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家庭教育的立意和章法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oka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萍简介】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士,国际神经语言程序学(NLP)协会认证导师,美国认证协会(ACI)职业资格认证“注册国际项目管理专家”,埃里克森国际学院认证导师,美国催眠治疗师学会认证催眠治疗师,服务课程包括NLP执行师课程、NLP创伤治疗、亲子关系课程、教练式父母课程、家庭教育阶段课程、情绪与压力管理和有效沟通等课程。
  曹萍女士是国内著名的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对青少年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她。
  有高度才有长度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从政策到法律,从家庭到学校、社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颁布以来,相关机构又相继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使家庭教育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作为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曹萍(以下简称曹):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家庭教育的立意有偏差,就是家长对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失片面,甚至模糊不清。
  记:您认为正确的立意应该是什么?
  曹:首先,家庭教育的立意一定要高,家长要站在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仅仅指望孩子为父母争光,或者在未来的竞争社会中找到立足之地。其次,培养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标准,就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记:正确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合格人才?
  曹: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德才兼备。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聪察强毅谓之才,正直中和谓之德。”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关注“才”的培养,而忽略“德”的熏陶。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要知道,有德无才大不了是平庸之人,而有才无德必然酿成悲剧。
  记:您能举例说明吗?
  曹:好的。前不久,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哈佛大学深造,并如愿考上分析师,却自杀了,享年32岁。为什么自杀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压力太大了,他过不去那个坎儿,于是选择用死的方式逃避。他非常有才能,自杀的程序是自己设计的,非常精巧,保证自己必死无疑,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全程做了录像。他用自己的才华置自己于死地!熟悉他的人都感慨,太可惜了!据了解,他能够争取到去哈佛大学学习的机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他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从小教育他,你爸你妈都是工人,没有出头之日,咱家就指望你了,你必须得考上名牌大学。奶奶负责监督他学习,小朋友来找他玩,统统被奶奶挡驾。这就是典型的重才轻德式家庭教育。这个孩子长大后,父母又告诉他,你不要操心我们,你把你的学习搞好就行了。所以,当妈妈、爸爸患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从来不告诉他。父母这样的无私,其实是剥夺孩子行孝的资格。不孝便无德,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他还会去关心谁?
  记:本刊接待过许多这样的家长,都表示愿意为孩子的学业进步付出任何代价,却很少有家长愿意花时间培养孩子的品德。当我们告诉家长,好品德包括善良、正直、谦和、合作时,他们又说,具备这样的品德,孩子将来会吃亏的,因为竞争社会讲究的是你死我活、谋略制胜、不择手段。
  曹:是的,这样的家长很多,所以我说立意有偏差是家庭教育最根本的问题。从古至今,包括司马光都说过,当实在没有君子、圣贤的时候,也绝对不能用小人,因为一切祸国、辱国、败家的都是小人所为。所以,一定要站在德才兼备这样一个国家、社会用人的标准去培养孩子。当我们有一个高标准以后,孩子的人生就有了高度。有了高度,人生就有了长度。我相信,当家长都能够以历史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感来看待今天的家庭教育,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能够开启家庭教育的智慧,并且用智慧之光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我们孩子前进道路的时候,中国家庭教育的未来将绽放光明。
  有章法才有效果
  记:您说得很中肯。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您认为家庭教育的基本章法是什么?
  曹:科学有效的方法有很多,基本章法只有一条,就是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
  记:请详细解释。
  曹:首先,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实施教育。比如两岁的孩子,第一个逆反期出现了,不听话了,不让动的东西他偏偏要动。这时候家长会频繁说“不”,不能动这个,不能动那个。但是大家知道,人的潜意识是不接受“不”的。两岁的孩子开始出现反抗是他的心理特点,为什么我们不能依据这个心理特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孩子3岁时才开始有“我”的概念。此时,家长的重要使命是让孩子的这个“我”变得强大起来,方法便是鼓励。注意,是鼓励而不是表扬,因为表扬是针对结果,而鼓励是针对过程的。
  其次,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人的智能类型是不一样的,有逻辑、视觉、音乐、语言、人际交往、自然观察、运动等。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相信孩子的特点,只有依据孩子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他成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想象一下,假如要让姚明去弹钢琴,他会不会取得郎朗的成绩?让郎朗去打球又会怎样?家长要确定一个观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别人的成功经验未必适合你的孩子。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成人教什么他就是什么。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如果孩子是纸,也是一张有底色的纸,我们要在上面涂什么颜色,必须依照原有的底色,跟这个底色匹配了,才能创造出画面色彩的和谐。
  记:事实上,近几年媒体报道了许多独特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私塾式教育、挫折教育、陪读式教育、雪地裸跑式教育、长途骑行式教育、装穷式教育等,甚至还有殴打、辱骂等虎狼式教育。对此,您怎么看?
