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龙的祖型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7599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家山是吉林省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处吉林省农安县城郊乡两家子村高家屯西南500米伊通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现存约1200平方米,1984年4月末至5月初,由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进行野外调查时所发现。据当时的带队教师陈全家讲述,此次调查结束后,他回校立即请张忠培先生过目左家山遗址发现的新材料,张先生看后眼前一亮,激动地表示这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新发现,意义非常重大,指示马上申报次年发掘。翌年春,由陈全家带领五名学生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开16个探方,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揭露房址一座,烧土遗迹两处,灰坑20个,出土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遗物。根据层位关系和遗迹遗物特点,将左家山遗址出土的遗存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四段,其中第一、二期遗存,属于左家山下层文化。
  出土于左家山下层的石龙(图1),长4.1、宽3.9、厚1.4厘米,系用灰白色霏细岩磨制而成,周身光滑无纹,其造型呈蜷曲状,首尾衔接如玦,头部有突起的五官,但以较为简略的手法雕琢,嘴、鼻、眼呈现大概之状,颈后背脊处有一圆孔,用于穿绳悬挂。据碳14测定,左家山下层文化的整体年代约在距今7500至7000年之间,而红山玉龙制作年代最早不会超过6200年前,这也就是说,在红山文化玉龙尚未出现之时,左家山石龙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鉴定:左家山出土的石龙是至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龙形雕塑,是中華第一玉石龙,极具原创性,富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宾福在《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推断:左家山下层出土的石龙,造型较为原始,可能是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兽首玦”(玉猪龙)的祖型。左家山石龙的发现,备受重视,入藏国家博物馆,属国家一级文物。
  红山文化玉龙(图2),目前所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兽首玦,另一类是“C”形龙,有学者认为“C”形龙是兽首玦之后的发展形制。对于红山兽首玦的命名,在学术界有一个不断再认识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辽宁考古学者孙守道在《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一文中称之为“兽形玉雕”,而后他与郭大顺又在《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著述中,将兽首玦正式命名为“玉猪龙”。其依据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时认为红山时期已经进入农耕文明,而猪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是这件器物整体造型憨厚、圆润,而且在嘴巴的位置雕有类似野猪一样的獠牙。“玉猪龙”这一名称基本为学术界所认同,影响很大,被社会广泛使用。
  随着红山文化出土的材料越来越丰富,郭大顺先生修正了他40年前的旧说,提出“玉猪龙应改名叫玉熊龙”新的认识。他分析认为:一般来说,猪的耳朵宽而薄,耳端是尖的,而熊的耳朵短而厚,耳端是圆或者尖圆的。古人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各类动物特征的判断是十分敏感和准确的。这类玉器更具熊的基本特征,应该称之为“玉熊龙”。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时期,虽然先民也种植粟、黍等农作物,但是他们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还是延续先祖此前的采集和渔猎,而以粟、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种植不是主要的生产活动。这也就是说,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更多靠采集和渔猎来过生活。这时候,熊是红山人经常见到、不同于其他的一种野生动物,必然会成为他们关注、崇拜的对象,这种背景下,熊作为崇拜对象进入玉器造型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牛河梁遗址发掘中,女神庙内出土了与熊有关的造型器物,比如用泥彩塑的熊的下颚和熊爪;女神庙内,还出土了一只成年真熊的颚骨。这些出土文物均表明,熊崇拜已经成为当时红山先民动物崇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玉熊龙也不只是高度抽象的形象,也有高度写实的实例出现。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人,这个玉人头戴一顶高帽,其造型就是一只熊。这只熊前肢向上举起,头部上昂。据专业人士分析,这个玉人应该是一个头戴用熊皮做成帽子和披风的女神或女巫,她也可能是表达红山居民信奉的人与熊的合体神。
  早期龙的形象,究竟源于何种动物?在学术界存在多种看法,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类观点认为,龙有具体的动物或形象作为参照,如猪、熊、虫、蛇、鳄鱼、蜥蜴,以及胚胎、彩虹等;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龙一开始就是人文之龙,是杂糅多种动物元素于一身的神灵形象。将红山玉龙称之为“兽首玦”或“兽面玦形玉饰”,回避了在具体形象上的揣测。
  环状玦器的局部加工、修饰,便产生了兽首玦这种具有某种特殊文化含义的饰物;从左家山石龙看,兽首部分雕琢相当简略,其形体还明显保留着玦器的特征。2019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期文化遗存,内涵最为丰富,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玉器制品,其中包括玉玦饰(图3-1、图3-2);考古发掘者依据本地区考古文化序列,结合获得的7个碳14测年数据,确定该期遗存为距今约9200—8600年,早于8200—7400年的兴隆洼文化,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器,因此被认定为中华玉文化的源头。以往学术界多以为我国最早的玉器源自辽河流域,但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则是乌苏里江流域的小南山文化玉器,影响了辽西区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乃至南方的良渚文化以及东北亚的玉文化。
