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摄影人物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ing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审标准:评审团就2003年在摄影创作、社会贡献、出版展览、职业精神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摄影人物提出提名,经投票确定本年度摄影人物。
  
  王苗
  大型摄影活动策划人,《中国旅游》(香港)杂志社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副社长。
  一位有着丰富经验和广泛影响的大型摄影活动策划人。
  王苗近年来连续策划大型摄影活动,包括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香港一日”、1999 年的“澳门一日”、世纪之交的48小时摄影活动、2002年的“台湾一日”等。2003年11月,她又在北京策划举行了“北京24小时”摄影活动,两岸三地的40余位著名摄影家参加了拍摄活动。
  
  贺延光
  高级记者,《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全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
  在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面前,他表现出一名新闻记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003年4月底,正值北京突发非典期间,贺延光几经周折被获准进入北京地坛医院非典隔离区拍摄。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深入病区15天,20余次进入病房,共拍摄了3000余张照片,生动翔实地记录下了一线医护人员抗击SARS的动人场面。他拍摄的《SARS病房》(摄影专题)被评为《抗击非典2003·中国》大型影展金奖。他被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优秀记者。
  


  郑云峰
  风光摄影师,江苏省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他用七年的时间,记录了三峡的伟大历史变迁。
  郑云峰长期专注于人文地理摄影,从1997年始,他将镜头对准三峡地区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其足迹遍布三峡的各个角落,累计拍摄下5万余张图片。2003年,由他编辑出版的大型画册《永远的三峡》获得国家图书奖一等奖。
  
  王文
  新闻记者,生前任《渭南日报》摄影部记者。
  他以自己的生命告诉人们,摄影人谱写的不仅仅是光与影的诗章。
  2003年9月,王文深入抗洪抢险一线进行拍摄报道,真实地反映了渭南干部群众和武警部队官兵不畏洪魔,抗洪抢险的动人场面。他在与洪水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职,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雍和
  专栏摄影师,上海《新民周刊》图片总监。
  中国第一位在公共媒体上开辟个人专栏的摄影师。
  雍和20余年来始终如一地关注着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上海人生活的点滴变化,他所拍摄的图片影响了一批年轻一代的上海摄影人。作为一位摄影师,他率先在《新民周刊》上开辟个人专栏,每期以他拍摄的图片向社会传达着上海这一中国最大都市方方面面的变化,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李少白
  自由摄影人
  一位坚持从人本主义审美角度展现、诠释中国传统标志性建筑(群)的摄影师。
  十年来,李少白把视点集中于中国最伟大的建筑——故宫和长城。他坚持不懈地拍摄,先后出版了《神秘的紫禁城》《走进故宫》、《伟大的长城》、《长城野韵》等摄影画册。2003年,他被故宫博物院正式邀请为唯一一位院外特聘摄影师。他出版的中英双语大型摄影集《看不见的故宫》,以其独特的视角,精致的图片,得到摄影界和文物界的认可。
  


  葛卫卫
  出版人,现任浙江摄影出版社“卫卫工作室”主持人。
  引起摄影界广泛关注的出版策划人。
  葛卫卫近几年来策划出版了多部摄影书籍,包括《麦客》、《流坑》、《家谱》和《伦敦的日子》等。2003年度她主持出版了《照面》、《最后的三峡》等摄影集。
  
