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j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教学法是我们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法,提出问题不只是教师向学生提问或教师起旁敲侧击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应营造一种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的民主环境,鼓励学生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平等交往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应营造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如可用实物媒体,也可用电教媒体,也可用虚拟情境等手段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引发问题意识。再次应实施开放式教学,倡导多向怀疑,大胆发问,敢于怀疑传统,质疑书本,挑战权威。另外,还应形成一个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过程,不能只看结果。
  关键词: 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创新
  
  从主体性教学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或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由教师起旁敲侧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意识强的学生会是一个在认识过程中掌握主动权的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在历史教学中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通常对历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亦能明确确立科学的学习目的,对历史现象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从而达到警世、醒世、知往鉴来,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问题教学”也是我们“新课改”下所惯用的教学模式。现我就历史教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能力,谈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增强“问题意识”能力的民主环境
  
  创设课堂教学中的民主环境,首先要求教师要坚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观念。教师必须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都会做到有问必答。可用课堂解答、面谈或指导学生自己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找出答案的方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共同研讨问题,不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教师要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比如,学生提出“德国总理波兰特在遇难犹太人的纪念前下跪谢罪,而战后日本却千方百计地美化其邪恶的侵略历史”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能因一时回答不全有关“二战”结束初期,东京审判对日本法西斯没有彻底清算的细节,以及日本人狭隘的民族主义及神道教、武士文化、皇国史观、经济崛起等多重原因,就诱发学生以“日本军国主义为何幽灵不散?”为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二、营造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创设历史问题情境的手段可谓多样,可用实物媒体,如史料、照片、文物、图画等;也可以电教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软件等;也可以虚拟情境,如角色扮演,喜剧表演、形象模拟等。历史情境的创设可缩短时空距离,让学生贴近历史,置身于再造历史的场景中,于是,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问题意识。
  
  1.提供史料,疑窦顿生。
  用CAI课件展示形象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处在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中边观察边思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感知、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激发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时,我投影了1958年9月《人民日报》报道的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水稻亩产65217公斤的报纸材料和另一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两个牧童骑在硕大无比的肥猪身上。学生看后大为惊讶,顿时发问:(1)《人民日报》怎么会登载这样的报道?(2)世界舆论会怎么评价?人们会相信吗?为什么那时人们不敢说真话?(3)大跃进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又是什么?此时,学生已欲罢不能,急于想从教学中获得答案。
  
  2.将错就错,以谬生疑。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想象,敢于用新观点、新角度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学生观点出错时,教师可顺其谬误进行论证,当出现极不合理时,学生便能产生疑问,并努力探究错误之源。比如,在讲完“十月革命”后,就有学生提问:如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那么能不能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同样带来了资本主义?按此推理,那么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了。当学生看到显然谬误时,学生便会产生困惑:究竟应该怎样评价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客观上有无进步作用?
  
  3.水中投石,激起波澜。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有时可以联系相关教学内容,选择反面材料引发学生讨论,进而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例如,上《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学校正好放映《甲午风云》影片,讨论热烈,课堂上呈现给学生一位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污蔑中国人的帖子。其中有一处是这样写的:“我们轻蔑支那人的一个原因是:……我小时候,父亲带我去日比谷公园,指着北洋水师的战利品对我说,日本就是在打败支那的北洋水师后,才成为世界上主要强国的。当年,北洋水师的铁甲在日本海域上为所欲为,全体日本国民都同仇敌忾,宁愿饿死也要把钱捐出来买战舰。由于日本资金远没有支那国充裕,我们无法像支那那样买大型铁甲舰,我们的铁甲舰从各个方面讲都不如支那的北洋水师,但我们在海战中却取得完全的胜利,这完全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胜利。你们的古人说得好:知耻者近乎勇,如果他看到他的后人的表现的话,一定羞愤得自杀。……”学生看到与事实相违的帖子后异常愤怒,顿时产生强烈的认识冲突,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固有的心理平衡产生巨大的疑问:他们此种说法用意何在?当今的日本人又是如何认识他们的邪恶的对外侵略历史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产生什么影响?
  
  三、让生大但发问,倡导多向怀疑,实施开放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必打破框框,实施开放式教学,改变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唯书、唯师心态。要敢于怀疑传统,质疑书本,挑战权威。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所以就应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面向未来的态度。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诱导学生敢于挑战教材,大胆发问,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历史事件。例如:“假如没有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会成功吗?”“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一定就是只有破坏性吗?”“圈地运动除了血腥还有什么?”等等。学生多些这样的理性思考,质疑问难,少些唯书、唯师,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加强,思维能力会得到提高。
  
  四、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学生提出问题,可能很幼稚,甚至很荒唐,但这是学生“自己的”见解,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师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教师不能总是充当权威、仲裁者,拿固定的标尺去衡量学生。对学生的一些想法,教师可以暂缓评价,允许“不确定性”的存在。同时,对教师一节课评价也要有所改变,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画一个“完美”的句号。不要认为学生“没有问题了”便是大功告成了,有时留下一个问号,也许更加精彩。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学贵有疑,教贵存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而且其本身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本论文重点总结近年来祖国医学在小儿哮喘缓解期病因病机和临床治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支气管哮喘现代医学的治疗进展,探讨了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各
学位
互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经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勘查、热液蚀变及蚀变矿物学研究、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 ,首次将西天山京希—伊尔曼德金矿床确定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的主要识别标志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感器发展现状进行的调查分析,指出了国内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指出了我国传感器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现状发展方向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目前主要用于检测电系统自身与操作对象、作业环境状态,为有效控制电子系统的运作提供必需的相关信息。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电子信息种类日益繁多,信息
胃肠炎是食源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是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也成为危害到公共卫生的安全问题,是摄食时致病菌进到人体内,具有感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根据实践,提出了一个问题,即采用宏程序加工复杂曲面易产生形状误差,而利用宏程序的编程方法和极限的概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 数据加工技术手工编程球头铣刀加工 宏程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方方面面。在使用数控设备时,手工编程是现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它具有操作简单、调整方便、效率高等特点。但是在加工相对复杂的零件时,简单的G代码编程满足
学位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聋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当下的社会教育发展中,其心理健康教学相关问题更需要获得格外的重视。为此,教师要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