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 21号)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节约宣传力度,推广资源节约的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普及资源节约知识,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国资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等12个部门定于今年12月17—21日在北京举办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做出部署。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需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这次展览会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落实国务院国发21、22号文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举办这次展览会的目的:一是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形势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增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宣传资源节约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三是展示资源节约的先进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普及资源节约的科学知识,宣传资源节约的理念,树立资源节约意识,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自觉性。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举办这次展览会的重要性,通过展览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这次展览会,是我国多年来开展资源节约工作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展示,也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精神的一次集中汇报。办好这次展览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直观、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通过典型事例、翔实数据和技术成果等,展现各地区和有关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基本经验和成效,推动全社会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次展览融工作汇报、成果展示、技术交流、科学普及于一体,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全国性展览涉及各地区、各行业,规模较大、领域较宽;展览既要有较强的引导性、示范性,又要有较好的展示性和交流性,是一次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而且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的一次展览,在筹备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主办单位对举办这次展览会非常重视,我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5〕1519号),明确了展览会的指导思想、主题、展示内容、展览形式、组织领导和活动安排等。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和有关中央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地区和有关中央管理企业要尽快成立本地区和本企业展览会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要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发展改革委和经贸委要团结协作,没有明确牵头部门的要尽快明确牵头部门,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部门要全力配合。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
二、把握主题,突出展示重点
各组展单位在展示内容的策划、企业和技术选择中,要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题,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这次展览面比较宽,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民用等重点领域,以及企业、机关、宾馆、商厦、学校、社区等多个方面,能够展示的内容很多,但是,对于每个地区和有关企业来说,最终能够展出的内容毕竟有限,因此要突出重点,突出展示本地区、本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先进技术和产品,无论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经验、有示范引导性很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适用技术。要突出各地区和本企业的亮点,充分利用展览会这个平台,促进先进技术、典型经验的交流与推广。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各有特色,不同地区的工作构成了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展览中既要充分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要兼顾整体展出效果,做到相互衔接、协调。
三、形式多样,贯穿节约主线
为取得展览的效果,一方面组委会将在设计上体现整体性,采取整体特装的方式,使各展厅内容围绕主题,形成统一、协调的展示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区、有关中央企业要在展示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多地使用包括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强化展示效果,做到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形式多样,从而达到展览的预期效果。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节约是本次展览会的主题,因此在展览的策划、设计、用材、布展、展出和撤展过程中,都要体现节约的思想,要把节约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和与节约型主题不协调的内容。
(摘自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做出部署。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需要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这次展览会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和落实国务院国发21、22号文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举办这次展览会的目的:一是宣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形势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增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宣传资源节约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和引导作用。三是展示资源节约的先进技术,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四是普及资源节约的科学知识,宣传资源节约的理念,树立资源节约意识,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的自觉性。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举办这次展览会的重要性,通过展览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这次展览会,是我国多年来开展资源节约工作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展示,也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精神的一次集中汇报。办好这次展览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直观、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通过典型事例、翔实数据和技术成果等,展现各地区和有关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基本经验和成效,推动全社会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次展览融工作汇报、成果展示、技术交流、科学普及于一体,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全国性展览涉及各地区、各行业,规模较大、领域较宽;展览既要有较强的引导性、示范性,又要有较好的展示性和交流性,是一次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而且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的一次展览,在筹备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主办单位对举办这次展览会非常重视,我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5〕1519号),明确了展览会的指导思想、主题、展示内容、展览形式、组织领导和活动安排等。各地区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和有关中央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地区和有关中央管理企业要尽快成立本地区和本企业展览会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机构,要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发展改革委和经贸委要团结协作,没有明确牵头部门的要尽快明确牵头部门,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部门要全力配合。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
二、把握主题,突出展示重点
各组展单位在展示内容的策划、企业和技术选择中,要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题,突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这次展览面比较宽,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民用等重点领域,以及企业、机关、宾馆、商厦、学校、社区等多个方面,能够展示的内容很多,但是,对于每个地区和有关企业来说,最终能够展出的内容毕竟有限,因此要突出重点,突出展示本地区、本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先进技术和产品,无论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在建设节约型社会方面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经验、有示范引导性很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适用技术。要突出各地区和本企业的亮点,充分利用展览会这个平台,促进先进技术、典型经验的交流与推广。各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各有特色,不同地区的工作构成了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的整体形象,因此,在展览中既要充分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要兼顾整体展出效果,做到相互衔接、协调。
三、形式多样,贯穿节约主线
为取得展览的效果,一方面组委会将在设计上体现整体性,采取整体特装的方式,使各展厅内容围绕主题,形成统一、协调的展示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区、有关中央企业要在展示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多样化,尽可能多地使用包括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强化展示效果,做到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形式多样,从而达到展览的预期效果。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节约是本次展览会的主题,因此在展览的策划、设计、用材、布展、展出和撤展过程中,都要体现节约的思想,要把节约这一主线贯穿始终,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和与节约型主题不协调的内容。
(摘自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