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vv5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蒽环类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毒性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4例,年龄36~59岁。其中ACT组(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21例、FAC组(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19例、EC组(表柔比星+环磷酰胺)24例。分别在化疗2、4和6周期后,采用美国癌症中心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量表评价各组的化疗不良反应,分为0~4级;同时观察各组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12导联心电图和左心射血分数,观察点分别为急性毒性反应时间(时间点A)、亚急性毒性反应时间(时间点B)、化疗结束后24个月(时间点C)、化疗结束后36个月(时间点D)、化疗结束后48个月(时间点E)和化疗结束后60个月(时间点F);并比较各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差别。

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分期、乳腺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阳性、ECOG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均未发生4级化疗毒性反应。3组的cTnT水平在基线及时间点C、D、E和F均明显低于时间点A,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C组的cTnT指标在化疗2周后的各随访时间点均高于FAC组合AC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心电图异常率和左心射血分数水平在各随访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T组、FAC组和E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100%(19/19)和95.8%(23/24),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2%(20/21)、94.7%(18/19)和91.7%(22/24),各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均可耐受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ACT、FAC和EC方案均可引起心肌损伤,EC方案诱发的心脏晚期毒性反应高于其他化疗方案,但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对1个β-脲基丙酸酶缺陷症家系进行UPB1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致病基因UPB1的10个外显子序列及其两侧内含子区域进行分析。采用Polyphen2及SIFT等软件对检测到的新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在先证者的UPB1基因上发现第7外显子c.853G>A(p.A285T)以及第8内含子c.917-1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与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住院的中危急性肺栓塞患者(超声心动图或CT血管成像证实右心室功能障碍,伴有或不伴有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110例。入选患者年龄(58.4±14.9)岁,男性49例,女性61例。依据血钠水平,将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非低钠血症组(血钠水平>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皮导管介入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入选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7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年龄(58.9±14.9)岁,经CT肺动脉造影证实后进行危险分层,并进一步分为2个亚组,即高危组28例、中危组51例。对入选者行经皮导管介入术(包括血栓抽吸、球囊碎栓及经导管溶栓等)进行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