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宁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来源 :创作·文字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123456789dt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樱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樱宁是茜茜长篇小说《左岸之爱》里的女主人公:美丽、优雅、神秘、幽藐、清澈、忧郁……一切始于6岁时她所梦见到的那尊斯芬克斯的画像,仿佛一个象征,一个引子或者伏笔,樱宁渴望“与谜一样的男人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爱情”。后来,樱宁遇到了男主人公尹之甸。一个苍白而又才华横溢的画家。因为一幅被侵权的肖像画,樱宁把尹之甸告上了法庭。作为辩护律师的,却又是樱宁最好的朋友唐依娜,然而尹之甸却是唐依娜的丈夫,唐依娜与尹之甸有着那种不深不浅若即若离的婚姻关系。后来,樱宁怀上了尹之甸的孩子,而另一个神秘人物欧阳一尘的出现,更如砝码一般,加速了逃离与背叛……
  但是,如果我们把茜茜的《左岸之爱》简单理解为婚外恋故事,可就大错特错了。尽管以写故事见长的池莉看了《左岸之爱》后也不得不承认:“茜茜的小说有一种温婉的江南才女气息,表面爱情热烈而不激烈,优美而不凄美。”但我更愿意把苏童对《左岸之爱》的评价,引申为我的另一种表达:“茜茜的文字年轻而富于质感,她总是淡化生活的烟火气息,在越来越物质化的现实中,《左岸之爱》是部飘逸之作。”是的,飘逸,生活太沉重,相对于爱情而言,我们沉重的肉身也变得愈发沉重。
  关于爱情,我们有太多的说法,比如说,一个女人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自6岁(这是一个多么童真而又无知、纯洁的年龄)时的斯芬克斯如闪电一般把她童年的天空镀亮之后,对爱情她就开始了不懈的追寻……但是,最后,樱宁找到了吗?书的结尾,尹之甸走进了钱塘江,化作一朵浪花绝尘而去。而樱宁却只有让梦想无边地幻灭。从热烈的幻想到绝望的幻灭,现实就是这样的不讲道理,还有什么好说的。西蒙·波伏娃说,“女人只有先跳进不幸的深渊,才可以获到最美妙的胜利。”可是,在《左岸之爱》里,茜茜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写出樱宁的任何胜利或者慰藉,大爱无言,大悲无泪,原来,平淡的眼神背后,竟也可以隐藏着椎心泣骨的爱与愁。
  和那些身体写作、器官写作者相比,茜茜始终坐在梦幻的门槛上,眺望远方。茜茜小说营构的那种语境,如一池秋水。倘若仅如一池秋水,倒也罢了,关键是她宁静的笔,不知何时变成了一支火炬,在水里自由地游走、奔突。也正是鉴于此,通过《左岸之爱》这部小说,我们才可以在白纸的山坡,拣到一粒粒单纯而又浓郁、平和而又炽烈、隐忍而又迷狂、清醒而又沉醉的松果。
  《左岸之爱》文本很独特,大量的人物独白穿插其中。时空转捩,视角交错,使得这本书有无限的可能或者不可能。《左岸之爱》在技法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叙述技巧上,自我纠缠的梦幻自呓,无拘无束的时空访问,华丽怀旧的梦游语言,吊诡幽丽的颓废情绪,都直指“女性”小说的性别特征。在无边的幻想中,通过文字的色彩,茜茜完成了从一个纯情女子到水边情妖的转换。像所有爱情小说一样,茜茜也写性,但在她笔下,性是多么美,灿烂而诗意,女人不再是女人,而是“一个空荡荡的村庄”,渴望一个货郎的“穿村走巷”。
  樱宁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樱宁不是简·爱,也不是安娜·卡列尼娜,更不是艾玛。樱宁的爱情是她灵魂里的痒,生命里的疼,是没有逃离也没有背叛,是如桂花一样的纯正,又如莫合烟一般的呛人。也许,樱宁所要的爱情可以是疲倦时的一杯咖啡,困倦时的一个肩膀,孤独时的一个怀抱,失意时的一个眼神,忧郁时的一支烟……是的,她要的是一种生活,一种状态,她要的不多,她只为梦想活着,如果那个人与她理想差了半寸,她宁愿自闭,就此别过。她只为自己的梦想活着,沿着文字的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我们将走进她的爱情花房。
  樱宁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爱情,但这个被爱所伤的年轻女人,相反,会比我们这些俗人对爱情有更纯洁更持久更执着的期待,一如勃朗宁夫人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如果你一心要爱我,那就别为了什么/ 只为了爱我而爱我/ 爱我,请只是为了那爱的意/ 那你就能继续地爱/ 爱我如深海。”
其他文献
