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是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2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我们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一、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
  儒家学说初步形成于中国春秋时期,后经孟子、荀子等若干代人的持续努力得以日臻成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主干,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学说后又陆续传到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源流和组成部分,对全球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亚洲,儒学文化与汉字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形成了特有的“儒学文化圈”。汉唐以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传入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日本的文字、建筑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著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很多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得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此外,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在西方,中华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华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十七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尔、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华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000多年来,孔子始终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从封建社会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等,再到改革开放后重新受到审视和尊重,以及当今遍布全球的400中余所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热”,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展示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时代价值。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世界各种问题的重要启示。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爱国的观念;“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这些都是讲劳动、奋斗、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都是讲革新、创造;“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都是讲勤俭节约;“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扶贫济困”,这都是讲的互助、关爱;“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讲的都是诚信;“和而不同”,“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和谐。还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大体上我们今天能够碰到的各种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启示我们正确处理的思想资源②。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也可以为当今全球治理提供有益启示。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重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国际社会也面临诸如伦理道德滑坡、贫富悬殊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个人主义膨胀、民族和地区冲突频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犹存、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蔓延等问题和难题。费孝通先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现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球性的战国时代,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战国时代,这时代在呼唤着新的孔子。”为应对和解决当下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难题,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从中找到智慧、启示和借鉴。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正在全面融入全球社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目光聚焦。经济上日益强大的中国,迫切需要向全世界讲清楚一个拥有五千年延绵不断文明史的深厚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的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③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引导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深刻揭示了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阐明中国特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因此,向全世界传播好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增强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历史任务。
  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方法与路径
  把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力地推向世界,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法和路径:
  第一,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就璀璨,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我们过去对文化软实力认识不足,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宣传推介和创新改造,致使未形成与当今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当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存有敬仰之心和自知之明,向全世界讲清楚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色、精神追求、突出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第二,坚持因材施教,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感染力。文化的传入与接受应该尊重对象地区和国家人民的基本语言文化习俗。我们应当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多样性文化展开平等对话。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思想精髓,要像孔夫子一样,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感染力。
  第三,加强高素质对外文化传播专门人才培养。世界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外语是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支撑。利用对象地区和国家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实效性的必需。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也不仅要着眼于传统的英美国家,更要充分重视非通用语种国家和地区。这需要我们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外语基础、兼通中西文化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要加强非通用语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提供坚实支撑。
  第四,充分尊重汉学家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大贡献。汉学家是世界各国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习近平主席曾专门与俄罗斯、德国汉学家代表座谈,充分肯定汉学家在传播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共同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学术合作以及举办来华短期访问、国情体验、翻译培训、写作休假等方式,团结世界汉学家,汇聚世界汉学家智慧,使遍布世界各地的汉学家资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注释」
  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第2版。
  ②徐惟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网上电子公告。 http://www.ica.org. cn/nlb/content.aspx?nodeid=279&page=ContentPage&contentid=7615&tohtml=false, 2015–06–05.
  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5-156页。
其他文献
美国时局的紧张,需要将公众注意力转移到“替罪羊”身上  社会心理学的替罪羊理论认为,在时局紧张、资源不足的时候,人们有指责和攻击相对弱势群体成员的倾向。这用来解释2016年美国大选中层出不穷的涉华言论,极具解释力。中国这只“羊”,之所以成为美国大选中各个候选人吐槽、攻击的对象,主要离不开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时局之紧张;第二,现有资源之不足。  时局的紧张一方面表现为美国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在一定范围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当下,公共外交作为与国家形象、国际传播息息相关的概念,其重要性与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各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相应的
一、问题的提出:传媒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传媒艺术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以及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
栗疫病的防治应从栽培管理人手,增强树势。以提高树体抗病性。以营林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颉颃剂治疗、修复病斑为主导,以化学防治为辅助手段,引种时严格检疫,防止栗疫病的扩大与蔓延
宁波港自2009年开通第一列海铁联运班列以来,于2017年业务量突破了40万标准箱大关,7年间平均增长46%,特别是最近两年保持了较高的业务增长率,但相对于欧美领先港口还是存在较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炎性损害,妊娠合并肝炎是指妊娠期间患乙型肝炎,二者互相影响,特别是妊娠晚期,由于肝脏负荷加重,容易发展为重症肝炎.而且乙肝病毒又可通过胎盘传
以嘉兴学院学生作业为例,分析了各种适合于山地旅馆建筑设计中的总平面布局方式,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设计训练,使学生了解旅馆建筑的设计特点外,重点掌握建筑与竖向地形相结
杨梅为我国特产果树,可生产一种保健水果,用于加工罐头、果酱、果汁等食品。杨梅适于生长于坡度小于45°、海拔低于500m、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的山地。杨梅定植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中国人已经富裕起来成为有影响力的新阶层。这一群体不断壮大,在海外也逐渐引起关注。近来外媒屡屡就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做出富有新意的报道,引起海内外读者的浓厚兴趣。新近富起来的中国中产阶层是怎么成为外媒焦点的呢?让我们从外媒报道中看看门道。  近来,美国《纽约时报》一篇关于北京郊外度假小镇的稿件不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颇受关注,经由国内媒体译介,也在国内读者中意外走红,
介绍了职工工资与物价指数的联动关系即指数挂钩关系,分析了工资物价联动关系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对职工工资进行补偿的相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