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桂酸甘油酯类脂囊泡的制备及研究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aohan52132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自制的二月桂酸甘油酯为原料,制备了包裹亲水性药物抗坏血酸的类脂囊泡。通过正交设计优化类脂囊泡制备工艺,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为15min,水相温度为0℃,m(脂质):m(药物)=10:1,m(脂质):m(胆固醇)=2:1,得到了药物包封率最高约为34.6%。结果表明,以自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能够形成包封率和稳定性较好的纳米药物载体,为纳米类脂囊泡的合成提供一种价格低廉且可工业化生产的原料。
其他文献
纳米载体具有靶向递送药物至特定部位的潜力,因此纳米载体的开发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近10年里,制备基于表面活性剂的纳米囊泡以改善药物递送,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类脂囊泡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性介质中自组装形成,具有既能包裹亲水性化合物又能包裹亲脂性化合物的囊泡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给药途径。与脂质体相比,类脂囊泡不仅具有与其相似的优点,如既能装载亲水性药物又能装载亲脂性药物,而且类脂囊泡的制备方法更简单
期刊
生物药物如蛋白质核酸类药物生物稳定性差,在体内易受酸碱酶破坏。类脂囊泡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许多优点,如生物可降解性良好、可改善生物药物的溶解度、保护生物药物免受酸碱酶破坏等,并能通过适当的载体修饰达到靶向效果,降低毒副作用。类脂囊泡递送系统在药物载体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及前景。本文对类脂囊泡递送生物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开发和优化天然多酚绿原酸(CGA)的类脂囊泡和前体泡囊递送系统,以提高其理化性质和渗透性,从而可能增强其药理活性。方法 已配制的CGA类脂囊泡(CGANs)和CGA前体泡囊(CGAPNs)用薄膜水化法和阶段分离凝聚法进行准备,对其粒子尺寸、形态学、包封率、Z电位、变形能力、体外扩散、离体渗透性和长期稳定性等不同属性进行描述。并使用体外抗氧化测定、抗菌测定和大鼠切除创面愈合模型进一步评价其效率
期刊
目的 制备阿托伐他汀钙类脂囊泡(ATC-NIS),优化处方及工艺,改善阿托伐他汀钙的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ATC-NIS;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阿托伐他汀钙体外释放分析方法;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筛选超声时间、Span60与ATC的比例及β-谷甾醇添加量的优化区间,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试验优化处方及工艺,以二项式拟合预测最佳处方。采用
期刊
构建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原始细胞,是探索原始生命形式的重要环节。常用于原始细胞构建的结构包括磷脂囊泡、脂肪酸囊泡、高分子囊泡、蛋白质胶囊、凝聚态液滴和油滴等。其中,囊泡结构具有由两亲分子构成的界面,其结构最类似现有的细胞结构。现代细胞结构的主要构成成分是磷脂,然而磷脂的结构较为复杂,其体内合成是复杂的多步催化反应。想要模拟从原始环境中生成磷脂囊泡结构,就需要从均一的水相中产生具有长疏水链的两亲分子,
学位
采用pH梯度法制备秋水仙碱(1)类脂囊泡,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筛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和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最优处方中Span-60、Tween-80和胆固醇质量比为2∶2∶1。该优化制品平均粒径为(689.0±3.7)nm,ζ电位为(–14.11±0.45)mV,包封率为(78.82±0.64)%。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制品于4 ℃贮存90 d的包封率无明显变化,泄漏率<10%。
期刊
<正>传统的眼用剂型一般为滴眼液和眼膏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很低(1%~10%)。个别药物由于鼻泪管引流会引起全身不良反应。滴眼液易从眼部流出,需要多次给药,而且滴眼液给药后会产生眼前部组织中(角膜、结膜、房水和睫状体)药物浓度比眼后部组织中(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药物浓度高的现象;眼膏剂因其基质透明度和折光率的因素易引起雾视,从而导致病人的顺应性很差。所以眼
会议
目的:制备他克莫司类脂囊泡(Tac-NS)并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薄膜水化-超声法制备Tac-NS。以包封率(EE%)、载药量、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PDI)的综合评分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对硬脂山梨坦(Span-60)浓度、Span-60与胆固醇的摩尔比、Span-60与脱氧胆酸钠(SDC)的摩尔比进行优化。考察所制Tac-NS的外观形态、平均粒径、PDI、Zeta电位及EE%,并通过体外经皮渗透
期刊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辣椒红色素类脂囊泡制备过程中影响包封率的因素,并且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表明,辣椒红色素的加入量、超声时间和囊泡类型是影响包封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辣椒红色素的加入量和超声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显著。包封率较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辣椒红色素添加量0.05g、胆固醇0.2g、HLB=8.2的复配表面活性剂0.4g(司盘80=0.27g,吐温20=0.13g)、超声时间24mi
期刊
类脂囊泡最早在1979年化妆品杂志上首先被报道,由于类脂囊泡即保留了脂质体的优点,又有自身的优势,在药物新剂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类脂囊泡在药物递药系统领域研究较多,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把许多药物制成类脂囊泡。本文就类脂囊泡概念、特点、形成原理、组成及其体内外释放作一综述。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