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与经理人关系难磨合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经理人(CEO)是行政总裁,属于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级管理人员;董事长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通常也称为老板。在“短主管”时代,全球2500家最大的公司,一年中创下142%的CEO离职新纪录。究其原因,除了正常的人事变动,公司被收购合并,主要是董事会存在分歧,总经理被迫辞职,董事长与经理人关系难磨合。
  没有对错 只有利弊
  总经理的离职,不再是一件令人惊诧的事。从1995年到2004年,9年间总经理离职率增长了300%。这些数字,印证了总经理大规模离职,成为全球公司一件越来越平常的事。据有关调查显示:2500家全球最大的公司,最近一年中创下一项新的纪录,离职总经理创历史新高,有142%的总经理离职。
  面临新的市场挑战,不少产业兴起换帅风潮,总经理的更换速度加快,离职人数越来越多。急于换帅的状况,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美国,有195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被赶下台;在中国,也有一批上市公司高管因各种原因解职。
  无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总经理与董事长相处时,面临哪些不协调,哪里容易出分歧?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创业时期的董事长,承担了总经理的角色,在投资、人事、财务等重大决策中,发挥着“拍板”的作用,总经理则更多地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推进作用。
  作为一个和董事长一起创业的总经理,也许不会感到有什么问题,反而是配合十分默契。董事长、总经理有95%的想法和决定是一致的,当然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哪怕只有5%。对有些事情的决定不一致时,也许会有激烈的争论,这并不影响两者之间的默契,争论的结果反而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企业经营管理具体方法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利与弊。如果有人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把企业经营好,为此产生冲突,那一定是总经理太偏激了。在同一个具体问题上,董事长和总经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角度会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总经理坦诚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获得董事长的赞同,当然很好;董事长不同意,也没有关系,总经理按董事长的方法去做就好了。任何一种方法,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最多是利多于弊、弊多于利的问题。
  总经理的责任就是执行,最大限度地驱弊求利。如果在董事长的决策上,总经理确实感到有一定的弊端,那也可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加以避免和消除。不能任凭弊端凸显公司,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而责怪董事长决策错误。
  从全球来看,美国企业更多是董事长兼总经理,欧洲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分设的,这就是欧美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美国的企业,股权比较分散,更加强调效率,成也总经理、败也总经理,金融风暴中丑闻最多。欧洲公司股权相对集中,更加追求规范管理,金融风暴中倒闭的企业相对较少,关键在于注重内部制衡。
  在中国,总经理在经营管理层,是公司的经营管理“总司令”,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第一责任人;董事长身处在重大决策层,对股东而言又属于执行层——最终决策责任承担者,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代理执行相关职权。
  主要原因 来自哪里
  董事长是打双引号的一把手,对公司治理负有直接责任。董事长、总经理之间的磨合、沟通,直接决定企业的运营效率。在董事会章程中,对董事长、总经理的权限划分是明确的,实际在企业内部,董事长容易越位,总经理“被迫”默认——董事长更加老成,排序上又在靠前。按《公司法》界定,董事长的权力是有限的,往往拥有很多潜规则的权力,有句话叫人微言轻,董事长是人重言重。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首先要完全融入自己所服务的企业,为董事长、管理团队所认同和信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个性冲突的话,总归是总经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经理是执行者,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配合董事长管理公司的助手,董事长是公司法定代表人。
  法人是现代公司制的伟大发明,既然称之为法“人”,就会有性格脾气,除了法律规定的通性以外,还会有个性。一般情况下,创始人、董事长总会有个性和风格。作为总经理,如果和法定代表人产生个性冲突,就好比嫁了一个跟你不合拍的人,那你能怪谁呢?至于技能,总经理确实认为自己的管理技能高超,在实施管理时却没有得到董事长的认可,一旦产生冲突,也是自己失败,至少沟通失败。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制度是死的,无法涵盖公司实务中所有的大事小事。无论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外部法律是否健全,都不可能是冲突的原因或结果。真正的冲突,来源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在这个层面上双方吻合了,就不会有真正的冲突产生。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治理结构、内控授权等约定,是规避决策风险、提高决策和工作效率的手段,不是解决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冲突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有句俗话叫“屁股指挥脑袋”。屁股坐在什么位置,就会讲出什么话来。有一个很异类的说法:钱袋决定消费,就是屁股指挥脑袋,多数人把钱袋放在裤子后袋,揭示了问题的实质:存在决定意识。董事会总是更追求稳健发展,经营层总是更追求跨越发展,业绩要跟个人收益挂钩嘛。
  公司治理讲究互相制衡,总会产生不同意见。冲突的根源,第一是授权文化,到底如何授权,授多少权?董事长生怕授错了人;第二是个性,性格决定命运,董事长、总经理都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不仅年龄互补、知识互补,还要个性互补,两者都“个性化”了,事情就很难办;第三是竞争压力,总经理要学会谦逊,谦虚无所不能,正如卡内基说的,要想赢得别人尊重,就要首先自已谦逊。总经理要实干、要低调,不要揽功。董事长是第一风险责任人,理所当然拿头等功。
  配合默契 哥俩好嘛
  企业是一个商业机构,不是一个政治机构。在企业里,权利服从于公司利益,必须有利于企业发展,过分强调权利,实在没有意义。一个决策的出台,往往是利弊权衡的结果,不是权力制衡的结果。在这一点上,董事长是企业利益的最终受益者,没有理由反对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定,除非做出的决定不利于企业发展。在企业里,建立治理架构和授权机制,主要是为了规避决策风险和提高工作效率,不是制衡权力关系。
  民营企业应该从制度、流程来明确董事长、总经理权责。董事长要善于授权经营,要把握有限角色,做好战略决策、预算审核、绩效考核、风险管控。做董事长要抓大、放小、看远,要多尊重总经理,要能切中要害,及时提醒总经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决策执行力。总经理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作为一个总经理,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一个执行者,不是企业领袖,董事长是企业的领袖。对于民营企业董事长来说,企业如同自己的孩子,无论做出什么决策,本意不会伤害孩子。一个创建企业的人,一定具有值得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必须对他高度理解和敬重。有时候,有的总经理在董事长背后讲他的是是非非,这种人就应该辞职离开。因为一个正直的职业经理人,不能为自己不尊敬的董事长工作。
  总经理放下自我,一切以企业的发展和利益为重时,任何判断和决定都不会和董事长有很大的冲突。企业团队也会有非常高的认同度,默契与和谐也就不成问题,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利益。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总经理是为了谁,任何手段和技巧,都不能掩盖其心。
  当董事长的决定与总经理的想法不一致时,一定要理解:他认为你让企业冒了太大的风险,你没有让他理解你的决定……总之,是总经理自己的错,要从自身找原因,改进沟通方式,取得董事长的理解和认同。企业是他的孩子,他对企业的爱,一定不亚于你,也许更甚于你。
  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默契、沟通和气度很重要。达成很好的默契度最难,达到柳传志、杨元庆那样更难。沟通度,要重视非正式的沟通,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可以达到心心相印,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气量度,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气度大了什么事都好办。所以,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磨合,全都在于两个人的哥俩好嘛!
