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唯论文”: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之忧思与展望

来源 :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论文发表数量飞速提升,但在重大科研创新方面却远落后于数量上的突破。从当前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理念、方式层面来看,存在一些与科学规律不相适应的问题,物化逻辑的渗入导致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过度的量化评价导致教师产生“负效应”。为此,应辩证看待“唯”与“不唯”,破“唯论文”,破的是“唯”而不是“论文”,高校应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强化科研的创新取向。应当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坚持学术影响与非学术影响评价相结合、定性與定量评价相结合、短期贡献与中长期贡献评价相结合,科学地评价科研创新的质量及实际贡献。在破除“唯论文”的过程中,须谨防陷入新的“唯同行评议”“唯三类高质量论文”“唯面面俱到”。
  关键词:“唯论文”;同行评价;“三类高质量论文”;科研评价;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4.4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3.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2020年2月17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下文简称“《措施》”)的通知;2月18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又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两份文件聚焦科研评价,直指当前片面、过度、扭曲地强调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弊端的“唯论文”痼疾,推出了一套“组合拳”式的系列新举措,旨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科研创新、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
  《措施》《意见》一出台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引发一些争议。如何构建新的适应科学研究发展新模式的科研评价标准及评价机制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拟将探讨当前高校科研评价的异化,厘清《措施》《意见》焦点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1补偏救弊:科研评价之异化
  国家强盛的“历史逻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内外环境倒逼的“必然逻辑”、科技发展的“演进逻辑”都要求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1],是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科研成果科学评价是促进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长期以来,“唯论文”的导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教师职称评审、科研项目评审、人才项目评审,以及在学科评估、大学排名等环节,论文指标都是重要标准,很多高校出台了论文发表的奖励措施,以至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飞速提升。据统计,我国SCI论文发表的总量从2005年的7.54万篇快速增至2019年的51.3万篇,年均增长率高达14.68%,远超其他国家[2]。我国SCI论文发表的总量自2008年超过德国后便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
  然而,我国当前科研成果“数量繁荣”与“质量危机”并存。从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制度理念、方式来看,存在着与科学研究规律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科研行政管理部门将教师的价值和能力窄化为论文,物化逻辑①的渗入导致科研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使得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因为评价机制问题而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科研评价以论文、课题的数量为导向,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的现象。教师若想要得到职称上的晋升或荣誉,就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其结果就是教师“被迫”发论文,千方百计地“凑数”以完成所谓的学术成果[3]。一些没有时间撰写论文或科研能力较弱又想职称晋升的教师,便不惜高价去找论文代写代发中介或专业写手,导致近年来论文代写代发市场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4]。
  《措施》《意见》的出台并非偶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5]。这为科研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推动科技创新要尊重科学规律……完善成果评价制度,破解简单靠论文评价人才的问题”[6]。2020年12月1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重要通知《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针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唯论文”倾向开展治理,要求各高校针对10个“不得”②组织“唯论文”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学风教育和警示活动,重点自查自纠是否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评价使用功利、高额奖励论文、抄袭代写论文、非法买卖论文、学风建设虚化、学术权力异化等突出问题。当前,自上而下推动、自下而上响应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既适逢其时,也深得人心;既要革故鼎新,又要激浊扬清。
  2激浊扬清:辩证看待“唯”与“不唯”
  唯,同“惟”,根据《说文解字》解释:“诺也。从口、隹声。”独此应承是唯之范式,独一无二之意。“唯论文”就是唯论文是瞻,亦即以论文作为评定的准则。
  2.1“唯”与“不唯”之限度
  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唯论文”说明论文是科研评价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有论文,则必然有好的科研评价结果;如果没有论文,则必然没有好的科研评价结果。“唯论文”的逻辑详见图1。“不唯”的同义词是“不只要”,“不唯论文”即“不只要论文”之意,说明科研评价除了论文之外还有其他评价维度,论文是科研评价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如果有论文,则必然有好的科研评价结果;如果有好的科研评价结果不一定有论文。“不唯论文”的逻辑详见图2。
