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来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以及中国加入WTO促使中国金融业的逐步放开,使得商业银行要同时面临来自国内银行业之间和来自国际金融巨头的激烈竞争。针对这种形势。商业银行应把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严把信贷质量关,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高莉(2009)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信贷资产存在比较大的风险隐患,其直接表现就是银行体系中(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积压下来的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给商业银行盈利带来了压力,甚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体制正常运转的主要障碍。本文着重关注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与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商业银行信贷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建议。
  二、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中的体现
  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万能的,通过自由竞争可以实现市场资源的自由配置。但是信息经济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观点。信息经济学认为,现实世界中信息是不完全的,或者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市场价格机制不再是使市场均衡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行为在理论上就称作“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自由竞争的市场未必能带来最高的效率,也即“不仅要有产品的市场方式,信息本身也要有市场”。其特征如在旧货市场上,由于买者出价过低,卖者又不愿提供好的产品,从而导致次货的泛滥,其最终的结果是旧货市场的萎缩。而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买旧货的人难以完全信任卖旧货的人提供的信息的情况,就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刘芳,2008)。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银行信贷市场也同样存在。
  在高莉(2009)的研究中,其指出金融系统在经济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是因为当它正常运行时,可以将拥有富余储蓄人的资本导向需要资金进行生产性投资的人,从而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过程中,商业银行和企业获得的信息是不相等的。这很容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结果产生不良贷款。
  在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和企业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分别扮演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作为委托人,面临着贷款回收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作为借贷者的企业处于信息优势位置,作为放贷者的商业银行处于信息劣势位置。企业是否会履行偿债义务取决于其主观意愿及还债能力,同时企业为了个体的利益,往往倾向于向商业银行传递一些有利于借贷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于借贷的信息,这就产生了利用虚假的承诺来谋取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两方经济学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因信息缺乏而在金融制度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分别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李宝莹,2011)。逆向选择是在交易之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
  (一)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与消费信贷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与借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源于企业在信息中处于优势地位,而银行则处于信息中的劣势地位。企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状况,而贷款银行却只能凭借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资料判断企业的真实情况。提供虚假的信息给银行,骗取贷款。当银行接到企业的借款申请和提交的资料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避免承担较大的信贷风险,银行只好减少贷款投放量。双方博弈的结果导致银行出现所谓的“惜贷”现象,致使一些收心履约的企业反而失去了活的贷款的机会。
  商业银行与消费信贷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商业银行不能全面地掌握信贷消费者的资信状况。商业银行对消费信贷者的收支状况、偿债能力等无法全面掌握。为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只好设置高消费信贷的门槛,这也是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能完全了解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费用以及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资信评价结果。一是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保障信贷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贷款人对消费者的资信调查和评估结果也没有法律的形式保证消费者有权利进行审查。
  (二)存款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商业银行评级制度。银行也没有定期向公众披露财务信息。大多数存款人只能从银行的网站上等获取有限的公开资料和信息。这使得存款人在选择银行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显然比存款人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商业银行了解自身的信用状况、财务水平和盈利情形。上述分析体现出在存款关系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建议
  信息不对称对银行、企业交易行为的不利影响,在每一种经济体制中都存在。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如利用同业的信息共享来查询,采用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信进行评级等,努力减轻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这两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一直未能很好得到解决。由于银行无法克服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障碍。也就导致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必然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和管理,面对信息不对称现象可能给信贷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好信息的问题,应该在形成“多采集、快传递、重分析”的工作模式,注重信息流中各个环节的效率,解决好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保存)、分析(采用)l丁作,扭转过去的重采集、乱传递、轻分析的非理性工作模式。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指企业应将其资产处置、财务状况、风险等方面的信息按照法规要求向金融监管机构、投资者、债权人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或公示。
  首先,必须要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现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很不统一,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有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关规定,多重标准给信息披露制度带来不规范性,这也造成同一企业因需要实现的目的 不同,而向不同部门报送不同数据信息报表的情况。所以应该要求信息披露统一,要求报表的统一设计,达到统一指标口径。
  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对债务人信息披露的监管,把打击欺诈放到重要地位。企业的信息披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披露企业的资产质量状况、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承担方式、企业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的情况等:二是借助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和有关信息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披露和报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公开程度:三是要着重披露与主要业务风险有关的指标及其变化情况,敏感会计科目的定义、运用和变化情况,以保证对资金应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二)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
  面对社会信息化的巨大挑战,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学习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经验,区分大、中、小型客户采取不同的信息收信策略。对大客户委派客户经理专人管理,搜集企业全方位信息同时向专家咨询,注重专业信用评估机构对该客户的信用评级,对客户所在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门研究等。对小客户采取联行征信方式收信信息,注重小客户的信用记录及非财务因素情况。
