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研究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h99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式教学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以问题为出发点,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式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培养学生以知识为载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充分解读问题式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中生物开展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角度出发,深度阐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090-02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形成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必备能力与良好品质,具有终身性、综合性、发展性。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以旧知引出新知,通过知识脉络明确学习重难点,学会以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并获得学习经验。问题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深度解读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1   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渗透学科知识、设计多元化问题类型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同时也是一种以启发为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为创设与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重新建构知识,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1]。问题式教学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集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于一体,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开展学习,学习过程开放性强,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是问题式教学的开端,问题情境需要精心设计,将学生要解决的问题融入其中,并在问题中给予学生一定启示、引导,从学习技能、过程、情感、态度等方面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提升教学效果打下坚实
  基础。
  2   高中生物开展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助推器,也是学生发现知识、探究知识、重新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采用问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沿着问题的主线思考,寻求解决策略,促成知识的重新构建。通过精确设计问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将教学内容融入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以问题为载体帮助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开展实验研究,促使学生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2]。问题式教学能有效改变学生以往被動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   高中生物开展问题式教学的策略探析
  3.1  在课前设计分层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和理解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导入问题要做到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学习基础、水平的学生实施分层次引导,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预习,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3]。
  如在学习“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这一节的教学内容为认识糖类和脂质,通过让学生了解细胞结构、细胞功能、代谢、细胞繁殖、遗传、血糖调节等内容,使学生对生命有初步认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教师可以从实际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米饭、蔬菜、肉类等图片,以设计好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第一,说出你观察到的图片内容属于哪种糖类?图中食物的糖类类型都相同吗?第二,糖的类型有哪些?各种类型主要来自于哪里?在生物细胞中发挥怎样的作用?然后进一步提升问题层次:第一,糖类含有哪些化学元素?将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所有类型的糖类分子中氢氧的比例均为2:1吗?接着拓展问题层次:第一,生物大分子有哪些种类?说出基本单位。第二,多聚体、单体的含义是什么?第三,说出碳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的基本内涵。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回答上述问题开展学习,以问题为契机展开探究,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体验生命观念。
  3.2  在课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按照《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旨在使学生发现生物学世界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突破学习的重难点[4]。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小组,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小组的讨论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有效学习高中生物知识。
  如在学习“细胞的增殖”一节时,细胞生长和增殖周期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基于此,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要相互协作,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在微课创设的情境中观察,然后探究以下问题:第一,说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每一时期的特征。第二,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相比,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否与植物一致。(课件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第三,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总结两者的异同点)第四,说出细胞周期的含义。为了检验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打乱细胞分裂的图示,让学生按照细胞分裂的变化重新排列,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在明确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风格,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以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学习重点,在问题难度逐步加大的过程中有效解析知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3.3  设计课后实践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依据《标准》的要求,科学思维是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养成的重要思维品质。而课后作业作为巩固新知识的重要方式,能够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最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设计课后实践问题作业就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策略。
  如在学习“DNA的结构”这一节时,教师可在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识:让学生准备大头针、塑料、硬纸、小木棒、黏土、铜丝等物品,按照所学的DNA结构制作双螺旋模型。为确保作业顺利完成,可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还要详细记录各个步骤,并结合模型思考以下问题:第一,DNA只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为何能够传递多种多样的遗传信息?第二,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怎样将DNA的两条链做成反向平行?双链中的碱基怎样体现互补配对?第三,DNA怎样实现稳定的遗传特性?学生完成以上课后作业,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以及核心素养。
  3.4  在活动探究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按照《标准》中阐述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社会责任是高中学生的必备品格。作为核心素养重要内涵之一的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在活动探究中开展问题式教学的方式来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知识,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紧密相连。
  如在学习“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社会调查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对社区居民开展访问,并现场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以下问题深化对主题的理解:第一,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过哪些积极影响?又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第二,现阶段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总结,从日常生活着手探究,了解生物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渗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问题式教学,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探究等方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生物知识,在问题设计与解决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俞青.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生物问题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8).
  [2]王继红,范小寧.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问题式课堂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20(8).
  [3]梁欣,王海龙.浅析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17(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杨廷君(1983~),男,汉族,甘肃会宁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其他文献
AutoCAD是目前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传统的AutoCAD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被逐步引入到AutoCAD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创客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相结合,能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创客教育为载体的创新教学探索与实践,不仅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060
期刊
【摘 要】导数与初等函数结合考查,探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在高考中经常作为压轴题出现。学好导数并熟练运用导数知识对解决函数应用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求多元中某一元的范围,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几类不等式的证明等常见的几种多元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给出导数中多元问题不同题型的常规解題方法,以期为解决导数问题中的几类多元问题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导数;多元问题;构造函数;主元思
期刊
【摘 要】隨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差异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差异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差异化教学能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代数与几何作为初中数学的两大教学模块相辅相成。代数重运算,几何重逻辑推理,在两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指向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虽然二者在初始教学阶段相对独立,但最终会相互融合。很多学生在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反映,课堂上知识听得懂,但下手就出问题,没有思路,找不出问题的切入点,难以做到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双基”与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有机结合,让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协调好理论教授与实验探究间的关系。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探究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知识,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也能降低他们理解知识的难度。本文在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不断推进,其对各学科教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坚实的知识基础,也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物理作为高中重要学科之一,必须跟随新课改作出改变。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意义,提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与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增加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提升学生分析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综合与实践”教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索与实施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
期刊
【摘 要】物理是初中的重点学科之一,由于物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针对物理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旨在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实现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物理;趣味性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十分重要。设计任务是驱动学生进行物理探究的有效手段,基于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物體的沉浮条件”为例,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前任务、课中任务、课后任务的设计进行创新,引领学生感受物理规律探究过程,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任务驱动;物理规律;物体的沉浮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