  如何对待学术论文,有一个认识的过程。1971年,加菲尔德提出“引文集中与分散定律”③,开启了“核心期刊”遴选之先河[7]。核心期刊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80年代研究主要限于为图书馆采购外文期刊提供参考,之后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采用“以刊论文”的评价方式,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作为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的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审、学位申请、基金申报、科研奖励等方面,“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断升温。当核心期刊被赋予了科研评价功能之后,便走上了异化之路。
  必须要认识到论文作为考核评价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价值,不能全盘否定论文评价体系。一篇高水平的文章通常代表了良好的科研设计、深厚的积累以及良好的研究条件,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综合能力的体现,而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整体上还是可以体现这种能力的。加强科学研究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是高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科学研究水平是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3守正创新:分类管理,多元化评价创新的质量和实际贡献
  “破”与“立”是辩证统一的。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大家争议最多的就是“破”了之后怎么办?“唯”是错误的,大家都赞同,但破除“唯论文”“唯SCI”“唯CSSCI”之后,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创新的质量和实际贡献,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
  3.1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
  3.1.1分年龄段评价
  从科研和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年轻的教师应该主要强调学术水平的提升。一个刚毕业的博士进入大学任职任教后,如果他不抓紧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一味从事书本教育,不仅上不好课,也耽误在学术探索上的黄金时期。中老年的教师或是已经取得一定学术地位的杰出学者们可以强调教书育人,“因为他们可以把课堂知识结合实际的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比枯燥的书本要生动得多”[8]。因此笔者建议,对于刚起步的年轻教师,前几年的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同时跟着老教授、名教授当助教,学校应结合自身科研实际,对之有一定科研数量的要求,使其在量的积累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具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则主要关注其科研质量,督促其追求更好的成果,对区域经济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3.1.2分学科评价
  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论文影响因子等定量指标在自然科学领域可发挥的评价功能要高得多,但即使在同一个大学科领域内,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类型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这一政策虽然具有很重要的导向意义,但应根据具体研究的学科加以区别对待。由于学科本身特性和交流对象的差异,天体物理学研究通常发表在国际期刊,而人文社科研究则多发表在国内期刊。对于基础研究而言,评价重点应是论文的创新性;对于应用研究成果而言,评价重点应是其对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贡献。基础研究应以科学计量和同行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应用研究则应纳入用户、市场等相关第三方参与评价。
  3.1.3分阶段评价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反对一刀切。一所高校如何对教师科研成果进行评价,跟这所学校的总体科研发展阶段有关,必须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科研评价体系既不能超越其发展阶段,也不应落后于其发展阶段。对于普通高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情况下,其科研评价总体上可以发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的量化作为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促进学校的学术繁荣。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可实行以影响因子为主、以论文的创新性或实际贡献为辅的科研评价体系。当高校已成为“双一流”高校,如果仍坚持以论文数量、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为主,那就落后于其发展阶段,不利于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纵观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科研评选,皆不看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就看论文本身的原创性[9]。
  3.2“双一流”高校应多元化评价创新的质量和实际贡献
  3.2.1坚持学术影响与非学术影响评价相结合
  《意见》和《措施》出台后,曾让不少人产生错觉,认为自此之后无须发表学术论文。对此,科技部相关司局负责人答记者问,专门进行了澄明:并非不要论文,仅是不“唯论文”[10]。论文仍是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学者进行学术创新的“巨人肩膀”。倡导不“唯论文”评价导向,是不单纯评价学术共同体内的影响,还要关注科研成果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影响,笔者将后者统称为非学术影响。对非学术影响的评价,可以在借鉴英国“研究卓越框架”评估体系(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REF)[11]、澳大利亚“研究卓越性评估”体系(Excellence in Research for Australia,ERA)[12]等基础上,形成中国方案。甚至而言,在当今漠视科研非学术影响的特定阶段,可以一定程度上高扬非学术影响评价,但要提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应坚持学术影响与非学术影响评价相结合。   3.2.2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唯论文”内嵌着“唯数量”,“唯论文”与定量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定量评价之所以广受欢迎,在于它可以通过使用标准化数字降低评价主体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可以大量节省评级机构的时间与人、财、物成本,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与“人情”。在定量时,可采取分类管理,如前所述,可根据学科、教师的年龄段、岗位性质等采取不同的定量考核方式。在定量时也要以论文质量为导向,应建立学术预警机制,将罔顾学术质量、管理混乱、商业利益至上、造成恶劣影响的期刊列入“黑名单”,同时提高“三类高质量论文”的权重。
