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黑幕”事件再起风波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88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荣到涉事公司所在地派出所报案。摄影/《财经》记者 凌馨

  “所谓的‘NK细胞治疗’,根本不是真正的NK细胞治疗,一切都是骗局。” 2021年9月8日,“肿瘤治疗黑幕”事件中的患者马进仓的女儿马荣携带控告书,前往涉事公司所在地派出所报案,并已收到《受案回执》。
  派出所方面称,将在30天内回复是否正式立案。
  马荣控告的是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嘉慷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涉嫌诈骗,控告嘉慷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某涉嫌非法行医罪。该公司为马进仓提供了“NK细胞免疫治疗”。同时,她控告上述二人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希望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肿瘤治疗黑幕”事件曝光于2021年4月,自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张煜医生”实名举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医生陆巍对患者的治疗不规范,以赚取利益为首要目的,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诊疗方案,导致“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属花费常规治疗10倍以上”,如NGS测序、NK免疫细胞治疗等昂贵的新型疗法。这一举报牵扯出嘉慷公司。
  在5月24日、5月25日,上海市卫健委监督所网站公布“陆巍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案”,及“新华医院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案”,结果显示,对于涉事企业嘉慷公司作出处罚决定,罚没款总计165万元,关联诊所上海嘉英医疗美容诊所被吊销执照,给出的处罚理由是该公司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诊所诊疗活动也超出登记范围。
  据此,马荣才得知,嘉慷公司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其父马进仓进行的“NK细胞治疗”更是在中国未经许可。
  为弄清真相,6月28日,马荣向上海长宁区卫健委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公开对嘉慷公司进行行政处罚所依据的证据材料。8月30日,长宁区卫健委向马荣送达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文书。
  在这些证据材料和文书中,“NK细胞治疗”的细节一步步被展开。

输的是不是NK细胞液?


  马进仓患有胃癌。2020年7月1日,马荣陪父亲马进仓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求诊,该院普外科医生陆巍为马进仓的主治医师。马荣方面称,治疗期间,陆巍介绍马进仓到嘉慷公司接受NK细胞免疫治疗。
  NK细胞,是人类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可充当攻击癌细胞的“士兵”。20年前,它被用于晚期白血病患者的治疗,现在NK免疫疗法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颇受期待的创新领域。
  然而,在长宁区卫健委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文书中,马荣发现,自己父亲注射的所谓的“NK细胞液”可能只是价值不超过100元的“维生素C”。
  4月25日,在执法人员对朱某的询问笔录中,朱某曾称,嘉慷公司给马进仓注射的是徐某闪送来的“维生素C营养液”,但在媒体曝光之后她才知道可能是“NK细胞液”。
  4月30日,朱某的笔录又有变,称给马进仓注射的“NK细胞液”是其本人亲手配置。但从笔录来看,朱只是在嘉慷公司负责后勤、行政、运营等工作,并不是医务工作者。
  涉案人朱某对《财经·大健康》表示,她目前没有收到自己被举报的信息,随即挂断了电话,没有回应有关是否具有行医资质等问题。
  至于所注射的药物究竟是NK细胞液和维生素C,暂时未可确认。
  有从事NK细胞临床试验的医生曾对医疗类公众号“偶尔治愈”表示,因为NK细胞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很少,需要抽取较多血液才能获得,至少要50毫升-100毫升。
  而朱某在4月30日接受长宁区卫健委询问时曾提到,徐某带回的患者血样为每份8毫升-9毫升,除了用于NK细胞扩增,还要用于做各类检测和试验。
  一位曾在NK细胞疗法研发企业工作的人士对《财经·大健康》介绍,目前NK细胞治疗没有国家统一标准,用已有的通行培养方法,8毫升-9毫升血液能够培养的NK细胞数量为10亿-20亿个,一般医生临床试验的方案是抽一次血回输两次,每次回输约50亿NK细胞。如果只有10亿-20亿的细胞量回输到人体内,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虽然朱某在接受询问时称,为马进仓进行“NK细胞治疗”前,会为患者抽血。但陪同马进仓接受治疗的家属,均表示没有嘉慷公司曾为马进仓抽血的印象。
  朱某在上述笔录中称,NK细胞治疗公司没有记录。不过,马进仓治疗相关的药物敏感基因检测分析、CTC检测、NK细胞杀伤实验和表型检查的相关数据,都记录在公司电脑里。4月20日,徐某让朱某把公司电脑全部格式化,朱某通知员工把所有电脑格式化,数据都被删除了。对于执法人员要求朱某提供接受NK细胞治疗人士的完整聊天记录时,朱某称,她因为害怕坐牢所以删除了。
  嘉慷公司實验室主管在接受长宁区卫健委执法人员询问时说,无法提供该公司的实验数据或者给客户的检测报告,“大多数的样本信息都在公司的电脑里,我手上的客户数据,前几天朱总通知我们删除了”“今天(2020年4月23日)朱总通知我去公司一次,让我把一些试剂倒掉,并且周二的时候安排把所有的电脑系统重装了一次,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
  马荣提供的控告书中认为,朱某的行为同时符合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造成患者死亡,以及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形,已触犯《刑法》。
  马荣的举报主要涉及《刑法》第三百 三十六条、第三百零七条第二款,前者规定涉嫌非法行医罪,依法应予立案侦查,并追究刑事责任;后者是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依法应予立案侦查,并追究刑事责任。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执行主任翟呈群对《财经·大健康》分析,只要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都不能从事任何医疗行为,包括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制剂。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一旦非法行医罪成立,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至于帮助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场联合诱骗?


