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传统食风举要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zhufeng5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山草地神秘而美丽富饶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m以上,那里是空气稀薄,降水量少,日照充足,风速大,由于这种地理位置和气候,构成了西藏人独特的膳食习惯。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糌粑 是藏族的主食 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实际上糌粑就是用青稞制成的炒面。它是将青稞麦炒熟、磨细、不经过筛滤而成的炒面,与我国北方制作的炒面有点相似,区别是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而且不除皮。糌粑的制作方法是用精制的青稞炒面粉,加酥油,以茶汁混合揉成面团食用(是城里人的吃法)。但比较困难的地区只用清茶汁(砖茶加盐)加青稞面。藏族群众吃饭一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糌粑有青稞糌粑、豌豆糌粑和青稞与豌豆混合糌粑等。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和“唐古”(揉合糌粑的小幅獐子或羊皮囊),吃时再加适量的茶水就行,无需生火做饭。
  酥油茶 在西藏,家家都离不开酥油茶。酥油茶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先将从牛、羊身上挤出来的奶汁加热,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这种桶当地叫“雪董”,是专用来提炼酥油的,高约1.3 m、直径在30 cm左右),然后用专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这时就可以将这层脂肪质舀起来,灌进皮口袋中,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来取代人工提炼酥油。一般来说,每50 kg奶可提取2 000~3 000 kg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
  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会儿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青稞酒 藏语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它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2~3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1~2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中的乙醇成分很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火烧蕨麻猪 流行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以蕨麻猪为原料外裹泥巴暗火中炮制而成。蕨麻猪为甘南草原特产,因当地人所饲养的猪常在草原觅食蕨麻(学名鹅绒委陵菜,其地下茎呈不规则块状,富含淀粉,味香甜,可作干果食用,俗称人参果),故名。此种猪肉质嫩而味鲜美,少脂肪。此菜的特点是皮脆肉嫩,味道特别鲜美。
  藏族血肠 藏族地区的农、牧民,每宰1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灌入小肠内煮熟吃。制法: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在羊血内加适量的盐、花椒、少许糌粑粉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制法与制香肠同;血肠的烹煮,将灌好的血肠,放滚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时便起锅,装入盘内,全家席地围坐,割而食之。特点: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不腻不柴。
  藏族酥酪糕 酥酪糕的制法是:将提取过奶油的乳白色淀粉(藏名曲热)凉干,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黄油(奶油)、白糖、人参果(角麻)、葡萄干、桃仁等,做成圆形、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的表现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放入笼屉内蒸熟,宾至可整块献上,或切成片状。特点:奶味甜点,有滋补强身功效,为藏胞待客糕点。
  
  
  吧啦饼 吧啦饼又称吧啦藏饼,为西藏风味的酥油糕点。历史上吧拉藏饼在满蒙地区流传。以后传入北京地区,现已成为京式糕点的传统风味糕点。它是将特制粉50 kg,白砂糖25 kg,核桃仁5 kg,瓜仁500 g,桂花2.5 g,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水均适量调制面团:先将糖、水和碳酸氢铵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再放入熟猪油、桂花和桃仁继续搅拌,呈均匀液状,最后放入面粉,碳酸氢铵应先用水溶化,以防和面时混合不均,碳酸氢钠可随面粉缓缓放入。(1)顶剂:用顶钟迅速顶出定量的面剂。(2)成型:将每块面剂团按平,在表面印附3个瓜仁、中心按一凹状的圆坑、打印红戳,即可码入烤盘。(3)烤制:将盛有生坯的烤盘放入炉烘烤,入炉温度为170℃~180℃,出炉温度为210℃~230℃,烤制12 min左右便可出炉。质量标准:色泽:深麦黄色,底面浅黄褐色,裂纹处呈乳白色,不焦边,火色均匀。形态:扁圆形,摊裂均匀,面上附有3个瓜仁,红戳清晰。组织:起发均匀,疏松,不青心。口味:酥松,油润利口,有桃仁和桂花香味,无异味。
  拉萨生牛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拉萨招待贵宾必有的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藏人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藏人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藏族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制法:1. 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2. 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个月后即可食用。3. 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5个月左右,腌制即成。4. 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特点: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其他文献
教会学校从清末至民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其外貌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如宗教性的日渐削弱、西洋色彩的逐步淡化等。就中国文化的地位而论,传统文化(形式、内容、实质)在不断渗透,并有
【正】近年来,我们对本港不同人群进行乙肝疫苗的注射,注射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筛检工作。现将不同人群HBsAg阳性率分析报道如下。
睡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一个好的睡眠质量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让你学习、工作神采奕奕,更能远离各类疾病的烦恼。然而调查显示:有超过1/5的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 h,熬夜、通宵、晚睡成了生活习惯,这些人大部分有受失眠症的困扰,一些人不得不吃安眠药入睡。其实除了药物还可以吃下面这些食物,帮助快速入眠哦!  1. 蜂蜜  蜂蜜具有益气、补中之功效,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八日,新任山东学政刘权之的家眷乘船经过直隶静海县时,于曹家堤遭到抢劫.案尚未破,次年四月十八日,新任江苏藩司奇丰额的眷属又于山东峄县台庄被劫.两次行
期刊
隋唐以后至清末,科举制度成为众多士子进身的重要途径,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制度的巨大改革和进步,它扫除了汉代以来"察举征辟制"中长官意志的随意性和魏晋"九品中正制"
期刊
高“蛋白质”。入冬后,可以适当增加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比如畜禽肉、鱼肉和鸡蛋等。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来,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仅有5%~6%作为热量散失,脂肪则是4%~5%。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机体抗寒。值得注意的是,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红肉和动物内脏等还是铁元素的好来源。铁在体内参与血红素合成,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缺铁者外周组织的供氧减少,会因产热不够而感到寒冷
博物馆,是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一种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它通过革命、军事、民族、历史、地志、自然、艺术、医学、科技等类型,有系统地陈
我们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下旬开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六个主管工业局(总公司)的二十三个企业中,对简政放权、搞活企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企业的情况表明,我市工业企业在改
戈特弗里@威廉@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是17至18世纪欧洲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赞美,尽管还不能完全摆脱囿于自身文化背景、价
应中共齐齐哈尔市委、齐齐哈尔市政府邀请,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于六月中旬来我市讲学。六月十九日下午,于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