  但定量评价会过滤掉隐藏在枯燥数字背后的大量科研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科学研究中的关键信息和核心价值,也是有效评价创新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应该通过增加影响力案例④、同行评议等定性评价来进行深度分析,将定量评价与定性方法有效结合起来,不能因为定性评价耗时耗力就“避重就轻”而将裁判权全部交给生硬的数据来裁定。当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结果之间出现显著差异时,评价主体应剖析其原因,并给出具有公信力的解释说明。
  3.2.3坚持短期贡献与中长期贡献评价相结合
  科研评价日益重要,这是由于政府和公共组织希望将有限的科研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以期回报效益最大化。因此,对科研进行短期效益评价不可避免。但亦需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非学术影响,犹如放射性元素释放能量,不是短期内能明显察觉得到的。Martin Buxton[13]研究发现,心血管方面科学研究的非学术影响平均滞后时间约为17年。此外,科学知识还会产生“蠕变”,即科研成果会随着时间或空间累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连环影响。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并不认为对不同种类的失禁垫的研究是高质量的研究,现在却对社会产生了立竿见影的重要影响[14]。鉴于此,对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的评价应秉持短期与中长期评价相结合的理念,既看当下显性的社会贡献,又要看中长期的社会贡献。
  4甄心动惧:科研评价必须避免陷入新的“唯”
  凡事皆有度,物极必反。高校科研评价在破除“唯论文”的过程中,也必须避免陷入新的“唯”。
  4.1谨防“唯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由本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科研成果是否有创意进行评议,进而对科学意义、学术价值以及对管理实践的价值做出判断。《措施》《意见》两文件在论文评价方式上反对数量、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指标,提倡同行评价制度。笔者认为同行评价并不是科研评价的“万能钥匙”,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亟待引起重视。第一,同行评议容易催生“人情评价”。第二,同行评议可能会抑制创新。第三,同行评议可能难以回应社会的科研诉求。因此僅仅依靠同行评议是难以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必须引入“外行”(研究的资助者、“用户”或其他“阅听者”),采用“同行 外行”或“先同行再外行”的评价方法,实现同行与外行、学术与社会的兼容。
  实际上,如果学术期刊都能建立起完善的同行评价制度,以完全的学术标准来刊发论文的话,“以刊评文”不但最经济而且也是被广泛接受的论文评价方式。治理“唯论文”不一定要用同行评价代替“以刊评文”,国家新闻出版部门应该加大期刊治理,建立透明完善的发表机制。
  4.2谨防“唯三类高质量论文”
  在破除“唯论文”主义时,要避免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措施》鼓励发表“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科技期刊、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论文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15],即“三类高质量论文”。其设计的初衷在于引导高校更加关注论文质量而非数量,但在实际的政策理解和评价制度设计中,却可能引起各类评价的“唯三类高质量论文”。《措施》出台后,高校分别制定各自的“三高”目录,诸如:发表成果属于“三类高质量论文”的给予奖励,奖励金额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不等,甚至于直接晋升为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在破除“唯论文”量化指标之后,又将一些显性标识纳入科研评价体系,其本质也是一种“唯论文”主义,仍然停留在以期刊评论文的状态,这背离了科研评价改革的初衷。
  4.3谨防“唯面面俱到”
  科学地评价科研创新的质量及实际贡献,需要多元的评价指标,应坚持学术影响与非学术影响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短期贡献与中长期贡献评价相结合。但也要避免矫枉过正,谨防简单随意地增加评价指标,陷入一种繁杂的指标主义,“唯面面俱到”。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与非学术影响之间是一种动态、开放的生态关系,要在具体学科和评估实践中加以考量,必须避免将各类业务考核指标甚至一些与学术不太相关的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评价维度。因此,必须回归科研评价的初心,围绕科研创新设计评价维度。
  5结语
  合理的科研评价理念与制度是科技创新的基本保证,也是提升科研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长时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价导向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异化现象,其中最大的顽瘴痼疾就是“唯论文”问题,这已经引发了从学者个体到中央的普遍关切。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治理、全面治理并非轻而易举,还需要群策群力、深入研究。本文仅就当前高校科研评价的异化,厘清《措施》《意见》焦点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意在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学界对科研评价改革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与思考,为我国创造有利于科研创新、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献计献策。科研评价关乎改革创新大局,虽然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立足于国情,尊重科技和人才发展的规律,勇于破旧立新,必将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文化的科研评体系的康庄大道。
  注释:
  ①"物化"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在商品的普遍交换中,人的固有禀赋转化为其生产产品的显性功能;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关系以物的属性呈现。从这个角度分析,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中物化逻辑的渗透主要体现为:教师原本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内在职业属性,但作为知识生产模式的科研活动却被过分强调,将教师的价值和能力窄化为论文,以此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流通"。详见:李欣欣,任增元.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重构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0(4):34-39.   ②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③大约75%的被引文献较为集中地来自少数期刊,其余少数被引文献则来自大量较为分散的期刊.