其他文献
荣宝斋原名“松竹斋”,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前人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更名荣宝斋,从此以后,“荣名为宝”寓意和包含了这家老店的传统精神。1952年,荣宝斋转为国营,并逐渐由一个百年老店转型为集书画经营、木版水印、拍卖、出版、教育等于一体,具有相当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文化企业。“荣宝斋”三个字已经成为聚集人气、激励精神的
期刊
中国原创漫画“四大名著”数字新媒体,《聊斋》系列漫画作品,在韩国富川动漫节上凸显最大亮点。具有典型东方文化风格的中国漫画,在进军传统西方漫画市场时,一度遭遇文化理解上的困难。受益于地域优势及文化认同,中国漫画在日本和韩国颇受欢迎,大量的民营企业重点开拓日韩市场,成为中国动漫领先打入日韩市场的开路先锋。  三国漫画风靡日韩  近年来,日韩成为中国原创漫画“走出去”的重要市场。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是,很
期刊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不禁会问:颇享声誉的长三角滨海休闲胜地——象山,为什么还会有“不一样的旅游”?请允许我告诉你,那是因为半岛象山还有中国十大影视基地之一的象山影视城。这座规模宏大,场景丰富、别样风情的影视城,既是中国影视拍摄基地,更是以影视文化为内容,以旅游休闲为目的的独特旅游胜地。  象山影视城果真不一样  1991年,无锡的唐城作为影视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 标志着国内影视文化旅游的起始点。20多
期刊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下,民营企业的文化产品,在政府和社会民众支持下,出现了雨后春笋般的景象。随着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文化产业更加迅速崛起、广泛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从经济体系边缘走向中心;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文化产业怎样参与发展成为最活跃、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产业呢?这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文化创意富有特色  上海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影视业、出版业、时尚设计、广告
期刊
据报载:2012年,中国民营文化产业有望成为“当家花旦”,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共中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将会好戏连连。  文化产业重大机遇  今年,民营文化产业可谓迎来了重大机遇。中央决定:推动一般时政类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党和政府大力扶助民众创办企业,千方万计鼓励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中华大地,民营企业,如幢幢楼盘,迅猛崛起;大小老板,似星光璀璨,燎原四方。然而也有不少老板,企业创办二三年,甚至仅只有一年半载,便风光不再,功败垂成,令人浩叹!笔者从事开业指导咨询服务达十年,接待过上千位中小老板,深入探析其中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归根结蒂的关键,首先在于企业创办前的心理准备,
期刊
今年年初,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在北京举行,分析会由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国民生银行协办。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发表主旨演讲:民营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展示出蓬勃生机与强劲活力。这就让我想到,民营企业只要保生存就能谋发展!  站稳脚跟 谋求腾飞  根据有关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超过900万家,注
期刊
最近这次采访著名经济评论家、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人民日报》华东分社社长周瑞金,我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民营经济改革进入了攻坚战?尤其想弄明白,谁是推动这场攻坚战的主力军?  周瑞金曾在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在全国率先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新思路,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10多年来,他始终大力鼓吹继续深化改革,尤其提出要对现有政
期刊
郭凯,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电子学,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研究,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之余,亦笔耕不辍,撰写的经济评论屡屡见于《瞭望东方周刊》,《华尔街日报》等主流中文报刊和网络。其博客《人渣经济笔记》风靡海内外,是互联网经济学博客中的翘楚。2011年1月出版新书《一沙一世界:郭凯经济学札记》。  有  人说《
期刊
南汇于1726年建县,隶属江苏省,1958年后归上海市管辖。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文,同意撤销上海市南汇区,将其并入浦东新区。至此,“南汇”一词在日常生活和各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就越来越少了。不少老者,特别是居住在浦东的当地人都有厚重的“南汇情结”,“胡三省”的米店、“三阳泰”的杂货、“义生兰”的酱园,这些风靡一时的老店铺、老牌子依然是老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还有那些工商界的知名人士,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