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的中小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校园管理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全面的关注。本文旨在建设和諧校园的背景下,探讨和分析中小学管理工作,旨在加强中小学校园管理,为广大师生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
  关键词:中小学管理;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60
  引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的管理工作也是全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校园管理问题的缺陷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严重威胁师生及家长的利益。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关爱学生,加强管理,共同建设和谐校园,学校的管理者也要加强自我教育,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创新渗透于管理之中。
  一、和谐校园的内涵思想
  和谐校园是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性规律所构筑的生态系统。和谐校园的特征主要有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科学是教育的基石、民主是和谐校园的根本,人文是和谐校园的灵魂,开放是和谐的源泉。和谐主要是指人、事、物、情、景的和谐,人的和谐是关键,事的和谐是核心,物的和谐是基础,情的和谐是保障,景的和谐是窗口。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将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进行调和,力求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和谐校园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办学理念和人文环境。和谐校园的宗旨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长的快乐。校园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努力。
  二、当前中小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和性格差异等造成了管理难度的加大。很多教师往往保留着传统思维,片面注重课堂上的传教而忽略了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目前很多学生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很多孩子过分依赖家长,孩子的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在校的行为和表现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而与孩子缺乏沟通导致很多孩子心理闭塞甚至扭曲。因此加强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校园管理工作的落实也极其重要。
  目前很多学校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这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中小学生在思想和能力上不够成熟,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如果管理不当会滋长他们的叛逆心理,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因此,学校应该实施适合青少年发展的管理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调节和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三、加强中小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保证广大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好课堂知识。广大师生要相互配合,不断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需要全面进步,不断培养自身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发掘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更高目标,保证中小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
  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学校的教育工作主要是由广大教师担任,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育人”则是更加神圣的职责。为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要培养他们言传身教和为人师表的意识,强化德育渗透的技巧,加强中小学校园管理工作的落实。在校园管理工作中,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学校也要做好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得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完成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积极打造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做好班级内部的管理工作,确保学校的管理任务和决策得以顺利实施。
  3.获得感激励
  获得感分为物质获得感与精神获得感,在中小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强调学生的精神获得感占激励机制的大多数,可将其划分为目标激励与情感激励,目标激励又可简要分为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其中集体目标又可满足学生们的情感激励(归属感)需求。
  先说目标激励中的个人目标激励。学生的个人目标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设定,比如学习成绩、社交成就、自律性等,范围无限,只要是积极向上、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修养的都可设定为个人目标。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设置个人目标时应该分阶段进行。
  除了个人目标,还应具有集体目标。人的天性就有参与欲和表现欲,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尽可能地探索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们应该扩大学生们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让学生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集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意识的主体,是生产力的载体,是决定因素。离开了人,社会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相应的,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应该是班级的主体,激励是生产力、即进步的动力的促进剂和推动剂。
  讲完了目标激励,接下来讲讲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指的是通过采用肯定学生成就的方法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的一种方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第三层是“归属与爱的需要”,除去刚刚在集体目标中带过的归属感(集体目标)外,还有从家长、同学及老师处收获的鼓励与赞许,也就是爱意。
  结语
  目前中小学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率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广大师生同心协力,不断创新,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对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检查督导。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小学的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的强化。相信在和谐校园背景之下,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社会也将获得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孟生军.刍议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的初中学生管理[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1).
  [2]黄祥忠.关于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问题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8).
  [3]刘宝林.中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11):111-113-.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建模,即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它要求人用数学的逻辑和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物抽象为一个可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种描述对于人的逻辑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其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又能给学习数学建模的人以很好的锻炼,能提升其理性思考、构建体系化知识框架的能力。所以,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大有裨益。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阅读教学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构成,课内阅读通常在课堂中完成,受到了重视,课外阅读通常由学生在课下完成,是对课内阅读的延伸,较多教师和学生常忽视此环节,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还影响了学生素材的积累,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缺乏写作技巧,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因此,本文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课外阅读不受重视的原因进行了
期刊
摘要:在高中时代,是人的一生中认知转变时期、思想转变时期和意识发展时期,道德教育渗透到高等英语教育中,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对学生的培训,而且还包括包容性扫盲以及意识形态和文化。意识和道德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质量,拓宽认知视野,同时净化思想、洗礼对生活持积极态度和乐观的进取心和品格的升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尚人格的养成,充分实现自我和更好地发展自我的重要阶段。同时,目前高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在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审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的基本任务,要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构建明确的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以教材为载体,提升纵向深处知识拓展、以自主为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地位转变,从而落实语文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任务,提高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必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氛围营造,导读方式,指导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培养低年级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兴趣;导读方法;氛围;评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58  温儒敏在《温儒敏谈读书》中指出:不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小学生由于词汇量较少,思维尚未健全,因此,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打击,久而久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就被挫败感所吞噬,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教师要改变作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39  写作可以表达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得到了多角度、全方面的优化升级。并且,这个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辅助资源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他们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降低。针对这个问题和现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我们需要正视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立足于小学语文教材大纲,结合当下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方向,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转变
期刊
摘要:在应用新型教学方法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为核心目标,这不仅满足了课程中变化还使学生加深了对于汉字的理解。对此教师一定注重趣味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特征,采取科学合理,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实现识字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识字;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214  识字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教师应该给予高度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活动时,要落实好教育改革工作。在实践教学中老师要明确传统文化对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引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借助文章写作背景等方式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强语文知识积累,也能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跟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实现高中语文的教学价值。  关键
期刊
摘要: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最重要的职责都是教书和育人。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将音乐课堂和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个人素养。在小学阶段,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培养其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小学音乐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人特点,对音乐课加以深度挖掘,寻找其中可以用以德育教育的因素,结合音乐课堂,开展德育教育。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