  ④影响力案例通常由被评估的研究人员面向评估者撰写,案例可以从特定的视角出发,将研究工作置于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描述科研成果服务社会的相关事件和活动,来呈现研究所带来的社会价值的内涵、表现形式和实现路径。西湖大学评终身副教授即实行影响力案例制度。在2020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指出,西湖大学评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数、引用率等数据,而是让教师讲述自己的科研故事,"我的贡献在我的领域里有多重要,如果离开我的贡献,这个领域会不会出现一个无法愈合的缝隙"。详见:施一公.西湖大学评审终身副教授不看文章篇数,看这个! [EB/OL].[2020-12-16]https://www.sohu.com/a/ 430738405_419916.
  参考文献:
  [1]陈杰.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N].人民日报,2020-10-02(9).
  [2]高芳,李梦薇,赵志耘,等.?规划纲要?实施前后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研究[J].科技导报, 2020, 38(19): 46-57.
  [3]李欣欣,任增元.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重构研究[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0(4): 36.
  [4]胡泽文,武夷山.论文代写代发现象之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2(7): 78-90.
  [5]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EB/OL]. (2018-09-12) http://cpc. people. com. cn/n1/2018/0912/c419242-30287355. html.
  [6]人民网.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切实强化基础研究,持续推动应用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EB/OL]. (2020-12-08) http://qh.people.com.cn/n2/2020/1208/ c182753-34461915.html.
  [7]杨霞,阿不都热西提·阿不都外力,古丽娜·安赛尔丁,等.核心期刊评价与激励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 2008, 28(8): 53-54, 47.
  [8]搜狐网.职称不再"唯论文",手握500篇SCI论文的网红教授咋看[EB/OL]. (2020-07-29)https://www. sohu. com/a/410266196_ 100191052?_trans_=000014_bdss_dkgyxqs.
  [9]刘立.科研评价:分阶段淡化影响因子,提高同行评议权重[J].科技中国, 2018(6): 37.
  [10]中国新闻网.科技部部长:要写有价值高水平论文,不唯论文并非不要论文[EB/OL]. (2020-03-17) https://www.chinanews.com/ gn/2020/03-17/9128444.shtml.
  [11]田鋒.英国研究卓越框架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 2012, 25(7): 64-67.
  [12]张树良,张志强,王雪梅.国际科研评价体系现存问题及发展新趋势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5, 33(8): 1127-1133.
  [13] BUXTON M. The payback of ’payback’:challenges in assessing research impact [J]. Research Evaluation, 2011(3): 259-260.
  [14]王楠,罗珺文.高校科研成果的非学术影响及其评估: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4): 64.
  [15]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 [EB/OL].(2020-02-23)http://www. cas. cn/zcjd/202002/ t20200223_4735451.shtml.
