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房价是震荡式爬升

来源 :房地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夏后,楼市出现了些许新变化。3-6月份,主要城市住宅成交量持续攀升,部分地区房价止跌反弹,政策面比较平静。7月以来,政策面波澜不断,温总理声称绝不允许房价反弹,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下半年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7月市场成交数据,也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四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整体冲高回落。自3月以来市场成交量上攻的力度减弱。然而,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依然同比大幅增长约34%,远超2011年的月度平均水平。成交量略现疲态,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夏季高温,且今年多雨;二是政策动作多,不断喊话;三是部分项目价格上涨,或折扣减少;四是新增住宅供应不足。那么,下半年房价走势何去何从?
  对未来短期房价(未来3-6个月)进行预测非常困难,因为影响房价的因素非常多,可谓千头万绪,不过尽管困难,也并非无迹可寻。据以往经验:决定短期房价的因素大体为三点,第一是政策;第二是资金,也就是开发商和购房人的资金(包括贷款)的宽裕度;第三是房屋存货。
  分析政策。政策因素比较复杂,目前宏观经济正在二次探底,在如此经济颓势下,下半年货币政策只能是持续宽松,货币不断放水以解实体经济之困。另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增速为16%,这个值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去年房地产是拉着经济跑的,但是今年拖了宏观经济的后腿。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松则调控成果不保,紧则继续拖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权衡利弊,慎重考量松紧的尺度。
  调控政策又可细分为三类。第一,中央是死守,去年以来不断重申和强调房地产不动摇,促使房价回归合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正成为长期之策。第二,地方在突围,已经有几十个地方政府放松调控。第三,货币政策放松,连续两次降息证明放松节奏在加快。综合来看,下半年政策看似严厉,但实际上趋松。中央政策可能稍微加码,但是货币政策放松大势难逆转。
  分析存货。去年下半年市场持续降温,导致下半年新建住宅存货量急剧增加。我们跟踪了10个城市的存货量,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存货量达到顶峰,然后逐步下滑,目前存货高于去年平均水平,尽管存货依然偏高但是最高的时间点已经过去。而且,销售比已持续数月快速回落,已由今年2月最高点17个月的去化周期,缩短至7月的10个月。开发商的压力明显减轻。
  分析资金。开发商的资金目前正在筑底,当前的资金状况要好于2008年底。企业资金链最宽松的时点是2011年初,那个时候最不差钱,可谓流金淌银,所以当前的调控对房价基本没有作用。然而,开发商的资金指标,今年年初就开始跳水,上半年资金整体上是比较紧张的。但是目前也不必过于悲观,估计资金二季度已触底,下半年开始步入上行通道,随着销售资金的回笼和货币政策的放松,企业资金面正一点点的得到改善。
  综合上述三要素可知,政策形态属紧中趋松,存货压力持续减小,企业资金面已度过“冻点”。下半年房价反弹压力较大。另外,央行的储户调研也反映出居民购房意愿,二季度大幅增加,想要在三季度购房的居民比重,创六个季度新高。在此形势下,即便房地产调控政策小幅加码,也难使房价二次下跌。预计下半年,房价将以震荡式爬升为主。
其他文献
终于又一次应验了那句话,“房地产行业就像弹簧,一收就跌,一放就涨。”在前段时间的两次降息之后,楼市成交一路从“红五月”、“火六月”,攀升到了“姹紫嫣红的七八月”。成交的火热对行业当然是好事,可是随之而来的房价上涨,却让购房者连喊“坑爹”,力挺调控的政府有关部门也倍显尴尬。虽然国务院督察组已到多地视察“火情”,出台后续政策也有可能性,但多种最新数据依旧在显示,多地房价仍继续上涨,而开发商似乎没有“收
期刊
