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通过品味、挖掘、探究、领悟等环节,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标;审美情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令语文教育界欣喜万分,它与以往的教育大纲相比,更加突出了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要完成此任务,就需将美育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由于审美心理中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审美情感,它具体表现为审美感知的愉悦,审美想象必然是以一定的形象为主。基于审美对象的形象特征和审美心理的情感性特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把握审美对象的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积极利用新教材中信手可得的审美素材,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一、品味作品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义教课标说:“品味作品中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赏读课文。只有在美的品味与鉴赏中,才能培养起学生感官感觉的审美能力,形成审美趣味,树立起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其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力,拥有分辨音律的耳朵,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语言文字是作品、作家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赏析语言的重要方式是强化朗读。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语言,是感知课文美情美意的桥梁。纵观新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很适合学生诵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做到语音抑扬顿挫,语调富有变化。如此美读,品味语言,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美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心灵的洗涤。
  二、挖掘作品的形象美,增强学生的评判力
  好的文学作品,都极其注重对事物的形象描写。因为塑造的形象具有具体可感、鲜明生动并能激起美感的品性,所以能感染和教育读者。审视、挖掘文中的形象美,可以扬善弃恶,让学生明确为人之道。加强修养,培养美德,明辨是非。能让学生受到感召和启发,以增强学生的评判力,不断完善审美心理结构。
  三、探究作品的意境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意境是艺术形象触发的联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审美的境界。要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离不开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即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想象是学生审美的翅膀。新课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情景和形象的体验 ,则是要开启学生扩散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开拓创新。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学生就能把作品中精彩纷呈的美传递到大脑中,这样课文中的知识就会立体化,逐步清晰起来。让学生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许多美文都讲究言尽意丰,有意为读者创造一个艺术的空白,让读者去咀嚼回味。如《最后一课》留下一个空白的尾声,当韩麦尔先生宣布下课时,教室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入合乎情理的续写,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领悟作品的思想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生活图画的同时,也向学生展示一种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方式,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领悟作品的思想美,就是指审美领悟是文学接受活动的最高境界,是在学生审美体验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评价,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蕴的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如《再塑生命》中海伦?凯勒从“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走出来”,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学生可以领悟到这个人物身上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思想之美。再如学生会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崇敬不已;也会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爱国精神而赞叹不绝,这都是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美后获得的升华。教师一旦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弦,学生就会用渗透在美感直觉中的理解去领悟、鉴赏,进入共鸣的境界。他们会从《散步》中领悟到家庭的和谐美满需要家人的谦让与体贴;从《老王》中领悟到对不幸者的关爱,能够克服现实世界中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残酷;从《珍珠鸟》中领悟到信赖创造了美好,自由、宽容培育了信赖等。这些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无不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将视角广泛地投向自我、自然、社会,关注人生、亲情、友情等,凝铸自己优良的品格,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教师还不能忽视课外阅读这一领域。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这块小天地,也难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美文、时文、经典原著,引领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审美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物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恰是审美教育的理想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的感觉力的丰富的全面的人。”(马克思语)这是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路。
其他文献
摘要:自从铁路企业实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来,对我们铁路企业每个会计人员来说,有着史无前例的难度:理念的转变,新旧制度转换中不符合新制度核算问题的整改,尤其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个对我们来说较陌生的课题,使许多年轻者叫难,年长者感觉不能适应。铁路企业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才能适应铁路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铁路 ;资产 ;减值准备计提  自从铁路企业实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
期刊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12年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实际,就如何运作“华尔街日报体”讲故事,提升报道品质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新闻报道;华尔街日报体;方法技术  作为新闻人,我接触“华尔街日报体”(以下简称“华体”)是在2007年。编辑告诉我,用“华体”表述新闻,稿件反映的主题用软着陆的方式,娓娓道来,故事性很强。这五年多来经常使用该体写作,总结经验后认为,采用“华体”有一定规律,即:人物选择必须
期刊
摘要:成本核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与发展。本文分析了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策略  成本核算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一些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地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侧重点。项目的实施阶段。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实施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一、推选工程量清单招标投标,加强招标管理  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提高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跳跃,我国对路桥建设投资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使得路桥事业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地进步、上升。然而施工管理作为贯穿于建设工程开头、结尾的重要因素,自然对于路桥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等都具备着重要的涵义。  关键词:施工;质量;安全;进度  一、路桥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加强重要环节施工工艺管理。  施工工艺管理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核心。过渡段施工和控制桥梁裂缝是公路
期刊
摘要: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本文从设计及施工的角度对保证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提出了若干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技术措施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路基工程是保障质量与寿命的基础。一条新建道路,如果路基在建设过程中质量存在潜在隐患,那么,其后续施工,如路面工程、防护工程等部位再怎么牢固,怎么坚硬,也始终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因此,路基工程是公路工程所有组成部分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性工程。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的直意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工程是指一切建设工程。对业主而言,工程造价的含义就是指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工程投资费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管理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都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单件性、固定性等特征,使得建设工程的造价复杂多变,因此,业主方对其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建设工程的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阶段和施工阶
期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各类气象灾害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当前农村气象服务状况,提出改善农村气象服务的应对措施,对于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里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气象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做好农村气象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摘要:“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师生都在不断研究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本文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应用研究,让我们回味、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主动探究;背景;策略;应用  问题解决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进行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主动探究。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来展开学习,建构知识体
期刊
摘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本文就新课程教育理念、情感、知识、爱心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策略进行了肤浅的分析。  关键词:师生平等理念;情感;知识;爱心;发展  一、以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仅围绕课本进行枯燥的语文讲堂。多少年以来的这样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