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xiao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培养一种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读、写、听、说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一、勤于阅读,善于思考,养成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犹如一扇窗子,儿童通过它看到并且认识世界和自身。”由此可见,提高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勤于阅读,在阅读中逐渐积累大量的知识。
  (一)上好阅读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所以教师要上好阅读课,指导学生进行认真扎实的课内阅读,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再次进行阅读时能够有法可循。如教师教学生学完一篇说明文后,可以对如何阅读说明文进行归纳总结,阅读时应该弄清楚说明的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色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等。这样学生就基本明白阅读说明文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再次阅读说明文的时候,就可以自行总结。通过培养学生这种课堂上的阅读习惯,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学生的阅读大部分是在课外进行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学习,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这就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教师要定期推荐适合学生的读物,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等,使学生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和每天阅读的习惯。同时,教师要定期地、不断地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读物,如中外名著、诗歌、故事等,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精度和深度。
  2.争取家长的配合,形成家庭阅读的气氛。众所周知,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榜样。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家长意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意义,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庭中营造阅读的氛围,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交流。有了这样的家庭气氛,读书就会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阅读的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三)采用必要的激励措施,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不断进行阅读的动力,主动参与阅读。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采用必要的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活动。
  1.办手抄报。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创编手抄报。手抄报每期一个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2.制作读书卡。虽然只是一张小卡片,但是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还是很大的。每读完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学生都可以制作读书卡,或是摘抄好词好句,或对书中人物进行评价,或写自己的心理感受等。定期组织学生对读书卡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
  3.举办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如进行讲故事比赛、词语接龙,或者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文章、书籍并说明喜欢的原因等,以此来不断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
  (四)善于思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些告诉我们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看书还是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善于思考。教师要教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圈、点、划、记,把阅读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以及心得体会等,用符号画出来,或用文字写下来,遇到精彩的语句或重要的资料,随手记录下来。这些笔记就是我们思考的印记。在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这种思考记录的意识,使其慢慢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注重练习,养成学生练口、练笔的习惯
  (一)注重口语练习
  口语练习的目的是提高说话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由于种种原因,口语练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对人们口语表达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朗读练习。朗读练习是口语训练的基本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教学,对学生的声音高低、声调、仪态做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基本达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的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
  2.多做交谈练习。动态的交际语境对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对话、答问、讨论、争辩的环节,诱导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形成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说、爱说、会说。
  3.树立榜样。一方面教师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标准、清晰,符合语境,为学生的朗读、演讲、辩论做好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更高的榜样,如引导学生听朗读录音、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解说等,让学生从中寻找差距,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1.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写日记、记随笔是非常好的习惯,也是学生进行练笔的好形式,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日记的内容可长可短,也不要求辞藻华丽,只要写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即可,关键是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学生还要有随时记录的习惯,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想体验随时记录下来。这样长久积累下来,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2.加强对写作技能的指导。写作技能的指导不容忽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讲解一些写作方法,如开门见山法、首尾呼应法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将口语训练和写作训练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现在的语文水平,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责编 潘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构建和谐课堂的四个环节——兴趣链接、情感链接、方法链接、生活链接。论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
在中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欲望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学生对学科是否有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很多学生对文科感兴趣,语文、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成绩就好,对理科不感兴趣,数理化的成绩就不好。中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影响,转变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习观念,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包括的两大因素有
【摘 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语文教学    阅读浅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过去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对阅读文言文十分重视,并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阅读文言文要达到课
本文将马尔柯夫理论与灰色理论相结合,建立了GM((1,1)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本文针对重庆市商品房价格进行了建模分析,并预测了未来价格的发展的趋势,相对于单用马尔柯夫理论建模提高
从农行内外部监管检查及各级行的会计监管检查通报上不难发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但因对制度的执行不力和员工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同质同类问
期刊
狗老罗,真名叫罗大佑,L县农行的员工。认识的人都说,狗老罗有点不正经。狗老罗刚参加工作时搞出纳,天天和钱打交道。三五年下来,练就了一只灵敏的手。狗老罗点钱不用看,仅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