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对大豆危害分析及经济阈值的初步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玉米大豆作田中设置重复试验,研究蜗牛对大豆危害及控制的经济阈值,蜗牛危害与大豆生育、产量性状呈y=Ae指数函数关系,与产量致损率呈Y=Ax幂函数关系。据Chiang,HC(1979)恒等变换模式InET=In/EC.Y.Al.p.sc/Bi,设计了大豆各亩产量时防治蜗牛的阈限动态指标,从防治时参考应用。
其他文献
经过5年的研究证明:新疆平均日照时数长,年总辐射量为5000-6400兆焦耳/m ̄2,尤其是7-8月日照时数多在300小时/月以上,这是造成外引大豆在新疆种植后硬粒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选用硬粒低的品种及优良的
1995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品种1995年,经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查确定推广6个大豆新品种;认定品种1个,现分述如下:一、黑河12号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86年用快中子5×1011照射
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限连作大豆生长发育的追踪调查和生物产量模拟,探讨了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年连作和3年连作导致叶面积(LA)、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的生产
本文利用大豆结荚期实验室和田间测定的生理指标及当地气象因子为参数建立了群体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模式,并对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进行了模拟,其结果用田间实测资料作了验证,符合
本试验采用黑龙江省灰斑病菌株30个,分别测定本省70个主要推广品种、品系和资源,直接研究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认为,在品种、品系和资源中都有感病、抗病和中间类型的材
通过生长箱内人工接种试验和定点取样调查两个途径,分别研究了温度、保湿时间、斑龄及温、湿度综合作用对大豆灰斑病叶斑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及其互作对病斑产孢均
本文在几年试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大豆连作不同年限不同生育期中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的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4种酶的
本文对大豆连作条件下土壤多糖的含量,土壤多糖与土壤酶、基础肥力、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本实验通过测定大豆脂氧酶同工酶缺失体在苗期子叶和真叶的超弱发光变化,研究脂氧酶缺失体类型与叶片超弱发光强度的关系,试图使用苗期叶片等活性材料直接进行同工酶缺失体鉴定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与聚类分析法,以黑龙江省双城市1987-1992年大豆食心虫的为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对与大豆虫食率有关的十个因子进行了选择。根据符合程度将其分成五类,筛选出最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