  到底用不用“NK细胞治疗”,在马家有过争议。因治疗费用高昂,一针5万元,考虑到家庭承受力,一开始马荣不同意进行NK细胞治疗,但马进仓想做。
  按马荣的叙述,她曾与陆巍通话,陆巍宣传治疗效果,强调NK细胞治疗对患者的好处,并称认识能提供NK细胞治疗的嘉慷公司的老板徐某,帮忙将价格讲成3万元一针。沟通之后,马荣在网上查到确有该公司,才愿意试试。
  从马荣提供的与陆巍的电话录音来看,2020年8月1日,陆巍告诉马荣,马进仓的肿瘤比较严重,“我建议在源头上加强一下。一开始一定要努力,加一个 NK的细胞治疗,对他(马进仓)会恢复得很好,或者是更容易产生效果,特别是在他的免疫力被肿瘤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
  在上述电话录音中,陆巍告诉马荣,他的一名患者姓陈,注射了NK后癌细胞都消失了,“不能每个人都有这种奇迹发生,但是我觉得一开始要努力一点。人家都是五六万一次,这位患者的哥哥因为是徐某的同学,所以费用打折了,在嘉慷公司先以3万一针,后打折到2万5的价格打针。但考虑到你们家庭条件一般,大老远来,我就跟他们老板谈到3万一针。”“我露个底,但是你去找他们公司去谈的时候,别说是我说的,你自己去跟人家再还还价,我也没办法,我尽力只能尽到这里了”。
  2020年8月10日,马进仓前往嘉慷公司,接受了第一针“NK细胞治疗”。马荣说,当时母亲说“这个地方不像是个打针的地方,像个美容院”,出于对陆巍的信任,她安慰母亲不要多想。后来经媒体曝光,才知他们去的是上海嘉英医疗美容诊所,“真的是一家美容诊所”。马荣称。
  马进仓在嘉慷公司共进行三次“NK细胞治疗”,累计收取治疗费用7.5万元。2020年12月24日,马进仓病逝。
  NK细胞免疫治疗,现在还处于研发中,属创新领域。按规定,医生如果尝试创新疗法和药品,要开展规范的临床试验,对参与试验的患者免费,只收取适当的医疗服务费用,如检查、住院等费用。
  事件中涉事医生陆巍是否与嘉慷公司有利益输送,上海卫健委公布的相关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只是因“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以及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履行告知义务”给予涉事医生陆巍警告、罚款3万元和暂停执业6个月的处罚。
  其中,未按规定填写的病历资料,与化疗相关的部分病例未按规定填写、保管、补记,未履行的告知义务,指的是陆巍同意帮助马进仓联系嘉慷公司进行未经批准的NK细胞治疗,并帮助商谈治疗价格,在与家属的电话沟通过程中,没有告知其医疗风险等。
  对于为何介绍注射NK细胞疗法,上海卫建委公布的调查过程是,陆巍称病人家属向其咨询NK细胞疗法。陆巍曾对公众号“医学界”称,“绝对没有向他们主动推销过这种疗法,只是解释过原理。”
  从企查查来看,陆巍曾是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于2015年9月退出。而据长宁区卫健委向马荣送达的卫生健康行政执法文书中嘉慷公司实验室主管和朱某的笔录来看,他们均曾在上海博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后才被调至嘉慷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属于徐某所有。


