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现状及改进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涵盖54个国家约12亿人口,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非洲国家政治趋于稳定,经济改革日益深化。中国与非洲相隔甚远,但中非传统友谊深厚。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自身财力紧张、物资匮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援建了坦赞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971年,在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顺利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非友谊的持续升温,中国对非传播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传播主体和传播渠道不断增加,内容日渐丰富。但在非洲传媒格局中,“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扭转,中国对非传播能力亟待加强。
  一、中国对非传播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
  英国媒体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并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经济地位、个人经历等因素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解码和解读,并产生完全接受、部分接受和完全反对的三种立场。因此,非洲受众的情感偏好和信息需求是决定中国对非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非洲民众普遍对中国持积极态度
  近年来,中非关系全方位多层次迅猛发展,大量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带去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发展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处理非洲事务的“五不”原则,包括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等,体现了中国对非洲秉持真诚平等的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
  非洲调查机构“非洲晴雨表”2016年曾对36个非洲国家的5.4万位受访者做过一次对华印象调研,结果显示:63%的受访者称中国对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施加了积极影响。在马里共和国,高达92%的受访者对中国持积极态度。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近几年的调查均显示:非洲民众对华的好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皮尤研究中心在3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对中国持积极印象,但在非洲国家这一比例明显更高,其中在尼日利亚为70%,在肯尼亚为58%。非洲民众对中国抱有高度好感,意味着他们更可能以友好的姿态去解读和接受中国传达的信息、并向他人传播信息。
  (二)非洲国家渴望学习中国发展经验
  世界银行报告《贫困与共享繁荣2018:解开贫困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相较之下,非洲大陆的脱贫之路极其缓慢。目前全球28个最贫困国家中,27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且该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仍在增长。摆脱贫困、发展经济是非洲各国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实践,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意识到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他们,他们开始“向东看”,希望从中国的治国理政和经济发展经验中找到自身的发展道路。非洲晴雨表调查显示,在中非地区,35%的受访者选择中国道路作为国家发展的典范,选择美国的仅17%。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显示,在非洲四国(埃及、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54%的受访者希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带动中非之间经贸发展。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治理经验对非洲国家同样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津巴布韦,前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和现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毕生都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坦桑尼亚2015年则将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推出了包括反对腐败、治理懒政、官员问责等措施,获得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非洲国家渴望学习中国发展经验,意味着中国对非传播具有广泛的受众需求。
  二、西方媒体眼中的非洲及中非关系
  非洲各国长期受西方殖民宗主国的影响,西方媒体也是非洲民众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这一现象当前依然存在。
  (一)西方媒体长期发布对非洲的偏见报道
  西方媒体长期将非洲描绘成一个愚昧落后、战乱频繁、疾病肆虐的大陆,对其发展和进步却很少提及。肯尼亚作家赛亚凡加?瓦奈纳(Binyavanga Wainaina)曾讽刺过西方媒体对非洲的偏见报道。他写道:“(西方媒体)在标题中一定要使用‘非洲’‘黑暗’‘狩猎’等词,其他常用词还有‘游击队’‘永恒’‘原始’‘部落’。另外,得把非洲大陆看成是一个国家。”
