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校企远程协同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u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在校企异地的现实背景下,校企“远程协同”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是题中之意.鉴于地域限制束缚职业学校链接合适的企业资源、校企远程合作中的成本控制可实现降本增效,因此,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远程协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是一重要途径.校企“远程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打造需要教与学两大主体同步进行教与学活动,依托教育智能技术构建实时交互平台,模拟真实情境打造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此外,还需要制定校企成本分摊办法,建立双方利益平衡机制;明确校企矛盾解决方案,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加强校企合作规范指导,建立教学主体管理机制;关注校企协同办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机制.
其他文献
职业院校实施成功教育借鉴于基础教育的研究成果,又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以职校学生的自我成长需求和新时代国家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实施成功教育须针对职业教育的不足之处、围绕职校学生成才需求的着力点,提出从坚持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职业教育观方面来有效实施成功教育.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问题本质的把握,离不开对政府、职业学校与企业关系的深刻分析.从新中国成立至今,职业教育政校企关系的演变经历了结构嵌入、松散联结与再结构化3个阶段,并间接带来企业产教融合动力机制的差异.新时期深化企业产教融合动力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职责与义务,并发挥政府和职业学校对企业产教融合行为的约束作用.
基于系统理论、生态学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多学科视角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壁垒进行审视,建议多维度创设产教融合环境,宏观层面要完善制度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区域产教融合良性生态系统;中观层面要以优化集团化办学为手段,建立产教利益共同体;微观层面要融通各方资源协调落实“五对接”,协同共生推进,实现产教融合政策预期.
高质量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是当前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大举措,如何建好职业本科教育是实践行动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当前学界对职业本科教育边界区分不够清晰,建设内涵、建设路径存有困惑,解决好以上问题是建设职业本科教育的前提.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边界,人才培养高定位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层次边界,服务贡献独特价值是职业本科教育的生长边界.通过“三深化两加强”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做到“四提升四创新”凸显本科层次定位,注重“三着重四打造”塑造核心特色,是职业本科教育建设内涵.以技术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
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时代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到诸多高校的关注.在高职混合式教学发展方兴未艾之际,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审视,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心性”错位、“经验性”割裂及“成效性”匮乏三方面.深度学习的融入能够有效解决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高职混合式教学有效落实可根据深度学习DELC路径,建构涵盖“准备区—资源区—前测区—建构区—实践区—交互区—评价区—后测区”的混合式教学路径,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度学习的发生,使高职混合式教学实施现状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