  申维辰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主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当无数镜头聚焦于平遥之时,大展的真正策划人不应被忽视。
  申维辰,作为平遥举办国际摄影大展的倡议人,也是这一活动的关键性组织者。2003年,他又一次担任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主任,领导这一影坛盛事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成为在国内外摄影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之一。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这是一张采用数码技法处理过的照片,是从2003年的“美能达杯比赛”获奖照片里找出来的,画面中幽深的蓝色和绚丽的点缀很美,于是辗转找到了照片的作者,并让他介绍了当时的制作经过,与读者共享。  这张照片是经过photoshop7.0电子暗房完成的,背景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黄山,我拍摄的是彩色负片,图片经滚筒扫描仪扫描后输入电脑(即电分)后,经过了如下的步骤,最后得到了这样一幅照片。  
期刊
为期4天“美国《国家地理》高级摄影培训班”结束了,结业那天,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解海龙开玩笑地说,这30张结业证书在中国可能成为绝版,因为这次举办培训班机会难得,要想再组织一次恐怕太难了。在这几天的学习中学员们有什么感受?带着疑问,本刊记者选择了他们中不同职业的代表人物,进行了一次小型座谈。  于楚众(《新闻周刊》记者):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所以全程我几乎都做了录音和拍摄,因为以后可能再没有这样的
期刊
《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是什么样子呢?很多人对他们的感觉都来自《廊桥遗梦》的罗博特·金凯,不错,据说确有很多《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都声称自己就是金凯的原型。我们见到的这位有着亚洲血统的迈克·山下却并没有这么说,他只说摄影,说他的照片,说拍摄技术。  总以为《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的装备一定是个超豪华的组合,在培训班快结束的时候,迈克将自己的摄影包放在了讲台上,他说这是他随身携带的摄影装备,所有的
期刊
这组银器产品,是为一家出口公司在国外开展销会而拍摄的。客户对拍摄的精度要求比较高,他们要求照片既要把产品的精湛制作工艺表现出来,还要体现出产品高雅品格,同时呈现出他们公司的产品数量多、品种全。  对这次拍摄,我主要把握两点:一是质感;二是光洁度,也就是用光将银器的最精彩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在这里,光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没有光,银器的那种光彩照人的特点根本无法体现出来。如果把众多的银器摆放在一起,既照
期刊
2003年11月,趁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北京举办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作品精选暨“重访马可·波罗之路”大型摄影展的机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开办了一期高级摄影培训班,来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三位老师,以他们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向中国摄影师讲述了人文地理类摄影的精髓。一个多月的往来联络和四天的培训班使我受益匪浅。  从大摄影的角度看,人文地理类摄影只是其中一部分,所以它的标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在这一
期刊
迈克·山下在这次培训班上,为学员们放映了他的《重访马可·波罗之路》的摄影作品。作为讲课的内容之一,迈克在放映这些作品的时候还讲述了他对拍摄选题的理解和一些拍摄方法。作为拍摄背景,我们将迈克在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述以整理录音的方式记录在每张作品的下面,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编者    意大利威尼斯:“大公主”号游轮来到圣马可广场 迈可·山下摄  意大利的威尼斯,这是马可·波罗游历的起点,这两
期刊
编辑手记:本刊的“获奖秘笈”在2003做了整整一年,共12期。许多读者读了这个栏目后给编辑部写信,表示非常喜欢这个栏目,希望这个栏目越做越好。为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决定把“获奖秘笈”改为“获奖有理”。过去这个栏目介绍的只是摄影师的得奖体会,是个人经验的总结。而“获奖有理”除了介绍摄影师自己的经验外,还要介绍比赛组织者和评委对获奖作品的分析,挖掘其获奖的深层原因。  本期介绍的是第五届中国广告摄影大
期刊
莲池有感   曹晓枫 图/文    "春游芳草地,夏赏荷花池."这一名句充分表达了人们夏季赏荷、爱荷的愿望与心情。所居之地,伴有一池莲花,虽无荷池的宽泛大气,却有庭院园林的精巧秀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使用器材:佳能 Eos-1v 70-200mm镜头 光圈优先F22。    如水   林彬 图/文    这张作品是为重庆厂商拍摄的床垫广告。  为床垫拍广告比较难,难就难在它的创意上。经过仔细
期刊
2003年11月14日,一位中年人来到杂志社,说过两天要在北京办一个个展。坐下来一聊,才知道他办的是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摄影展。这不由的让人肃然起敬:一个人凭着自己的热爱,完成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他就是曾经的中国“四月影会”的会员,现定居日本从事摄影工作的周剑生。    拍摄世界遗产缘起“马丘比丘”    说起来,周剑生决定拍摄世界遗产纯属偶然。1988年,正在日本学习摄影的周剑生被索尼大厦上
期刊
一部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各历史时期中艺术流派兴衰交替的历史。同样,在摄影的发展历程中,摄影流派也与之相伴发展,甚至推动着摄影不断发展、不断成熟。“了解历史才能预知未来”,研究摄影流派,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重温一下摄影发展的轨迹,帮助我们的摄影师少走弯路,更快地成熟。  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大众摄影》将用一年的时间每期介绍一、两个摄影史上的摄影流派,希望广大读者在回顾中有所收获。  183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