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f-ERG一阶Kernel反应不同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l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kernel反应(FOK)的变化特征,探讨预测早期DR视功能受损的敏感电生理指标。

方法

横断面研究。于2012年1月至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46例,其中16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 DR)、15例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ild NPDR)和15例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moderate NP-DR),正常对照组16例FOK反应,任选左右眼,进行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分析,采用不同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病变程度DR的N1、P1波潜伏期、振幅密度差异。

结果

随着DR病变严重程度加重,九分法发现N1、P1波潜伏期渐延长;四分法发现N1、P1波潜伏期渐延长,N1振幅密度依次降低;六分法仅发现N1潜伏期的异常。

结论

FOK的N1、P1波的潜伏期可能是较振幅密度更为敏感视网膜功能异常的观察指标,且其潜伏期的延长与DR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统计分析DR的mfERG一阶反应时,以象限为单位优于按离心度的环形区域划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对超高度近视的矫治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5年7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眼科中心验配高透氧性RGP的超高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值>-12.00 D)35例(64只眼),观察验配RGP后的矫正视力、配适情况,并与框架镜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定期复诊,观察有无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4只眼配戴RGP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82±0.18,均等于或超过框架眼镜矫正
目的探讨两种缝合方式对翼状胬肉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行双眼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患者共40例80只眼,其中男17例34只眼,女23例46只眼,随机1只眼予以10-0缝线间断缝合固定结膜瓣(A组);另1只眼予以10-0缝线连续加锁缝合固定结膜瓣(B组),对术后患者眼部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痛、球结膜充血等舒适度方面进行评分。
生物工程角膜的构建需要充足的角膜上皮及内皮种子细胞来源。由于人角膜上皮及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有限,难以通过原代培养的方法获取大量种子细胞。干细胞来源充足,并且具有多能分化潜能,是优良的种子细胞来源,是目前生物工程角膜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常用的诱导干细胞分化的方法有细胞因子添加法、基因转染法、细胞共培养法及条件培养基法等。文中就目前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及内
目的研究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东莞市塘厦医院眼科收集眼科门诊慢性睑缘炎患者,根据眼睑蠕形螨检出情况,分为蠕形螨感染组及非蠕形螨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眼部症状、睫毛根部脂样袖套状鳞屑、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及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差异。结果共收集慢性睑缘炎患者76例,其中蠕形螨感染组患者45例,非蠕形螨感染
期刊
目的儿童双眼非对称性上斜肌麻痹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斜视类型,并多合并水平斜视。该类病人在儿童时期的手术都具有比较大的难度。文中总结其临床特征及分型,研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非对照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Noncomparative interventional case series)。纳入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为双眼非对称性上斜肌麻痹并且接受
目的探讨散瞳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9~12月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受试者108例共189只眼,记录其年龄、性别及眼压等临床资料。采用OCT眼前节扫描程序测量散瞳前自然瞳孔的直径,采用OCT视盘扫描程序分别在散瞳前和药物散瞳后测量RNFL厚度,分析不同自然瞳孔直径及不同年龄受试者散瞳对OCT测量RNFL厚度的影响。结果
期刊
目的对比分析泪道硅胶引流管逆行植入术引流管两种不同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采用泪道硅胶引流管逆行植入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05例(120只眼),根据术后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6周组60只眼,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12周60只眼,两组患者拔管后随访3个月,观察并对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