近两三个月间北京多个楼盘呈现相继提价的同时,全国多个城市成交均价也呈涨势。面对房价的上升,部分上半年还未出手的购房者显得有些措手不及,更有业内专家指出,涨价趋势或将延续到年底。  全国房价飘红  据国家统计局8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7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9个,持平的城市有11个,上涨的城市有50个,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占比达71%。  北京、上
期刊
四五月掀起的“以价换量”风潮,演变到当前几近全面涨价的态势,仅三四个月的时间,楼市似乎正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过渡。  市场突变之时,大众的目光又一次转向了政府,在国务院督察组结束全国督察之后,不论是狂风骤雨的新一轮调控,还是化于无形,都已经引发了业内对调控又一次的思考。  “调控无用论”  回首第二季度,由万科、恒大等标杆房企率先发起的“以价换量”动作,引发了行业的整体促销降价,制造了一波楼市成交
期刊
6月18日,时任DTZ戴德梁行中国区董事张家鹏在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再见,DTZ戴德梁行!》引发了众人对于戴德梁行人士震动事件的关注。文中张家鹏表示,“希望自己以所获的知识与能力,以更适宜的方式投入到所热爱的商业地产行业,取得新角色下价值创造的成就感。”  就在8月初,一家专注于商业地产深度服务机构RET睿意德正式宣布成立,有关上述人士震动的疑问得到了答案。据介绍,RET睿意德团队大部分来自
期刊
“保利求地!净地、商业、住宅来者不拒,收购、合作、转让,你说了算。”近日成都保利地产的一条微博引来众业内的围观,也透露出了房企拿地的强烈欲望,以万科为代表的品牌房企在全国各地斥资数十亿元拿地。  在地方加大土地供应尤其是优质地块供应的前提下,房企拿地热情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房企一改前几个月的拿地颓势,开始频频出手抢地、拿地。    “限价”中的火热开局  7月北京土地市场呈现“量”、“价”齐涨的局
期刊
一度以“中国资本地产之父”闻名的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禹晋永,因涉嫌诈骗已于7月13日被北京警方带走。8月中旬,网络名人、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吴丹红(新浪微博名为“吴法天”)首先在微博上透露了这一信息,其称,禹晋永已被拘押调查。  禹晋永一直以高调敢“放炮”而闻名,近日传闻被海航集团收购的国美商都也曾是其在国美时的“杰作”。 禹晋永在过去两年中被爆的著名事件包括:学历门、诈捐门、造假门、逃税门
期刊
“小区东门去看海”、“地下室变水族馆”、“现场版海上钢琴师”、“我家成了海景房”、“阳台就像水帘洞”。 许多网友在晒自家“水灾”时如此自嘲。  7月21日,一场暴雨不仅考验了北京的下水道,将不少宣扬“荣耀”、“品质”、“传世”的楼盘打回原形。但这些自嘲的对象,却是各大知名房企出品的精品住宅,甚至是别墅、豪宅。  据不完全统计,暴雨后京城已有20余楼盘出现漏雨、漏水、墙皮脱落,甚至地面塌陷、地下室成
期刊
他从公务员“下海”成为商人,投入创业资金2000万元,20年后创业企业成为年收入2000亿元的世界500强。他在公众面前很少提及自己,但讲到企业则是滔滔不绝,他就是绿地集团掌门人张玉良。绿地集团在张玉良的带领下,不仅做到了地产行业前五,在能源和金融行业也有建树,在5年之内,绿地还将冲击世界200强。    地产界的红顶商人  7月17日,是绿地集团成立20周年庆典的日子,午后1点半,离庆典开始还有
期刊
质量问题 雨中现形  暴雨之后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曝光楼盘受损的帖子已经在微博上、业主论坛上铺天盖地。“我差点成为北京暴雨牺牲的第xx人”,沿海赛洛城的顶层住户邰晓明微博写到:“入住才4年的商品房,下场雨就大片屋顶坍塌掉皮,你受得了吗?”据他介绍,21日的暴雨之后,房顶就已出现渗水。第三天早晨,天花板上突然掉下来两张A4纸大的墙皮。“房顶塌了,以为是地震呢,一下子就给吓醒了。”  据邰晓明介绍,其实
期刊
渔山以南,谓之渔阳,即现今密云县东南部。《史记》记载,这里曾为陈胜、吴广戍守之地,也同时是诗人笔下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的所指。  从漫长历史中走来的密云,向来担任着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有“京师锁钥”之称,而今,它又在全国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县等光环之下,成就着古都的山水大观,为北京楼市增添出一笔清新动人之色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