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标性使用与商标指示性使用的区别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yun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司法实践中通常认为,商标性使用是商标侵权认定的基础,非商标性使用行为才是对注册商标的正当使用。然而,商标性使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对于其概念,学界一直没有定论。2014年5月1日起,我国新《商标法》开始实施,该法规定了“商标的使用”,但尚未明确“商标性使用”的概念。本文通过区别商标性使用与商标指示性使用,结合商标指示性使用谈谈对商标性使用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商标性使用”的涵义及其认定标准。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广大党员主动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大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的力度,多层面、多方位开辟和创造党内民主的新途径,实现党员对党
摘要:“疑罪从无”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刑事司法的重要证据法则,它来源于早期的“无罪推定”,是“无罪推定”的延伸。从字面上理解“疑”是指不信,因不信而猜度,或者指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所谓“疑罪”就是根据现有的证据对能否定罪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即对是否构成犯罪存在疑问。在刑事司法中,当出现这种既不能排除犯罪嫌疑,又无铁证定罪的两难境地下,从法律上推定为无罪的一种处理方式,这就叫“疑罪从无”
一、基本案情  2016年春节的一天中午,仙游县盖尾镇某村干部李某在处理村民刘某和宋某间的邻里纠纷时,因同宋某的亲戚陈某意见不合而发生口角并推搡,经其他村民劝说后离开。当天17时许,怀恨在心得李某纠集十余名亲戚朋友在村道上围殴陈某致轻伤。  二、意见分歧  本案中对李某的行为的定性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李某事前因处理村民邻里纠纷同陈某发生口角,尔后纠集他人在回家的途中围殴陈某,李某主观上具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