  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沟通渠道,要求在软硬件方面都有一个保证。首先。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网络的组成应该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其中内部网络应该是一个向全体成员开放的公共网络,在这个网络上可以键入或下载各种信息;外部网络应该包括Intemet和银行征信查询系统,包括从企业了解情况的同时应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企业信用情况,人民法院的案件审理公告,行业市场状况分析等途径获取外部信息。同时一级分行应充分利用信息汇总的优势,及时向二级行发布信息,形成信息共享信息联网局面。并可在可能的情况下委派知名或业内等级较高的专业机构进行信息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三)改进信贷风险等级评定制度
  总地来说包括: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贷款的风险等级管理和客户的信用等级管理。
  首先,要建立银行内部掌握的客户资信评价体系,然后定期根据数据库中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价记录。运行方式上可由信贷前台部门推荐客户、收集填报资料,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其次,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对编造假报表、提供假信息谋求利益的交易者给以严惩。尽快将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使会计信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立公开企业数据库,使商业银行能方便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信息。加强会计、审计、企业信用评级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和信用评级报告的公司、机构严加处理,对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以保障商业银行所获信息的真实性,
  最后,要保证系统基础信息的真实性,特别是客户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在借款时倾向于提供虚假信息。因而银行要学会识别和判断一些企业制造的假信息,企业申请贷款时提供的信息只能作参考,只有经过仔细甄别后的信息才能输入系统,并且对输入系统信息的可信程度要划分不同等级,以便于在分析决策时参考。特别的,银行应主动地尽量去搜集客户的信息,加强对企业的约束。
  参考文献:
  1.王静,张丹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2.李宝莹,浅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企业导报,2011(20).
  3.刘芳,论信息不对称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J],时代经贸,2008(6).
  4.高莉,基于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9(3).
  5.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利于企业了解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有利于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利于化解各种矛盾,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党建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个“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少新问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文章在乡镇、街道先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片座谈、深入走访、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余姚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探索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途径;探索  一、余姚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余姚市各级比较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顺应变化的新形
期刊
摘要:文章对长沙绿色城镇化的区域优劣势分析,得出四大路径:一是发挥文化产业竞争优势的观念培养之路:二是发挥两型法规创新优势的加快发展之路:三是发挥绿色体制改革优势的重点之路:四是发挥两型示范优势的领导带动之路。  关键词:绿色发展:两型社会:绿色城镇化:路径  绿色城镇化,作为一种现代新型城镇化道路。不仅是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流,而且也伴随我国十二五规划绿色发展概念的明确提出正在成为当今中国城镇化的
期刊
摘要:文章以杭州市2001-2009年数据为样本,根据与商品房价格有关的地区GDP、人口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建设成本、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等主要因素,使用多因素回归模型来分析上一期房地产价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本期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对房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影响杭州市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和投机因素以及全国地区均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  关键词:投机;房地产价格
期刊
摘要: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培养人才的摇篮、企业效益的源泉。因此,抓好项目管理、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益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成本上,而工程项目的成本是指对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计。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的关键就是恰到好处地缩减、节省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成本管理体系  一、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
期刊
摘要:广西在政策上、技术上、产业上具有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越条件和基础。分析广西的实际,关键是科学选择产业领域,找准产业关键切入点,并以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领军人才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途径,重点突破,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导向:广西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必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
期刊
摘要:文章从企业长期战略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分析了构建优秀和谐企业文化的现实问题。并且从员工、社会、理念、学习型组织等几方面,阐述了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途径。  关键词: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谐文化  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况  在企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同样十分重视企业核心竞争
期刊
摘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往往需要免费为客户赠送样品,而且绝大部分样品因种种原因没有收回,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往往被税务机关定性为捐赠,并进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增。为此,企业需要补缴税款,有的补缴税款金额高达几十万元。那么免费赠送样品是否属于捐赠,是否一定要进行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增呢?笔者试图从税法的角度对免费赠送样品的涉税问题进行分析,对目前的纳税调增提出异议。  关键词:调增依据;赠送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中国金融市场愈发不能独立于全球金融市场之外。尤其近几年,国际投机资金给我国金融市场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和冲击,国内学术界基本认同国际投机资金(即热钱)流入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中,国际投机资金主要代表有:宏观对冲基金,如乔治,索罗斯(GeoreSoros);华尔街几大投行,如高盛集团(GoldmanSachs)。热钱流入推波助澜的造成我国金融市场虚假繁荣:加大外汇占款规模
期刊
摘要: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市人员分_为城市居民和非城市居民,强制性的为非城市居民贴上“外来者”标签:并设置一些条件,通过户籍门槛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从而阻碍了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到城市主流人群中,造成进城务工人员处于城市边缘化。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权利维护;户籍制度:利益表达机制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突出,尤其最近一些社会事件如富土康员工的连跳自杀事件、小摊贩刺杀城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