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评价

来源 :健康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qmyquan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46名护士纳入研究范围,对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后的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和优质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的管理之中,该管理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职能,有利于进行規范化、个性化及人性化的护理,提升护理的优质程度,应用效果显著,所以下文就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46名护士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为20-45岁,均值为(29.54±4.25)岁,其中包含十年及以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6名,5-9年护理经验的12名,5年以下护理经验的28名,其中包含专科学历的护理人员11名,包含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35名。
  1.2 方法
  对所有护士均进行分层级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层级设置
  根据所有护士的工作实际状况,对工作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分层级管理的管理人员,其负责进行护士的日常管理,还需要完成自身的护理任务,进行护士的考察及考核等,相关护士管理人员需要根据科室的需求,采用小组责任制方式对护理质量进行调查,并于医院的各个科室内的病区进行分组管理,根据不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职位和能力对其进行层级划分,主要包括护士长、小组组长、高初级责任护理人员[1],依照层级管理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安排,明确不同小组的工作内容。
  1.2.2 职责划分
  实行分层级管理模式,就必须对护士的工作职责进行确定,明确不同护士的工作权限,对不同层级的护士工作进行协调安排,以此提升护理质量。护士长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所有护士的护理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测评,对小组内护士的绩效、实际工作情况和专业素养进行考核。小组长需要对各个科室内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对组内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配,对组内成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进行安排,并对组内的护士工作状况进行监督检查。责任护士需要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工作,以此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1.2.3 护士培训与考核
  为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分层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护士进行培训,并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把握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以此提升护士工作质量,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护士培训活动,对于经验不足的责任护士,需要给予其更多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并根据实际护理工作,制定考核机制,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及时进行降价,对于成绩较差的护士进行惩罚,对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解答。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百分制调查问卷对实施前后的病房管理质量、优质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2]进行评分,分数越高则证明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效果录入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检验行t,表示用( ±s),计数资料表示用百分比(%),检验行x2,P<0.05是统计学意义成立的依据。
  2 结果
  护理质量
  经研究,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病房管理质量、优质护理质量和基础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能够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之间协调工作,进行必要的绩效考核,有利于提升护理管理的质量,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减少医患纠纷,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应用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护理质量主要包括病房管理质量(96.56±2.15)分、优质护理质量(97.16±4.41)分和基础护理质量(99.41±2.1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封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有利于提升病房管理质量,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砚丽, 邢彩霞.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提高ICU护士心理状态和护理质量的实践效果[J]. 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10):752-754.
  [2]陈丽燕, 王雪娇, 冯冰霞,等.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05):110-1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三氧大自血的作用机理观察其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银屑病患者54例,对其采用三氧大自血回输的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的第6个月对患者进行回访。选取的54例患者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病情基本痊愈有18人,有明显改善效果的26人,病情好转的7例,没有效果的3例。  关键词:三氧大自血疗法;银屑病;疗效与护
期刊
摘要:儿童的五官处于发育时期,如果不注意日常保护,会损坏五官的正常功能,影响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就业,还可能影响个人形象,也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痛苦。因此,从小养成护理的好习惯,爱护五官,进行科学的保健对五官的发育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是很多家长对儿童五官保健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也不注重对孩子的指导,因此导致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要戴眼镜、或者带助听器、牙套等。五官受到伤害往往是很难恢复如初的,即便可以通过外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科近两年日收治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制度因素、新生儿家属因素、环境因素 5 个方面。结论:充分评估新生儿的状态、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新生儿护理管理体制、加强对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观察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率5.41%、环境干预(93.65±1.02)分、无菌操作(94.17±1.20)分、生活护理(95.00±1.77)分、健康教育(94.70±0.73)分。對照组院内感染率21.62%、环境干预(80.1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产科妊振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产科妊振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两组正常的妊娠综合症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解痉、降压以及镇静等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以及无效效率为97%和98.3%,与对照组的72%和78%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两组临床患者在治
期刊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以呼吸护理为主分析在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中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次探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临床收治的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72例,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形式实施日常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呼吸护理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结果: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护理工作成纠纷事件发生率,以此判断两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为未来临床护理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53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感染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6例),分别实施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2±3.5d(观察组)、18.4±2.6d(对照组),P<0.05;比较两
期刊
摘要:有很多严重的疾病是需要通过手术去进行治疗的,而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细节护理的方式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为了突出细节护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位患者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然后两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然后仔细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通过结果发现对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将强化优质服务方式运用在外科护理工作当中的成效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差异。结论:在外科临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可以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使护患纠纷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医院重症肝病患者的传染消毒隔离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传染消毒隔离后,配合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接受消毒隔离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的药物治疗干预依从性、生活方式干预依从性评分、心理干预依从性评分,分别为96.69%、98.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