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再利用旧波形梁护栏板选取和防腐翻新处理技术研究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波形梁护栏板再利用实现公路建设的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为农村公路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节省了大量资金.对旧护栏板锈蚀情况进行现场调研,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将锈蚀程度分为3类:第Ⅰ类,涂层整体完好,涂层未劣化,护栏板未锈蚀;第Ⅱ类,局部涂层劣化,护栏板局部锈蚀;第Ⅲ类,大面积涂层劣化,护栏板大面积锈蚀,截面厚度明显变薄.根据锈蚀对护栏板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论,第Ⅰ类和第Ⅱ类旧护栏板可以再利用.根据不同类别的锈蚀程度,给出旧护栏板的防腐处理原则:Ⅰ类旧护栏板可不进行防腐翻新处理;仅在螺栓孔处锈蚀的Ⅱ类旧护栏板,采用局部涂敷环氧富锌漆的方法,对螺栓孔锈蚀处进行防腐处理,螺栓孔以外的其他部位发生锈蚀的Ⅱ类旧护栏板,除锈清洁后进行整个护栏板的防腐翻新处理.
其他文献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相关规定,Ⅳ级围岩隧道施工的安全步距不得超过50 m,这限制了自行式液压栈桥及三臂凿岩台车联合使用.针对龙昌隧道在Ⅳ级围岩公路隧道采用大型机械化施工需要,考虑机械操作性和施工安全性,对安全步距进行了动态优化.结果表明:龙昌隧道地质条件下,采用SN锚杆符合隧道施工初期支护要求,安全步距为80 m时安全储备满足机械施工要求.同时结合BIM项目管理系统,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方监控、整合与模拟,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算法的支持向量机(LSTM—SVM)的隧道围岩位移预测方法,为了保证支持向量机(SVM)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选用粒子群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处理.为了减小在多步预测算法(MS)中,由于误差的传递导致最终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产生较大偏离,在多步预测运算过程中对当前步之前的输入数据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进行处理,降低过时数据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最后选取鹰嘴岩隧道为算例,采用LSTM—SVM与人工神经网络神经(ANN)、SVM、反向传播神经
在道路养护工程中,预养护措施实施的主观性较强,在养护策略方面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微表处和雾状封层是两种典型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现对这两项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调研内容包含了适用情况、实施效果、使用寿命和造价等,从而可以为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提供帮助.
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量大,破坏沿线地貌和植被,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打破自然景观协调性.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一经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工程沿线的生态成为公路建设中的关键点和难点.以国道318线林芝至拉萨段公路改造工程为例,总结了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公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和实践中的关键点和经验,认为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土石方综合调配利用、表层土壤和草甸剥离与保护、工程植物综合护坡等科学技术措施,能有效保护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今后我国高海拔、高寒及民族地区公路生
广西地区某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岩溶发育程度高,且溶腔内富含填充物,与外界水力联系通畅,发生涌水突泥的几率非常高.通过对该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涌水突泥的原因分析以及现场可操作性的研究,对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新型的更适合现场施作的双层初期支护抗水压衬砌方案,对类似岩溶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