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在大气中扩散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油气田地面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管道因腐蚀穿孔等原因引起的小孔泄漏产生的信号很弱,泄漏初期很难被发现和定位,一旦天然气泄漏到大气中并达到爆炸极限,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建立天然气管道从土壤泄漏到空气中的扩散模型,分析天然气从土壤扩散到大气后在土壤表层积聚的现象和规律。以天然气在土壤中泄漏扩散稳定后地面甲烷的浓度分布和流量为入口边界条件,研究地面甲烷质量流量、环境风速、建筑物高度对甲烷横向扩散距离和纵向扩散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在上升过程中,气团速度间断面会引起卷吸现象;随地面甲烷质量流量增加,扩散高度显著
其他文献
中国石油上游资产总量大、新老油气田开采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益提升难,因此,急需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上游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通过总结分析油气田地面工程业务积累和信息化基础,按照中国石油上游信息化顶层设计架构,基于勘探开发梦想云,从统一数据库、统一技术平台、业务应用三方面进行油气田地面工程智能化总体方案设计,结合地面工程业务链及业务流程,从地面前期、地面施工、地面生产和完整性管理四方面进行智能应用功能设计。随着油气工艺技术、IT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油气田智能化应用建设必将助推上游业务提质增效、
氨法脱硫装置玻璃钢防腐层以及钛合金材质设备发生严重腐蚀,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通过对腐蚀部位介质和装置来料进行化验分析,得出硫酸铵浆液中含大量氟离子。分析氟离子在装置内的聚集过程,研究氢氟酸在多种酸混合溶液中对二氧化硅和钛合金材料的腐蚀机理,为预防装置氟腐蚀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建立氟离子监控指标、增加烟气净化除氟前置单元、含氟过高部位采用2507双相钢材料等措施提高装置抗氟腐蚀能力。
HJ 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是HJ 2.2—2008的修订版本。文章依据HJ 2.2—2018,从评价等级判定、评价范围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污染源调查、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等评价步骤入手,对比分析新旧导则下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差异。对导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长距离线性工程可按省市行政区域或其他方法分段进行达标区判定;对
选择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的中型车用柴油机,燃用国六标准的车用柴油和柴油添加剂开展台架试验,评价了"老机烧新油"的污染排放及使用添加剂的影响。研究表明:"老机烧新油"可以达到排放限值要求,加入柴油添加剂对污染物排放影响有限,部分指标下降的同时其他指标略有上升,总体可满足当前排放标准。加入柴油添加剂可显著降低柴油机喷嘴沉积物,有较好的抑制喷嘴结焦堵塞的性能;同时有较明显的提升动力性能和降低油耗的效果。
为验证菌株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增效作用,以菌株Da-6产生的表面活性剂BH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TLC)分析确定BH为脂肽类物质。对BH、鼠李糖脂、吐温80和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性能、排油能力和洗脱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并研究温度、NaCl浓度以及pH值对BH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H的CMC为25 mg/L;在72 h内乳化指数仍保持在70%,乳化性能较稳定;同一浓度下,排油直径最大为81.0 mm,均优于其他3种表面活性剂,排油能力较强;并且在12 h时达到最大洗脱率(9
为实施煤层气集输建设工程低成本战略,在集输管道方面借鉴了城市燃气输配聚乙烯管的应用经验,以弥补常规钢制管材无法适应项目建设需要的缺陷。分析煤层气集输工况的特殊敷设环境,汇总煤层气集输管线的基础数据,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薄壁聚乙烯管道对煤层气集输工况的适用性;按照DVS 2207—1中推算原则,推算出薄壁聚乙烯管道元件间的焊接参数,并采用破坏性试验表征,论证了焊接参数的合理性。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表明:薄壁聚乙烯管适用于煤层气集输工况,且聚乙烯管径范围可全部覆盖煤层气集输管线所需管径范围;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可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时采出液性质愈加复杂,单独采用常规或新合成的破乳剂均难以达到满意的破乳效果,采出液处理难度和成本增加。超声波脱水技术具有能耗低、清洁高效等特点,特别是为黏度较高的稠油脱水提供了经济、有效的途径。为降低采出液处理系统能耗及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采用超声波技术对原油采出液进行了脱水处理,重点研究超声强度、作用半径、作用时间及温度等对破乳效果的影响,并与现场药剂破乳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条件下,以稠油采出液为处理对象,最佳超声振幅为40μm,作用半径为40 mm,作用时间为80s。振幅过大及
文章以硫酸铝、硫酸铁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为原料,制备PAFS-PDM复合混凝剂并表征其结构形态,同时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油田钻井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以及溶液中Zeta电位的影响,为复合混凝剂的开发及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PAFS-PDM复合混凝剂的投加量为8000 mg/L、pH值为5时对塔里木油田钻井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93.05%,此时溶液中Zeta电位较低。XRD衍射及SEM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PAFS-PDM复合混凝剂中存在铝铁—羟基聚合物,微观形态下复合混凝
随着油田站库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对自动控制系统越来越重视,站场自动控制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但受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依托高自动化系统的集中控制建设模式发展较为缓慢。近两年来,大庆油田站场开始探索“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的建设模式,并初步取得效果,该模式将逐渐成为站场建设的主流方式。喇嘛甸油田北西块地区站场采用集中监控系统,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各个单元的自动化监测程度75%以上,以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地运行;并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减少岗位用工,
针对边底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产水量上升、污水排海量超标的问题,文章以某边底水气田为靶区,开展了边底水气藏污水回注井层优选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井层优选技术,综合地震属性、反演预测、测井解释和生产动态等,优选出4套回注层位及4口回注井。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 3,回注总量超过1.1×104 m 3,有效防止了污水排海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