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信仰:自我、偶像还是世界?

来源 :科教新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每个年代的学生都要写的作文《我的理想》,今天的00后学生会如何作答?
     邵阳市武冈市龙田中心小学的老师刘雪婷,最近就为学生布置了这道作文题目。结果出乎意料,班上除了几个“学霸”写的理想和10多年前的学生差不多:“我要当教授、当警察、当工程师”,还有学生立志:“我要打工、挣钱、当老板”,还有一些学生的回答令她啼笑皆非:“长大后我要争当低保户,国家包修房子,每月发钱,过年有慰问金”……
     虽说童言无忌,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00后的他们有些自我、有些物质,还有一些天真烂漫,他们想要的东西、相信的事物、想成为的人,已经和他们的父辈、祖辈大不一样。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就像人的身体需要盐一样,人类的心灵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就感受到一种信仰的需要。”今天00后的孩子们,信仰的中心又是什么呢?
  A “6+1”型家庭和膨胀的自我
   长沙市雅礼天心中学的心理咨询师赵冰莹曾向记者讲述她的咨询体会,为了了解孩子的自我认知,她常常让小朋友用简笔画描绘主要的家庭成员。“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小孩都把自己画在了中间最突出的位置,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绕在他的周围。”赵冰莹说,这正是现代“6+1”型家庭构造的真实写照,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不可避免地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服务孩子的起居生活,这种全方位替代式的呵护,扼杀了孩子应有的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长辈的溺爱也让孩子变得任性,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责任感的培养,在社会上就难以担当责任。”常德市鼎城区武陵小学教师陈敏说出了她的担忧。
     这样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长沙市某中学班主任周老师就向记者“吐槽”了班上的一桩“换座”趣事,有一个女生因为觉得同桌“和自己性格不和,坐在一起没办法好好学习”,要求和另外一个她觉得“很不错”的女生坐在一起,这位老师经受不住学生的强烈要求,给她调换了座位。可没过一个月,女生又找到她,说自己选的同桌“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现在有些讨厌她了,不想再和她坐一起”。
     “我们这代人大多有兄弟姐妹,又在集体主义氛围浓厚的大环境中成长,自然懂得体谅‘大家’的情绪,但今天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大,如何保护他们的个性,又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融入集体,确实挺考验教育智慧的。”周老师感叹。
  B 不被理解的身份“标签”
   常德市鼎城区武陵小学教师陈启连坦言,因为在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一有事情大人就会代劳,00后的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差。“除了缺乏动手能力之外,有些孩子还缺乏助人为乐的品质,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看到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并不会对他人提供帮助,有时候见到地上掉了垃圾,都不愿意随手捡起来。”陈启连说,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这种“漠不关心”还体现在无视现实世界、沉迷虚拟世界上。平江县大桥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因为父母在外务工,学生们平时只能与祖辈为伴,除了学校给予的教育,他们的家庭教育几乎是“放羊”状态。“很多孩子基本上不与爷爷奶奶交流,放学后、放假在家就是玩手机,我们去家访,学生在一边拿着手机眼睛都不抬起來。”大桥中学校长彭贞一直在农村学校工作,在他看来,农村孩子缺少关爱,把自己藏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
     “被宠坏的小孩”“自私”“冷漠”,有人给在互联网盛行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00后贴上了标签。但也有人从中看到了孤单和无助,“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衣食无忧,家人的过度溺爱,让他们失去了‘同理心’,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而留守的孩子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为伴,他们更愿意用自私和冷漠来包裹自己的内心,拒绝与世界对话。”湖南省脑科医院心理医生朱娟娟说,00后身上那些不被理解的“标签”,都有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他们并没有缺失信仰,并非“漠不关心”,只不过是自主意识更强了,如果我们愿意俯下身子,听听孩子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许能够走进他们的世界。
  C 在“爱豆”身上找到力量
   “我也要考上伯克利学院,和小源当校友。”这两天,少年偶像团体TFBOYS的成员王源被美国顶尖的现代音乐学院伯克利学院录取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被刷屏,长沙高中生小琳也在朋友圈立下flag(目标),立志要和“爱豆”(网络流行词,英文idol的音译)考上同一所大学。
     上国际名校,这样的目标对于成绩平平的小琳而言,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却让她有更大的勇气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王源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在最好的年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已成为小琳的座右铭,向“爱豆”看齐成了这个普通高中女生的力量来源。
     和以往我们对孩子追星一边倒的批判不同,小琳的妈妈并不反对女儿追星,相反,她还会主动为女儿买演唱会门票作为学习进步的奖励。在她看来:“比起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偶像,同龄的偶像对孩子的激励作用更大。”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偶像和榜样,2018年末发布的《湖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2015—2017)》,对全省2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四、八年级有人生榜样的人数比例分别为97.8%、96.8%,选择的人生榜样中就包括影视歌星或体育明星、历史名人或文化名人等。
     而记者在实际走访中发现,影视歌星对女生的影响更大,中小学男生更愿意选择将体育明星当做自己的“爱豆”:他们穿着姚明的11号球衣,然后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们把足球明星梅西的海报贴在床前,然后不惧怕绿茵场上的“搏杀”;他们的作业本里夹着林书豪的照片,然后提醒自己真正帅气的男生既要学习好又要体育好。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对“信仰”一词有着这样的解释:“信仰是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按此解释,00后将“爱豆”当作信仰的一部分,来学习、来模仿、来崇拜,何尝不是信仰的“新常态”?
