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房谋杜断”的现实启示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w897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房谋杜断”用人观既是注重人才选拔的体现,更是科学合理搭配使用人才的范例。唐太宗的用人观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强调人才使用必须至于社会发展背景、强调人才搭配的黄金组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唐太宗;房谋杜断;用人观
  唐太宗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任左右相,珠联璧合,为“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房玄龄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时,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建议,但是却不是很善于规划落实自己的想法,以致很难形成具体的一条政策。而杜如晦,虽不善于想事,但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想法做周密的分析,并善于决断,什么事经他一审视推敲,很快就能推出一项具体的决策或是律令。李世民深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于是将他们俩搭配起来,密切合作,形成了著名的“房谋杜断”的用人观。
  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自建党始,就高度重视用人的问题,并致力于树立适应时代要求和革命建设需要的用人观。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他第一次把用人问题作为领导的两项基本职能之一提出来,并把它上升到组织路线的高度,认为它对政治路线的执行具有决定的意义。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的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关键在人”。在全面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就要选用政治坚定的人、实绩突出的人、作风过硬的人。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充满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可以说,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真知灼见是老一辈革命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选人用人工作,继承和发展中国优良的政治传统和老一辈革命家在组织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总结,着力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首先,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发展靠人才支撑,人才观与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开发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才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
  其次,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必须围绕发展选拔干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围绕大局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才能为自治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要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到干部工作与发展目标有机结合。重用那些政治素质过硬、发展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形成良好的選人用人导向。二是要搭建平台选拔干部。除了领导干部选拔考试、竞聘上岗等形式外,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在工作实践中考察干部、选拔干部和重用干部。三是要摈弃“唯资历论”和“唯身份论”两种倾向。大胆摒弃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大胆启用了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担重任、挑大梁,勇担发展的重任。打破身份限制,既注重在党内选拔优秀干部,又注重在党外选拔优秀干部;既注重在体制内选拔优秀干部,又注重在体制外选拔优秀干部。
  最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要以人为本合理使用干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做到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关键。合理使用干部、加强班子协调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养是实现自治区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岗位。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要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精心组织民主测评,积极探索公推公选、民意调查等新方式,全面征求和听取包括组织、群众以及本人的意见和意愿,尽可能做到了干部工作能力、任职条件和工作岗位职责相匹配。二是要注重领导班子的协调性。科学地用人不仅表现在人的量的多少,而且还在于其人才的合理搭配。用人观是否科学既取决于其规模,又取决于结构合理,并且后者更高于前者。在一个众多人才的群体中,不仅要有个体的优势,更需要有最佳的群体结构。只有在选人用人中注重搭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注重领导班子的协调性,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最优的效果。三是要加强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让“德才兼备”落到实处,变要求和标准为群众的满意评价。
  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一支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负责、敢于问责的人才队伍。这要求我们的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树立良好用人导向,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把精力、智慧和干劲集中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多思发展之计,多谋发展之策,多干发展之事。在制度创新等方面出新做法、新经验,为我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智力支持,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其他文献
舰用设备减振抗冲击对于舰船的舒适性、隐蔽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座作为固定舰用设备与船体的基础,将舰用设备自重及运转时产生的动态载荷传递至船体,同时也会将冲击载荷传递到舰用设备。基座在舰船减振抗冲击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常规设备安装基座的减振与抗冲击性能很难兼顾协调,舰船基座在设计中往往更关注抗冲击性能的提高而减振性能难大幅度提高。本文在常规柴油发电机基座设计基础上,用箭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如风、浪等扰动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船舶横摇。船舶横摇运动不仅会影响到船舶的适航性和人员的舒适性,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船舶倾覆。为了减小船舶横摇运动,本文以减摇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数据来分析其减摇性能。本文首先分析建立了船舶横摇运动仿真中所需的海浪运动模型,并且以某实船参数为例,建立了该船横摇运动模型并在Matlab中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的
船用管路系统功能多样,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对船舶的正常运行和船员的正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管路系统在工作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管路噪声不仅会影响船员身心健康,损坏船上机器设备,还会对港口居民和江海域水下生物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对军船而言管路噪声会降低军船声隐身性和安全性。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和声学计算软件Virtual.Lab,基于声学边界元法对船用管路系统中弯管管口噪声进行数
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简称USV)在军事、民用、科考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商业前景,近年来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环境感知能力是USV研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船舶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在USV上构建双目视觉测量系统,结合特征提取与目标跟踪等算法,为USV的环境感知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简要介绍了视觉测量技术原理,并描述了相机成像模型
近年来,垂直导弹发射装置已成为我国大型水面舰船的主流装备。一般在舰船上设置大开口用于安装垂直导弹发射模块。当舰船在执行导弹发射任务时,导弹发射区会受到导弹发射冲击载荷作用,同时舰船在水面航行时会受到波浪载荷的作用。在冲击和波浪联合载荷作用下,船体大开口位置的结构响应对导弹命中精度及作战威力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为揭示舰船导弹发射区关键部位损伤机理,结合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对船体大开口结构在波
纤维-金属层合板(FMLs)是由高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金属薄层交互叠合,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层压而成的超混杂复合材料结构。其继承了金属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优点,并有效弥补了两者的不足,且金属层的存在对复合材料层起到了保护作用,从而整体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基于力学性能、抗爆抗冲击性能、结构轻量化等多方面的考虑,热塑性纤维增强金属层合板结构在舰船抗爆防护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热塑性纤维增强金属层
现代邮轮是一座漂浮的海上建筑,邮轮本身就是旅游目的地。邮轮旅游是一项感官性和体验性非常强的休闲旅游活动,要使乘客享受一趟轻松愉悦的邮轮旅程,离不开舒适的邮轮居住体验。为保证乘客获得舒适的邮轮居住体验,本文围绕邮轮客舱的舒适性,引入人机工程学,从邮轮客舱“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乘客、室内家具与客舱居住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深入开展邮轮客舱设计研究,为实现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豪华邮轮提供重要参考。在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最为流行的一种建筑结构。此种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及理论研究日趋成熟。但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一般的非线性有限元软件的模拟过程中,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作用通常忽略不计。本文通过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试算,对比目前流行的钢筋、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本构关系,找出在ABAQUS软件中可以应用的本构关系,并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行为。
  通过探索混凝土本构关系中的受压刚度恢复因子对单调加载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选取混凝土损
[摘要]得益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但是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与传统风险迥异的新型风险也不断出现。风险日益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贝克和吉登斯开创的风险社会理论为我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认识和研究社会风险提供了理论视域。笔者以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为背景材料,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几个视角,对该事件做出几点分析解读。   [关键词]风险社会;现代性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在积极尝试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理念落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相对滞后、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等,严重制约了高校产学研联合教学的效果。要解决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拓路径和运作模式进行探索,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以期达到育人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