  2019年9月6日,津巴布韦前总统穆加贝去世,现任总统姆南加古瓦及非洲各国领导人纷纷在第一时间悼念穆加贝,赞扬他对津巴布韦和非洲大陆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贡献。西方主流媒体(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等)的报道却通篇批判穆加贝的铁腕政治,对其贡献则只言片语带过,有报道甚至称非洲民众听到穆加贝的死讯“欢欣鼓舞”。
  (二)西方媒体刻意曲解和抹黑中非友好关系
  西方国家一直将非洲国家看成自己的附属品,刻意抹黑中非之间的友好关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非洲国家的热烈欢迎,西方政客和媒体却违背事实,称中国提供的贷款会令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西方国家的颠倒黑白招致了非洲方面的驳斥。2019年8月底在日本举行的第七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金文米·阿德西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没有故意让任何国家背负债务的计划。我认为中国正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埃及工业与外贸部首席经济学家希沙姆?梅特沃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认为,西方总污蔑中国导致非洲国家陷入“债务陷阱”。事实上,非洲国家迫切需要发展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是非洲大陆的新希望。例如,埃塞俄比亚正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近几年基礎设施迅速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三)西方媒体间接影响非洲媒体的涉华报道
  西方媒体在非洲传媒格局中的强势地位间接影响了非洲本土媒体对中国和中非关系的报道。笔者以三家非洲主流媒体南非《星报》(The Star)、尼日利亚《笨拙报》(Punch)及肯尼亚《民族日报》(Daily Nation)2019年9月的涉华报道为样本的研究发现:非洲媒体的主要消息来源是西方媒体,自采报道有限。在内容上,政治和经济话题占绝大部分;在报道基调上,自采新闻对华态度积极,但引用的西方稿件中存在不少歪曲报道。以南非《星报》为例,其涉华报道中40%的稿件转引自西方媒体,25%的稿件为自采新闻或来源于其他非洲媒体,仅有19%的稿件消息源为中国媒体。在《星报》当月发布的7篇香港问题的稿件中,有5篇为自采文章及专家投稿,均坚定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但其转自西方媒体的2篇稿件却对香港暴徒表示了同情与支持。   三、中国媒体对非传播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中国媒体加快布局非洲,客观、积极地报道非洲大陆及中非关系,提供了与西方媒体截然不同的视角。《中国日报非洲版》2012年在肯尼亚创刊发行,成为中国在非洲发行的首份英文报纸。非洲版旨在全面、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积极有效地服务国家对非工作大局。同年,中国国际电视台非洲分台(现为非洲区域制作中心)在肯尼亚开播,创办了《非洲直播室》《非洲人物》等栏目。新华社目前在非洲已建立20多个分社,以多种文字播报非洲大陆的新闻等。
  以四达时代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传媒机构的对非传播也开启了新局面。四达时代2002年进入非洲,目前已在非洲30多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拥有近千万用户。2011年四达时代成立了译制中心,用非洲本地语言为中国影视剧配音。同年,通过其电视剧频道播出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引发收视狂潮。
  尽管中国媒体对非传播规模不断扩大,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府间“热”,民间“冷”。中国对非传播主要集中在报道政府间重大活动,对中非民间交流关注不够。二是本土化内容传播不到位。中国媒体对发生在非洲大陆的新闻报道较少,对非洲民众关切的内容触及不够。三是中国对非传播时,官方宣传口吻较浓,民间话术较少,不容易引起非洲受众的情感共鸣。四是中国对非传播缺乏长期的、富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应急性、阶段性报道居多。五是中国对非传播资源和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非洲的专家型记者。
  四、多措并举加强对非传播
  当前,在非洲媒体格局中,“西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依旧,中国媒体离占领舆论制高点依然遥远,应多措并举增强对非传播力度,巩固和扩展我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加强议程设置,持续、有针对性地对非传播
  中国媒体的对非传播不应只是紧跟外交事件步伐,阶段性、应急性地集中发声,或依据西方媒体报道来做跟进报道,而应设置自身的报道议程,加强选题策划,持续有针对性地对非传播。例如可以按年度根据非洲受众需求策划一些系列报道,如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经济发展道路、中非人文交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撒哈拉以南非洲脱贫等非洲受众关注的话题。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搜集西方抹黑中非关系的言论,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持续有力地进行反击。《中国日报》曾就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债务陷阱论”有针对性地进行驳斥,通过多方查阅、搜集数据,采访重要投资项目所在国的专家学者、利益相关方等,用详实的数据和有力的言论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并不会使得任何国家陷入债务陷阱。
  (二)生动活泼地讲好中非之间的故事
  中国媒体在对非传播中应避免对政府政策和官方文件照本宣科,而是采用非洲受众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来表达。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没有耐心接受长篇大论的说教,但鲜活的、富有人情味的小故事往往传播效果显著。中国媒体的采编人员平时应留心搜集一些能够承载中国理念的案例,用简明的小故事、小细节来体现时代的宏大主题,生动活泼地讲述中国故事。在传播内容和题材上,中国媒体可以选择一些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的内容进行传播。各大媒体也应支持更多的采编人员走进非洲,践行“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要求,产出更多优秀的新闻作品。