  曹:家庭教育个性化,指的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实施最有效的教育,而不是家长根据自己的观念、性格去左右孩子的发展。家庭教育不是一场竞赛,更不是哗众取宠。
  记: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人为地制造压力,使孩子经受挫折?   曹:因为许多家长从小接受了一个信念,即人在压力和挫折中最容易被激发出斗志,创造奇迹。即使奇迹真的可以这样创造出来,我认为也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压力和挫折必然给人造成心理创伤,降低人的幸福值。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她从小是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的,从出生开始就不被父母喜欢,因为她父母本来想要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她非常努力,因为她要赢得父母的喜欢,所以她现在很成功。但她告诉我,40多年来她一直在为别人做事,为别人活着,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她丈夫对她很好,出入小区都要拉着她的手。她感觉很幸福、很满足,但是马上幸福感就没了,因为她脑子里冒出一个怪怪的念头:拉我的这只手还拉过哪个女人的手?看,这就是创伤带给她的影响,一生的影响。
  记:请接着谈家庭教育的根本大法。
  曹:好的。再次,一定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哪怕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也要相信他是优秀的。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发现家长的眼神充满爱意和希望,语气也变得温柔起来。亲子沟通,文字内容只占7%,而语音、语调、肢体语言、表情合起来占到93%。当家长不相信孩子、怀疑孩子、否定孩子时,孩子都能第一时间感觉到。家长要相信,孩子犯错误是暂时的,他需要改变,总有变好的那一天。这样想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在孩子的心中种下积极向上的种子,等到孩子长大了,那便是他的核心价值观。
  记:这方面,您有真实的例子吗?
  曹:有一个很成功的妈妈,她的幸福指数很高,孩子幸福指数也很高,孩子从来没给她招惹过什么是非,一直很平稳。她与我分享经验说,她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一直对孩子说:“儿子,你是一个好孩子,妈妈的好孩子。”孩子长大一点儿了,她又说:“儿子,你是一个好学生。”孩子上了中学,她又说:“儿子,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孩。”孩子上了大学,妈妈又变招儿了,说:“儿子,你是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人。”看,多么智慧的妈妈!她把积极向上的种子种在儿子心中,逐渐长出核心价值观的大树。当孩子相信自己是好人的时候,他一定会用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有智慧才有力量
  记:最后,我们来探讨亲子关系。许多家长反映,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没有影响力,甚至与孩子关系紧张,所以很无奈,感觉无能为力。请问,家长如何改变自己的尴尬地位?如何使自己拥有力量?
  曹:家长一定要使自己拥有力量,否则家庭教育无从开展。力量来自哪里?第一,力量来源于知识;第二,力量来源于觉悟。下面分别讲解:
  首先,知识包括理念及相应的方法。比如沟通的前提是接纳,当我们有这个理念以后,还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与之匹配,这样就很容易把家长的力量表现出来。再比如,沟通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得到对方的回应,它具有互动性、不可撤销性和一致性三大特点,当我们知道了这些知识,就不会一直说孩子了。因为说得太多,孩子未必能够听进去,而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能够听进去多少。
  记:我来举个例子吧。一名小学生入学回到家,告诉妈妈:“我考试得了99分,名列全班第3名。”妈妈说:“妈妈真高兴!争取下回得第2名!”请问,妈妈这样回答是否妥当?
  曹:妈妈的回答不算最坏,但也不算最好。最坏的回答是:“笨蛋!为什么不得第1名?”这位妈妈所说的“妈妈真高兴”指示不明,孩子很可能理解为妈妈是为好成绩而高兴,接下来妈妈又提出更高要求,孩子会想,原来妈妈并不十分高兴,因为第2名要比第3名更值得高兴。可以想象,那个孩子心中有了沮丧情绪,对敏感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挫折。所以,妈妈的回答不算最好。
  记:最好的回答是什么?
  曹: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最好的回答包含四个内容:第一,陈述事实;第二,表达感受,但一定要讲明感受所针对的是什么;第三,指明成功原因;第四,提出更高希望。针对这个例子,把上面四个内容连起来,就形成了最好的回答。
  记:我来试一试。听到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妈妈回答:“你考了全班第3名,太棒了!祝贺你!妈妈为你的勤奋好学而高兴。这一段你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再玩耍,已经养成了好习惯,而且做作业时注意力很集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才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妈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下次考试你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曹:非常好!
  记:您刚才说“力量来源于觉悟”,是什么意思?
