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Fontan术治疗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的管道路径选择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改良Fontan术治疗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管道路径的选择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31例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患儿行改良Fontan术,手术年龄16个月~14岁,平均(58.5±32.4)个月;体质量9.1~40.3 kg,平均(16.2±6.0)kg。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心房异构7例,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4例,肝静脉异常回流4例。

结果

心外管道与同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24例,与对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5例,选择心房内外管道技术与对侧肺动脉连接的2例。术后患者末梢血氧饱和度0.90±0.06,持续性胸腔积液5例。1例因严重感染死亡,30例顺利出院。随访1~65个月,平均(17.5±15.4)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再次手术和死亡。

结论

通过术中合理选择管道路径,改良Fontan术治疗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介绍了医院在后勤外包项目管理中标准作业程序的应用情况,通过制定各个环节的标准作业程序和执行标准,分阶段进行管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经过标准作业程序实践,形成了一条衔接紧密、流程高效的任务链,提高了工作效能,降低了医院后勤外包项目的风险。
目的应用灾害脆弱度分析(HVA)风险评估法评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方法用HVA风险评估法筛选出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中的2个院级优先级改进项目,评估各危险因子的风险值,按"二八"原则选择干预。2015年为基线调查,2016年上半年、下半年分别作为效果评价阶段。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手卫生依从率、病区高频接触物表清洁合格率基线调查分别为64.4%和57.0%,效果评价第一阶段分别为69.0%
目的了解河北省三级医院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现状。方法对在河北省重症医学质量管理与控制网站注册的48家三级医院2016年1月1日—6月30日上报的质量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结果河北省48家三级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师床位比为(0.699±0.231): 1,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5±0.5)%;护士床位比为(1.956±0.544): 1,入ICU 24 h内急性生理和
期刊
介绍了美国医疗卫生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分析中心的电子病历应用模型评价体系(HIMSS EMRAM)、我国电子病历系统功能与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体系和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体系的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级方案、评价方法、评价流程等。认为3种评价体系本质上都是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评价,但各有侧重和不同。对其加以合理应用,可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引导和促进作用。
期刊
目的应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探索按照锥形结构原理自肺叶中完整分离肺段的方法,并评价技术可行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146例周围型肺结节患者行胸腔镜锥式肺段切除术,男52例,女94例,年龄(57±23)岁。在3D-CTBA(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导航下切断靶段支
目的探讨肺癌影像学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判断肺癌是否为浸润前病变,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搜集624例病理诊断肺腺癌,影像表现直径≤3 cm孤立性结节,均使用层厚1 mm CT薄层扫描,观察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诊断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CT表现为纯GGO的125例中,在T1a、T1b、T1c时,浸润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0(0/72)、6.1%(3/49)及100%(4/4)。在mGGO的285
期刊
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区域的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心脏代谢失调,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力衰竭。目前心肌梗死主要治疗手段有:规范化药物治疗、心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心脏移植等。上述方法均有局限性,尤其是心肌梗死后治疗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所致的心功能不可逆性降低的手段有限。细胞移植疗法能修复坏死心肌,为心肌再生提供可能,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潜力方式之一。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