  D 放低身段,从小处谈信仰
   我们常说的“信仰”,包括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英雄模范、道德楷模的崇敬,对真善美的向往,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其实很难理解这种“高大上”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引导他们从“爱身边的人”做起。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易宇告诉记者,今年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学校没有给孩子灌输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告诉他们,新的学期,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要尊重老师、友爱同学,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易宇说,让学生理解“爱”的最好方式就是示范,她要求学校老师善待每一名学生,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在师生之间日复一日的交往之中,将“爱”化为日常的行动。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学校校长孙卫东将“信仰”和“爱”细化成对家乡的爱。这所学校位于武陵源核心风景区,为了引导学生主动保护武陵源风景区的优美环境,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者队,定期前往景区捡拾垃圾。不仅如此,学校的生态课堂也围绕武陵源景区展开,将美术、自然、劳动等课程搬进大自然之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加深对家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平江县大桥中学,校长彭贞相信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态度,进而撼动人的理想追求。寒假期间,他招聘家长志愿者,组织学校留守的孩子放下手机,在一起“读书学习”。一天一天,在同龄榜样的带动下,这些留守在山里的00后孩子,人生的理想不再是打赢一局游戏,而是山村外的广袤世界。
其他文献
一次,我应邀上一堂公开课,内容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上课前,我踌躇了一番:面对这首大多数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词,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我选择了比较阅读这一方法。  比较阅读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师:苏轼这首词的前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实这两句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一诗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两组诗词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期刊
清华大学是一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高等学府,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中也名列前茅。清华大学名称的由来,与一座明代私家园林有关,这就是清华园。   在元明时期,今天北京海淀镇一带有很多湖泊洼地,文人墨客将其中一片湖泊称作丹棱沜,而丹棱沜,其实就是海淀的雅称。   李伟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外祖父武清侯,他发迹后效仿文人墨客,附庸风雅,在风景秀丽的海淀地区修了一处规模很大的私家园林,名为清华园。史载:“清华园方圆十里
期刊
教的学生上初二了,可我发现他们有了一个变化:在课堂上请学生朗读课文,举手的总是寥寥无几。而在初一时,他们可是争先恐后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在这段时间,他们会为自己在集体中的尊严和地位而烦恼。初一时,孩子们不会顾及自己读得好还是不好,只要能大声朗读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朗读能否得到肯定,这可能是他们
期刊
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胜利凯旋”等用法,但这些都是正确的吗?我们有必要从“凯旋”这个词说起。   “凯”字本义是“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引申为胜利之意。《说文》解释得很清楚:“还师振旅乐也”,并加了按语“经传多以为之”。《礼记·表记》说:“凯以强教之。即以胜乐为训。”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则有这样一句:“振旅恺以入于晋。”宋代刘克庄也在《破阵曲》中写道:“六军张凯声如雷。”   再看“旋”字,在
期刊
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给他写了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
期刊
楼下水果店是两口子开的,平日里男人进货,女人收钱。圣诞节那天,店门口也应景地摆出一席包装好的苹果,五块一个,随便挑。来买的情侣不少。一会儿,男人拿了一个进屋,对女人说,你也吃一个。女人说等会,还能卖,剩下了再吃。男人点头。我走过去时,看见他把刚拿的那个苹果藏了起来。   看过一个国外的动画短片,里面的男人失去亲人,一直独居。出门前,他对冰箱说,你帮我冰好可乐等我回来喝哦,对电风扇说你不要一直摇头舍
期刊
冷风从漆黑的夜里穿过窗户进到寝室里乱跑,想起明天放假我们就睡不着,于是大家讲起了鬼故事。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寝室“闹鬼”!比如说我们103寝室的灯光不仅昏暗而且还会时不时地闪几下;比如宿管老师贾妈走起路来没有声音,大半夜只看见窗外掠过黑色的人影;比如夜里刮大风,好不容易固定住的窗户,又被风吹开,吹得门和窗摇摇晃晃,第二天,厕所里摆放牙膏沐浴露的地方像遭了贼似的。   就着手电筒弱弱的光
期刊
青春多梦幻,少年爱追逐,花季韶华短,自立自强胜。   爸爸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我原本以为,那是一群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流着口水、随地大小便的特殊群体。去学校看了“六一文艺汇演”后,我彻底改观,聋人用纤纤十指舞出普通学生难以完成的舞蹈,脑瘫儿童在家长的协助下“铿锵”地走着T台秀,多动症孩子疾速旋转轮滑,孤独症学生在灯光和音乐的指引下绽放花一般的笑脸。原来这群特殊孩子还能做出超乎我想象的事情。  
期刊
在没看过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之前,感觉佛教离我很远,对虔诚二字也没有太多体会。但在观影过后,电影中的这十一个不同年龄、身份、生活背景的朝圣者慢慢不再属于电影。他们拉近了我与神山的距离,让我感叹信仰的力量,也让我明白,神圣就在你的心里,虔诚而真挚。   剧情速览: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帶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正值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
期刊
夹杂在英法德荷几大国之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混乱时局下的安宁与宽容历来都被文人及流亡人士推崇备至。在他们逗留期间,留下了很多关于这座城市的诗篇。  雨果的好印象   1837年,35岁的雨果站在布鲁塞尔大广场,仰望宏伟的市政厅,在笔记里写下:市政厅这块珍宝,是詩人炫目的奇想落在建筑师头上成了灵感,广场则是个奇观。   1851年底由于反对死刑和复辟,雨果与拿破仑三世决裂。在一个寒冷的冬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