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之名》 等四则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由之名》
  [美]乔姆斯基 弗尔切克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出版
  乔姆斯基是享誉世界的学者、社会批评家,很多边缘民族和群体的政治运动,都得到过乔姆斯基的政治观点与影响力的支持。弗尔切克是一个专注调查报道西方帝国主义和军事扩张的记者,他的足迹遍布所有大洲,追逐世界上丛生的暴力事件和战火。在对话中,两人清醒地追问“以自由之名,美国究竟干了些什么”,他们回顾二战以来的世界历史,批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为世界带来的冲击与破坏。
  《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
  周晓虹等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7年3月出版
  经过这30多年的巨变,在整个社会发生结构转型的同时,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或人们通常所说的更为变动不居的社会心态,也发生了令人惊异的转型。像社会结构的转型一样,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变化不仅范围广、影响深,而且因其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在给中国人民五千年的精神嬗变历史打上鲜明烙印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心理范本。
  《变革与习俗: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
  [英]阿诺得·汤因比著 吕厚量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8月出版
  本书是汤因比一部极富使命感的著作,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针对当时世界存在的问题,如军备竞赛造成的人类毁灭威胁、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纷争以及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等,汤因比试图从历史的经验中找到解决西方文明所面临的挑战的办法。他回顾了历史上一些文明的发生、成长、衰落和灭亡过程,提出从世界性政府、高级宗教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来思考人类文明的各种习俗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变革的思路。本译本系首次引进出版。
  《国家治理现代化比较研究》
  江必新 鞠成伟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7年3月出版
  在人权、法治和民主等基本价值先定的情況下,国家治理重要的是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问题。本书的基本设想是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比较研究,从而促进我们对治理现代化的理论认识。本书的比较研究不是纯粹的学术脉络历史梳理,而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框架性比较:一是当代国家治理理论争论的焦点性问题,把治理模式和治理工具等焦点性问题直接呈现出来,从理论上加以剖析;二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理论问题。对当代治理理论争议焦点的比较研究当然有其本身的理论意义,但本书的目的不止如此,我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镜鉴,所谓比较研究本身即是为了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
其他文献
为爱筑巢  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园丁鸟是杰出的建筑师。  为了吸引雌鸟,雄鸟会选择一处树荫不太浓的地方,清理出1平方米,准备建造巢穴。  它先用一束束树枝平行插成两行,形成一条林荫甬道,然后开始修筑凉亭。凉亭以木棍为主体,装饰上黄绿色的枝叶、蓝色和黄色的花、蓝色的浆果以及鹦鹉的羽毛,有时还会从附近居民家里找来玻璃珠、纽扣、彩色毛线和金属丝进一步美化。爱美的园丁鸟甚至会用蓝色浆果的果汁给亭子内部着色。亭
我在公司面试成功后,财务人员要我报两张卡的卡号。昨天发工资:一张卡进了五百元,其余的钱都进另外一张卡里面。  后来,好奇地问同事何故,同事笑眯眯地说:“小伙子,一看你就还没有结婚。”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在重大场合明确提出“中国方案”的概念。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稳居世界第二多年之后,在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吸引外资规模的今天,中国需要也应当为世界继续朝前发展提供“方案”。这既是要增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更好地保障中
人工智能最终会代替法官吗?  正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规划处处长何帆介绍,目前上海有206工程,全称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该系统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所有数据办案系统打通,以人工智能在过去海量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吸收基础之上,对办案人员进行提醒,重构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比如在法官决定判决时,写好判决书放入系统里,系统会自动提示跟本院以及上级法院有将近85%的类似情况下的判决是
马恒军著 华夏出版社 2014年3月出版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与思想的一部书,《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对《论语》的解读,依据的底本就是《十三经注疏》本和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本。在封建社会,《论语》是文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注释中难免一些溢美曲说之辞。重新解读,一是想为现代人扫清文字障碍,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抹去旧注在《论语》上外加的颜色。
鲁迅跟蒋介石可以说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他们出生年代接近,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1日,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其次,他们的出生地也相当接近,在浙江省杭州市东南部的绍兴与奉化;再次,他们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在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后,3月即公费赴日留学,6年后的1909年8月归国。蒋介石则于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后,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1906年
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在内的眾多中国国内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国学生。国内学生水平与海归学生的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国内商学院的人脉资源对职业生涯起到重要作用,这也吸引了学生。这个转变给西方商学院带来了一定压力,促使他们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英国《金融时报》)
历史上,有不少拔尖人才,如屈原、贾谊、伍员、黄歇等,都因小人的嫉妒和诽谤,或是遭贬谪,颠沛流离,或是被陷害,死于非命。明代首辅夏言,就是死于奸臣严嵩的陷害。  夏言本是正直敢言的贤相,自登进士第授官及至入主内阁。弘治年间,考中进士的严嵩得知礼部尚书夏言是同乡,便想尽办法去结交,博得夏言好感。此后,在夏言的举荐下,严嵩步步高升,在夏言升为首辅后接任了礼部尚书。没想到,严嵩仍不知足,开始算计着如何取代
曾国藩一生说过无数经典的道理,唯独这一句最让我欣赏: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有句话叫:恃才傲物。  有才的人都不缺少聪明才智,都能很快发现机会和思路,唯一导致他们失败的,就是他们的傲慢。  他们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在别人身上学不到东西,所以一旦傲慢就会自负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胀里不可自拔,任凭人劝阻、提醒都不听从,甚至无药可救,这就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句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说的话。这句话传诵了近一千八百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在刘备托孤时就已经定格。刘备的遗言说了什么后,诸葛亮才回应了这句经典台词?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传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流的观点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