  曹:所谓觉悟,就是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长对自己的教育,其次才是通过榜样的作用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长是以家长为榜样的,不管家长是否愿意,是否意识得到。孩子更多的不是看家长怎么说,而是看家长怎么做。孩子信服家长不是因为家长能说会道,而是家长的行动令孩子信服。
  记:家长需要言行一致。
  曹:言行一致还不够,还要加上思想,做到思想、语言、行为三者一致。家长做到了三者一致,榜样的力量就形成了,孩子不可能不信服这样的家长。所以,家庭教育对家长来说是一次修行,是与孩子相伴成长的美好过程。如果家长不愿意改变自己,却要求孩子改变,多半不会有好结果,因为家长对他的影响力已经打了折扣。
  记:您的观点很深刻,一定会对本刊读者形成思想冲击。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孤独的初二女生  范女士是一位谨慎的妈妈,她担心女儿受到不可预知的负面影响,一个人找到我咨询。她的烦恼是女儿在学校没有朋友,很孤独。“我现在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总不能帮她交朋友吧,都上初二了,像交朋友这种事,妈妈怎么帮?”她的表情充满了焦虑。  范女士的女儿名叫燕子,今年15岁,上初中二年级。从范女士手机里存的照片来看,燕子是一个身材高挑、眉目清秀的漂亮女生,只是眼神里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范女士告诉我
自断人脉为哪般  2016年7月上旬,中考成绩发榜,考生们纷纷上网查询自己的成绩,家长们则替孩子们捏着一把汗。李铭就是这天下午离家出走的。他身上没带钱,没带换洗衣服和手机,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离家出走的计划,只是不想回家。他沿着一条路往西走,走着走着就离开了城市,来到了陌生的乡村。当父母闻讯赶来接他时,他正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愁眉苦脸地吃西瓜。要不是村委会主任连哄带骗地留住他,并想方设法套出他家长的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日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的意见》提出,今年启动扩大地方试点工作,2017年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  《意见》要求,有关省(区)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订详细工作方案。要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学校食堂状况、寄宿生在校膳食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发放和管理情况、学生校外住宿情况、中午不能回
【汤素兰简介】  1965年生,湖南宁乡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考入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儿童文学研究所,199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中国一级作家,编审,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进党湖南省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创作出版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代表作有《笨狼的故事》《小巫婆
联词: 筷子,洁白,窗帘,隔三岔五,走廊,亲切,即使,生活  ●河南省郑州市  农科路小学六(2)班  陈可泽  今年春天,奶奶生病住院了。和奶奶同住一个病房的刘阿姨来自农村,病得很严重。一天早上,我和爸爸去给奶奶送饭,看到刘阿姨的饭吃了一半,筷子掉在了地上,洁白的床单上也撒了些饭粒。我赶快拉开病房的窗帘,打开窗户透气,又帮她把床单上的饭粒擦掉。她虚弱地冲我笑了笑,说她丈夫帮她买完饭就去工地干活了
儿子高考结束后,我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成绩公布的日子。一查,比本省二本线只高出20分。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儿子高中就读于我所任教的学校。亲戚朋友碰到我都会说:“在你眼皮子底下,肯定错不了。”每每听到这话我只能苦笑。俗话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对儿子,我还真有些无奈。我俩经常意见不一致,我免不了唠叨他,有时情绪会激动一些,但对他基本不起作用。有一阵子,他甚至连学都不想上了
日前,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者发现,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易导致小学生留级、缺勤。  研究者从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小学选取了3156名5~12岁小学生,抽取其血液样本。研究结果显示,缺乏维生素B12的小学生留级风险高2.4倍,缺勤天数增1.9倍。在所有被研究的营养元素中,只有维生素B12有此影响。研究表明,维生素B12对儿童大脑充分发育有重要作用。在生命早期缺乏维生素B12会对孩子的认
【人物简介】  赵忠心,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  家长不应急功近利  记者(以下简称记):中国家长非常爱孩子,也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有些人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有些人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仅没有教育好孩子,反而酿成人生悲剧。请问,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和误区
■说明不实,能否退货  问:两周前,为了方便孩子学英语,我到某电子城购买了一台多功能收录机。选购时,售货员极力向我推荐某款收录机,声称是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中功能最齐全的,除了具备一般收录机的功能外,还有自动翻带等新功能。买回家后,孩子说那只是一台普通的收录机,并无产品说明书上所说的那些新功能。我很生气,拿到电子城要求退货。店方称,他们是根据产品说明书宣传、销售产品,说明书是厂家印刷的,错在厂家,自
二宝要上二年级了,我对他给予了和大宝同样的期望。我经常对他说:“你要向哥哥学习,他是全班前五名。上了二年级,你也要努力。”每当这时,二宝的笑容都会收起来,小嘴嘟得老高。但我并未放在心上。  今年暑假第二周,大宝去外地参加羽毛球比赛。出发那天,我开车带着二宝去送他。回来的路上,二宝说:“妈妈,哥哥好棒啊!”我随口说:“是啊,你也要努力,哥哥这么棒,你也不差的。”说完,我没听到二宝的回应,他的目光已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