那个男人也许就住在太平南路一带,离夫子庙很近的,他是老城南了,听他的口音就知道的。我猜想,他常常穿梭于这一带,总是在无聊的某个下午,他午睡醒来,也无所事事的,就出来逛逛。  这里即便不逢休息日,行人也是很多的。路面很阔,有梧桐树的阴影;我印象中,这里的人行道是用方形地砖铺就的,红白两色交叉着,看上去很爽目。店铺也很多,大多是有品牌的时装专卖店,珠宝店,鲜花店,西式糕点店……这条街上还有一座圣保罗教
期刊
在珠光宝气的成功人士之中,他足最不同寻常的一个,因为,他戴着—枚铜戒指,行人挪揄它的廉价,他却一笑置之——在他的心目中,这枚铜戒指价值连城,是—段真情的见证……  那一年他40岁,在男人最风光的年龄,他破产了。他变卖了别墅,轿车,股票,债券,却仍有两个债主呆在他刚租下的20平方米的小屋里不肯离去。他说,我现在的情况你们都看到了,请宽限些日子,我一定还你们的钱!债主不为所动。  坐在尾角,与他一样憔
期刊
一天,一位先生要寄东西,问我有没有盒子卖?我拿纸盒给他看。他摇摇头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我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他连忙说:“是的是的,贵重物品。”我给他换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他拿过那个盒子,左看右看,又伸进一只拳头,让它躺在里面,似乎是在测试它的舒适度。最后,他满意地朝我点了点头。接下来,他就从衣袋里掏出了所谓的“贵重物品”一一居然是一颗红色的、压得扁扁的塑料心!只见他拔下
期刊
外婆惜土如金。这话可能夸张了。生产队的时候她可没这么恋土。别人也不恋。每天出工,一村子人站在田里地里,都一副恹恹的提不起精神的模样。后来田地承包到户,一下子就像换了一群人,都一个个贼眼乌溜地满山满野去找土地。有点像圈地运动,只一天功夫,村前村后稍能开发的荒地乱野就被人用锄头标了记号。外婆家的孩子多,我妈生我的时候,外婆还在生孩子。孩子太多,有时外婆一天也不能走出家门。  等她第二天走出来,看见满山
期刊
文以气韵为高,宴以气氛为贵,气氛若不足,虽有美肴,也终非盛筵,我地叫人请客,谓之“出热气”,要在袅袅升腾的火锅宴中,情绪与热气浮沉,方算请了客。  中国第一名宴,并非乾隆皇帝的百叟千叟宴,百位千位白头翁齐聚皇宫玉殿,场面壮观自是壮观,然皇帝老儿高居其上,龙眼俯视,哪个敢放胆?胆不放,胃就不开,说话都不方便,吃起来便很是沉闷与索然,若今之茶话会,一个人在上面呜呜哑哑致词,下边客官木雕菩萨一般,满桌佳
期刊
每个要装修的人,都会在这一种风格和那一种风格之间难以取舍。特别是刚过上好日子的中国人,往往恨不得将全世界的好东西一网打尽。与其徘徊不定,不如干脆照单全收。如果你的房子足够大(一二层的“汤耗子”最为理想),不妨一间房一种风格,把自己的家整成“万国宫”。各种风格粘贴在一起,倒也正是后现代波普艺术的经典图景。    客厅:意大利风格     都说“不要与法国人比品位”,而在家居用品领域,“
期刊
小时候老爸老妈把我管得很严,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成绩一定要好,行为习惯一定要符合好孩子的标准。我不太会理书包,书桌也总是乱的,还常常把伞啊、杯子啊弄坏。  弄坏了东西,老妈照例是要骂的。当然该骂,换成我,也一定骂,因为坏得实在太多,太离谱,还常常搞丢东西。寒暑假,我是不能随便出门的。因为天很热或是很冷,都不是出门的好时间。而且那时小,他们担忧我的安全。直到现在我都不太会过马路,更不用提当时。  可
期刊
那时我们家一般每月能喝上一次肥肉海带汤。  每到那天,母亲必定是大清早就去镇上了。10点多钟的时候肥肉和海带就买回来了。这样的日子,姐、我、弟三人特别地勤快和听话。不用母亲吩咐,我们会自动分工,姐提着大木桶去村里的水井边洗海带,我拎着因久未用而有些锈的汤锅去磨,弟弟则满村的林子里找干树枝。准备工作做完后,我们仨就站在灶台旁看母亲切肉,白花花的肥肉往案板上一扔,就像胖子做运动一样,也会抖抖胖乎乎的身
期刊
每回乘电梯,我都有点害怕的,不是怕电梯色狼,而是怕电梯掉下去,就像怕飞机掉下去一样,因为很久以前有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某报的杰青,他在26岁那年,乘报社的电梯,在6楼上突然掉下去,他26处骨折,当年没死,后来因为另外的病死了,当然,病是会链接的(或者叫变脸?),潜伏下来,再变成另一种病,最后就毫不客气地要了你的小命。   这里说的是另一件事,也跟电梯有关的。这里隔壁有许多帅哥美妹,前些日子还风闻
期刊
我不清楚到底是赵传还是田震首先演唱了这首以《执着》命名的歌,不过,这无关宏旨。《执着》的歌词本身就相当“执着”,从中大可看出这位袒露心声者“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我们无法洞悉这“某一事物”到底是什么,但出于对执着者的尊敬,我们多半是把它假想为某种美好的东西,比如远大前程的理想,忠贞爱情的坚持,等等。我们轻而易举地忽略了一个对立的问题:如果一个坏人对他的犯罪事业也“坚持不懈”,那是否也算一种值得歌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