受案回执。摄影/《财经》记者 凌馨

  陆巍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也称,对于股东的事情完全没有印象,“后来我查了一下记录,确实在2014年我个人给徐某先后两次各转了1万元,根据回忆当时讨论的是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并没有入股的印象”。上海卫健委的调查显示,未在本市市场监督部门公开资料中查见陆巍担任嘉慷公司股东、董事或监事的信息。
  《财经·大健康》了解到,针对上述上海市卫健委对陆巍的行政处罚,2021年7月28日,马荣已向国家卫健委发去行政复议申请书,并请求对基因测序、基因检测、NK细胞治疗等过程是否有不正当利益输送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并对外公布。截至发稿,马荣已应卫健部门要求补了两次材料。
  8月30日,陆巍还通过自己的微信公号“一路为医”发文《一路为医,为医不易,且行且坚守》表示,“迫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一直没有能出面做回应。这使得公众无法全面了解事情的背景、经过和真相。但我始终相信,真相也许会暂时缺席,但是终将浮现。如果不是在过去,不是在现在,也许就是将来的某一天。”
  掀起这场风暴的舉报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张煜医生”在看到陆巍的发文,在微博上写道,“犯错了不自我反省也就罢了,还要跳出来诉说‘自己的无辜’,问题是,你真的是无辜的?”
其他文献
《美国创新简史:科技如何助推经济增长》  (美)乔纳森·格鲁伯等著  穆凤良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5月  《美国创新简史》一书梳理了美国创新的重要历史,并非是要夸耀美国创新,而是试图总结创新的经验教训,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对策。  本书由美国人乔纳森·格鲁伯和西蒙·约翰逊合著。乔纳森·格鲁伯著有公共财政领域主流的教科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作为奥巴马医疗法案的策划师,他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合作
期刊
经济下行期间,保持政策的定力,不急于回到放松银根和房地产调控的老路来提振经济,方为长久之计。这越来越成为决策者和市场的共识,如果能坚持下去,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宝贵的观念基础。  在经济运行层面,在保持底线思维,保持合理的流动性空间,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应更多发挥市场自身的作用,出清僵尸企业,将更多资源配置给创新型企业,从而更好更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当然,在社会层面,要投入
期刊
镜头后的王文澜。摄影/刘慧  《财经》杂志联合“巨浪视线”,推出系列影像专题视频节目——光刻。文艺评论家杨浪陆续对话数十位中国摄影家。通过访谈回顾摄影家们的创作与经历,再现他们镜头下的高光时刻。 本期嘉宾为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王文澜。  访谈/杨浪 编辑/黎立  杨浪:看见文澜总是很高兴的一个事,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文澜,我当时一边写一边自己乐,“看着文澜眼镜片后的小眼睛发出狡黠的光”
期刊
通胀应该算是2021年下半年全球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9月中下旬以来,全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电荒、欧洲气荒、英国油荒、美国货荒,供应链矛盾不断加剧,能源价格持续飙升,美国PCE物价指数增幅创30年以来新高,中国PPI创出200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而且不仅是实物通胀,资产通胀也值得警惕,疫情后股市和楼市齐涨,金融资产价格攀升,资产泡沫化问题日益严重,通胀预期全面升温。  通胀表征的是价格
期刊
文化理论家, 2021年7月12日逝世,享年81岁。  就新时期中国的大众娱乐节目而言,由天娱传媒、湖南卫视联袂推出的女性歌唱类选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毫无疑问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它不仅成功制造了李宇春、张靓颖、尚雯婕等一众歌手,而且有效地让音译自英文单词“fans”的“粉丝”一词大张旗鼓地显影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甚至一如《十月围城》《孤岛惊魂》等“粉丝电影”创造的奇迹所证明的那样,“娱乐圈革
期刊
迈克尔·斯宾塞  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劳动骑士”的全国会议,“劳动骑士”即意大利商业精英联合会,每年有25名企业家因其领导力、创新和对社会的贡献而在会上受到表彰。此次会议洋溢着乐观的气氛,但这样的乐观到来的时间确实不同寻常。毕竟,全球经济不仅在努力从疫情的冲击中复苏,而且在努力适应气候问题、供应链拥堵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新常态。  在经历了20多年缓慢的经济增长和低于潜力的表现之后,意大利的
期刊
2021年7月24日,河南安阳市滑县,卫河长虹渠滞洪区内的道路、庄稼已被洪水淹没。图/人民视觉  黄河以南,承东启西,土肥水沃,中原粮仓。作为中国夏粮产出第一大省,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历史上的“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正在逐步转为“中原熟,天下足”的说法。然而,受今年夏季台风“烟花”影响,河南今年粮食产量或将受到严重打击。  “烟花”是今年第6号台风
期刊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  10月13日,2021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本次论坛以“5G与世界同行”为主题,由华为携手产业合作伙伴GSMA和SAMENA Council,与全球移动网络运营商、垂直行业领导者以及生态合作伙伴进行深入交流,探讨5G演进。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发表了题为“立足当下,塑造未来”的主题演讲。胡厚崑指出:“5G预商用五年以来,带
期刊
求富的欲望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天性和生存的本能。请看邓小平的一句话:让“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突然变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谁改的?真实情况是经过广大群众、干部之口改过来的,并未经过谁的同意或授意。可见人之天性、本能要求之强、之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且还要全民共同富裕;那么有两个范畴不能绕过:一为市场,一为资本。为何不能绕过市场?  為什么计划经济实行几十年,所
期刊
電力和供热等行业是耗能主力。图/视觉中国  2021年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开局之年。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正式提上日程后的一年里,所有与减碳相关的工作都开始提速,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各方都在摸索、试水。  中金公司估算,参考2020年的价格水平,未来40年,碳中和将撬动约140万亿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