结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生长期香椿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