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诱发类固醇糖尿病38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发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3—2016年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798例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三餐后血糖水平,t检验比较类固醇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

结果

798例患者中,类固醇糖尿病患者38例,年龄(66.86 ± 13.30)岁,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患者[760例,(39.95 ± 17.01)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6,P < 0.01),但两组间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61,P= 0.20)。类固醇糖尿病患者伴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类固醇糖尿病组(χ2= 12.25、19.25、32.69、21.47、16.70,均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糖尿病家族史是类固醇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 < 0.05)。0.50~ 0.74、0.75~ 0.99、1.00~ 1.25 mg·kg-1·d-1激素用量类固醇糖尿病患者组之间空腹血糖及三餐后末梢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类固醇糖尿病患者早餐、午餐及晚餐后末梢血糖分别为(11.50 ± 2.90)、(16.02 ± 5.81)、(16.81 ± 4.52)mmol/L。类固醇糖尿病组与2型糖尿病组间空腹血糖及HbA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4、9.92,均P < 0.01)。

结论

年龄、激素用量、激素使用时间及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相关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类固醇糖尿病患者血糖主要于午餐后及晚餐后升高,空腹血糖及HbA1c升高不明显是类固醇糖尿病区别于2型糖尿病的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不同糖耐量状态下循环血裂缝诱导配体2(slit2)的表达,及其与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及潜在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12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者143名为研究对象,其中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1例(T2DM组,男27例,女24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9例(pre-DM组,男15例,女24例),正常糖耐量对照组53名(NGT组,男18例,女35例)。收集临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采用正畸-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上颌前牙牙列缺损伴错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修复治疗)与研究组(正畸-修复),各34例。统计两组患者牙齿咬合关系、前牙覆合覆盖、牙齿排列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费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治疗后的满意度;检测两组患者软垢指数与附着丧失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牙齿咬合关系良好率、前牙覆合覆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女阴硬化性苔藓(VLS)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在北京医院皮肤科就诊的VLS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程、既往诊治情况、临床合并症、症状、皮损特点等。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共收集129例VLS患者。总体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峰值为25~ 30岁,绝经后发病仅占14.0%(18例)。9.3%(1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甲状腺疾病为主。瘙痒为主要症状(122例,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