  左家山石龙,源自小南山文化和兴隆洼文化(图4-1、图4-2)的玉玦,并影响到其后的红山文化兽首玦,这种传承关系愈加清晰。左家山石龙的玦口尚未完全开通,这种类型,也是红山玉龙的形制之一,在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宁建平、河北姜家梁等地也有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朱乃诚先生认为,红山未开口兽首玦这种类型,源于安徽含山凌家滩玉虎形环,它们是同一种玉器在早晚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形态。我们观察凌家滩玉虎形环,其雕刻手法和形象造型已经相对成熟,与红山兽首玦明显存在差异;而观左家山石龙,更显原始、古朴,从类型学角度看,与建平、姜家梁兽首玦的作风比较接近,关系更为密切。笔者相信,红山玉龙的祖型应是左家山遗址出土的石龙。
  农安左家山石龙,恐怕不会是孤立的存在,这一地区应当还埋藏着同期、同类型的石龙制品,这有待于今后考古的新发现。
其他文献
摘要:苏联考古学广义上诞生于十月革命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欧洲考古学和美洲考古学呈现不同的面貌,曾在上世纪50年代吉谢列夫来华讲学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对苏联考古学尚未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已有的资料,简谈苏联考古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苏联考古学;考古学史  总体而言,考古学是一门产生得比较晚而发展较快的科学。上世纪初,某些考古学家将考古学于年代上的研
期刊
摘要:西亚地区金银器按照风格类型可分为萨珊式、粟特式、罗马式与伊斯兰式。其中萨珊式与粟特式之间较为相似,不管是装饰纹样还是器型都存在很多共同点。因此在关于西亚地区的金银器研究时总要将两者进行比较,本文主要对萨珊式金银器与粟特式金银器进行纹饰和造型的比较与研究。  关键词:西亚金银器;萨珊金银器;粟特银器  一、西亚金银器发展概况  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安纳托利亚地区已经能够冶炼自然铜。公元
期刊
锁子甲是由一个个环形的金属扣(即锁环)相连且随人体形状制成衣形的一种古代铠甲。锁子甲锁环连缀成衣形,将士穿上后,不像有些铠甲厚重笨拙,活动也仍自如,就因为锁子甲在形制上的突出优点使其成为古代战争中使用时间最长的铠甲之一。关于我国锁子甲形制的研究,铁玉钦老师根据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锁子甲的形制特征,主要将其分为四种:方领、圆领、无领和护胸,护胸也就是背心式的;又根据锁环的特征,分为大圆环、小圆环、大扁
期刊
摘要:旗鞋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鞋履形态,是满族妇女重要的足衣,也是满族的一大文化特色,其是“天足”和三寸金莲之间的平衡点。由于旗鞋底子较高,既可以好好地遮饰天足,又可以修饰女性的身型,让身姿看起来更为婀娜。  关键词:满族旗鞋;纹样;造型  满族旗鞋是一种极具设计特色、艺术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族化产物。从满族旗鞋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满族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满族旗鞋
期刊
摘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的公共生活以及文化和经济活动几近停滞,其影响巨大并持续至今,博物馆业也未能置身事外。抗疫期间,各家博物馆纷纷出招,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线上线下展览、直播课程、教育讲座等,重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博物馆应充分发挥文化驱动力,顺应时代,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新趋势和新挑战。本文分析了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并有相关思考,希望文化驱动力重塑博
期刊
摘要:背带是广西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育婴工具,被喻为背上的摇篮,是壮族人民独具特色的饰品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以天峨壮乡背带的精美图案为研究对象,剖析其中的图案元素寓意。  关键词:壮族;背带;图案;纹样  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例如广西天峨壮乡这样一个少数民族群体,其服饰并没有像部分民族一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消失,而是至今仍然保留、承袭着传统的风貌。这里的妇女们极为擅长女工,
期刊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梅瓶  元明清三代青花瓷中,康熙青花瓷历來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颇负盛名。清人陈浏在其《陶雅》一书中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由此可见康熙青花的艺术成就之不凡。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梅瓶,何爱群先生珍藏,高30.3、口径4.2、底径3.7厘米。撇口,短颈,丰肩,敛腹,下承圈足。瓶体
期刊
摘要:油画是舶来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必须要有中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靳之林的风景油画写生既体现了油画的西方语言品质,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笔墨和深厚的中国文化涵养,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本文以靳之林陕北风景油画写生为主线,分析靳之林陕北风景油画写生的缘由、创作理念、创作技法与特色,从而应证将中国文化修养融入个人绘画创作感受中的重要性,并为当今陕北风景油画写生的发展做出可能性的
期刊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广东揭阳县磐东下寨村几间民房改建成的制衣车间里,只听见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夹杂着缝纫机的嗒嗒作响声,该村村民许楚强带着他的儿子和村民们正在加班加点地为香港老板赶制童装。  40年后的2018年7月31日,广东揭阳县磐东制衣厂厂长许锦声(许楚强的儿子)将该制衣厂早期的生产设备和相关零散物件,完整地捐赠给了深圳博物馆。当深圳博物馆的征集专家们看到这批尘封已久的生产设备时,激动地说:“
期刊
摘要:纪念馆肩负着传播文化知识的责任以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义务。与其他普通的博物馆相比,纪念馆更加注重空间情感的表达,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历史依据,把相关的物证和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向社会公众进行展示,才能更明晰地展示叙事线索、更清楚地表达感情。本文主要对纪念馆空间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叙事学;纪念馆;情感表达  纪念馆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场所,是保存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