  (三)加强在非洲市场的新媒体布局
  由于非洲媒体基础设施和技术较为落后,非洲人民目前依然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渠道获取资讯。国际互联网数据统计机构“互联网世界统计”(Internet World Stats)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非洲互联网普及率仅39.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7.3%。但非洲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2000年以来,许多非洲国家的互联网用户数量以几千倍的速度增长。例如,利比里亚2019年6月底的网民数量是2000年的8056倍。中国媒体应在非洲市场提前进行新媒体布局,先于西方媒体抢占新媒体阵地。例如,可以依据国别和语言梳理一下非洲各国民众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并提前入驻,建立起和非洲民众的直接互动。在报道中非新闻时,将重大的选题可视化,将厚重的主题轻松化,充分利用直播、短视频、视频博客(Vlog)等方式,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可视化的新媒体产品,将严肃话题拆解成一个个轻松的瞬间。2019年两会期间,《中国日报》记者采用了Vlog形式,用轻松、俏皮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政治话题,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利用非洲本土媒体加强对非传播效果
  非洲人讲述的中非故事,对于非洲受众来说更具有说服力。中國媒体应加强与非洲本土媒体及学者的合作,以增强对非传播效果。中国媒体可以与非洲本土的重要媒体在内容、渠道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通过内容合作、共享版面和发行渠道等方式对中国媒体的报道对非洲受众进行二次推广,通过共同举办品牌活动,增强中国媒体在非洲的认知度。
  当前,大多数非洲媒体工作者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和报道中国,在新闻写作规范等方面也缺乏训练。中国媒体可以参与到中非记者交流项目中,接收非洲媒体相关人员来华参加培训并进行中国报道,借他们的口和笔讲述客观、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同时,中国媒体还应建立起广泛的非洲专家库,与一批对华友好的学者建立联系,通过他们的著作或言论向非洲民众传达中国声音。
  (版面所限,本文略去作者所加注释。)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脂氧素和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内皮细胞Ang表达的影响对比观察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应用脂氧素和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Ang表达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ng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ng-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Ang-2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了以粉煤灰为吸附剂处理高校含铬(Ⅵ)实验废水的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铬(Ⅵ)的去除率为93.87%,废水中铬(Ⅵ)浓度由7.225mg/L降至0.443mg/L,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一类污
目的探讨防感香配包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屯昌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4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防治组(120例)和
基于优化桩型的观点,将水泥土桩和CFG桩组合成复合桩,形成刚柔组合桩复合地基,既发挥了柔性桩、刚性桩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刚柔组合桩复合
数值计算方法是燃气轮机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离散精度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信度意义重大。为适应燃气轮机内部复杂冷却结构,本文基于在非结构网格上可实现任意高阶精
【正】 甲鱼系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当深秋逼近,水温下降到20℃时,活动减少,行动迟缓;水温下降到15℃时,停止摄食;水温下降到12℃时,即潜入塘底泥沙中,进入冬眠,直
汽油压燃(CI)模式是内燃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相比汽油点燃(SI)模式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本文针对汽油部分预混压燃(PPCI)模式存在的压力升高率和燃烧噪声偏高,以及降低NOx排
通过试验与施工表明,在二级公路路面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可改善混合料的性能,有利于滑模摊铺施工。
研究了加入表面活性剂对粉煤灰合成4A沸石结晶度以及沸石产品的钙交换能力的影响,并对沸石产品做了IR检测。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能加快4A沸石的晶化速率提高沸石的钙交换
从1986~2002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29组灯光围网信息船渔捞日志中提取了鲐鲹鱼类多年月平均的渔获量数据,按单位捕捞努力量的渔获量(CPUE)〈1.0t/网次、1.0≤CPUE〈2.0t/网次、CPUE≥2.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