  Beyond "Focus on Papers Alone":Troubled Thoughts and Pro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ZHOU Maoxio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Fujian Police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but the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in China lags behind the breakthrough in qua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cept and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scientific law, such as the infiltration of materialized logic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f evaluation from academic standard concept, and excessiv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leads to "negative effect" of teachers. Therefore, we should treat "Wei" and "Bu Wei" dialectically, and break "Focus on Papers Alone" instead of "Papers". Th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We should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he quality and actual contribu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by combining academic influence with non academic influence, combining qualitative with quantitative, and combining short-term contribution with medium and long-term contribution.In the process of eliminating "Focus on Papers Alone", we must avoid falling into "Focus on Peer Review Alone", "Focus on Three Types of High Quality Papers Alone" and" Pay Attention to Everything Concerned".
  Keywords: "Focus on Papers Alone"; peer review; "Three Types of High Quality Papers";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其他文献
在当前刑事诉讼中,公权力机关是最主要的取证主体,但由于公权力机关取证的局限性以及私力救济观念的兴起等原因,私人取证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现象,通过此方式所取得的证据对于案件认定也起到了不可忽视乃至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私人取证的相关问题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借鉴美国“私人放任模式”和德国“利益权衡”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立足我国特定国情,构建起刑事诉讼私人取证制度,辩证看待私人取证的证据效力,以平衡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的刑事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公开场合提及“以文化人”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是载体,“化”是方式,“人”是对象,这一理念密切关联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分析“以文化人”的主要内涵与功能入手,探讨了“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在“以文化人”视域下提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多地被提上议程。高职院校作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针对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渠道少,产生经济效益低等实际问题,从提高高职院校科技服务能力,推动区域化、订单式科技服务平台的创建,充分发挥政府和中介服务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等3个方面提出对策。
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数字词体现出的文化涵义迥异。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跨文化角度,选取英汉语言中最基本的数字词“零”“一”“二”“三”等进行比较,厘清了这些数字词语隐喻义异同点及其文化内涵,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成因,如中西方文化在宗教文化特质、神话传说、民族心理、语言特征等方面,进而为克服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语言障碍,顺利开展交际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研究中哈产能合作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示范,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中哈双边贸易额、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现状,表明中哈产能合作水平较高;其次,用熵值法计算中哈产能合作水平,并与中亚其他四国比较,得出中哈产能合作水平居于中国与中亚国家产能合作水平之首;再次,运用灰色关联度对中哈产能合作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因素对中哈产能合作水平影响度大小依次为文化距离、基础设施水平、研发水平、制度距离、哈萨克斯坦经济环境、地理距离、中国
作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的连云港市,致力于“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建设,将《西游记》文化作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之一。目前,连云港市的《西游记》文化旅游产业的集聚度和融合度较弱,亟待提升。基于此,要基于全域旅游视野下以文旅产业融合为切入点和支撑点,聚焦产业,汇聚要素,搭建平台,加快融合,提升《西游记》文旅产业的发展层级和水平,实现全市《西游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和高质发展。
钢管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使用,其钢管柱与钢梁的连接处由于受力复杂,是此类结构进行施工的关键环节。通过2个不同壁厚端板与钢管混凝土连接构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对节点核心区的受力特征、破坏模式、M-θr关系和各关键部位的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非线性模拟,验证了试验结果并讨论了各种破坏形态。研究表明,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此种钢管混凝土端板连接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延性,可在组合框架结构的节点中推广使用。
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20年发表在我国国内核心期刊上有关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的文章进行评述。从形成性评估的综述研究、主体研究、模式建构、应用研究、教材与课程改革研究等五个层面评述了这10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的概貌与发展趋势。同时,对目前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其未来的发展和走向提出了建议。
中国城市品牌形象日益成为宣传城市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以国内外部分城市品牌设计案例为样本,结合品牌形象设计以及平面设计的相关理论,综合分析并给出城市品牌形象构建的可行性设计战略方向。研究发现,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与新兴经济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品牌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在制定的品牌形象定位分析图表模型下,找准对应的设计战略方向,会让城市的品牌形象构建更加准确,可以有效地划分城市发展定位,确立城市品牌个性,达到助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品牌形象的目的。
通过分析思政元素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该文提出了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教学实施途径:结合单元主题,融入思政理念;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入课程育人元素;在课程考核评价中引入思政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