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腹部和纵隔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于腹部和纵隔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短期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诊治的223例NB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将患儿分为腹部组(包括肾上腺与腹膜后)(147例,65.92%)及纵隔组(76例,34.08%),对比分析其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复发进展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年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MYCN基因及原发部位与复发进展的关系。

结果

腹部组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7(24,54)个月,较纵隔组26(14,46)个月中位发病年龄大。在肿瘤标志物方面,以血清NSE含量100 ng/ml为界,腹部组91.84%(135/147)的患儿NSE>100 ng/ml,而纵隔组仅17.10%(13/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组与纵隔组的血清LDH(中位数879.00 U/L和309.00 U/L)、铁蛋白(中位数262.15 ng/ml和50.20 ng/ml)及尿HVA(中位数28.20%和10.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灶影像学表现方面,腹部组肿瘤原发灶最大径中位数为11.30 cm,且83.67%(123/147)患儿的肿瘤包绕重要血管生长;而纵隔组肿瘤原发灶最大径中位数为6.20 cm,且52.63%(40/76)的肿瘤未包绕血管。根据国际病理学分类标准(INPC),腹部组有65例(44.22%)病理预后分型为预后不良型,而纵隔组为22例(28.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CN基因扩增,腹部组患儿中检测到34例(23.13%),而在纵隔组中仅检测到1例(1.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OG危险度分组,腹部组高危患儿占85.03%(125/147),而纵隔组仅占28.95%(22/76)。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共有60例腹部组及10例纵隔组患儿出现肿瘤复发进展。多因素分析显示MYCN基因扩增及原发部位为腹部是本组患儿复发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原发于腹部及纵隔的NB具有不同的临床、生物学及预后特征,腹部为预后不良部位,而纵隔为NB的预后较良好部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清燥救肺汤联合泼尼松及钙立得治疗肺癌放射性肺损伤疗效及对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O2)]、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肺癌放
血红素氧合酶-1是细胞内一种极其重要的可诱导型抗氧化酶,它主要作为限速酶催化细胞内具有促氧化性质的游离血红素降解生成胆绿素(随即被还原成胆红素)、一氧化碳和Fe 2+.目
肾素/肾素前体受体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能够与肾素及肾素前体结合,增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同时可以诱导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猝死风险高,常规药物干预效果不理想,各种经皮器械辅助装置应运而生,其帮助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失代偿状态下度过危险期,为患者
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的常见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致密化不全、其他影响左心室功能的心脏病,以及非心血管疾病,如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众所周
红细胞比容测定指一定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又称红细胞压积,常作为贫血诊断和分类的指标.目前,红细胞比容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尚无一致的结果,随着冠心病发病
期刊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门静脉左右支彻底游离技术及其在腹腔镜Kasai手术治疗小儿Ⅲ型胆道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对28例Ⅲ型胆道闭锁患儿行腹腔镜Kasai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入院年龄为(68.5±16.5)d,范围在30~136 d;其中年龄在30~90 d者24例,90~136 d者4例;体重(4.6±1.5)kg,范围在3.0~7.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