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习惯始于晨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r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早晨孩子来到学校时,我都会在门口迎接问好。孩子对新的一天都充满期待。
  幼儿阶段的孩子进了教室洗手后,通常会把自己的名卡放进一个小篓子或小盒子里签到,然后会自由地在班里走动,看看架子上的教具,帮助老师从图书架上拿出图书,并放在地毯上,等其他同学来了,就可以找自己爱看的书围着圆圈坐下来。在小学低年级、学前或幼儿班级,放在图书架上的书会每一周到两周更换一次。孩子们每天早上阅读时间是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一年下来,孩子不但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而且词汇量也有一定的积累,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等也在不知不觉中日益增加。
  等孩子全部到齐后,老师会开始“圆圈讨论”时间。每周一,老师和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圈,和孩子们讨论这一周所要完成的工作和一些特别的事项,同时也会讨论这周的“美德”,并复习和讨论上一周的“美德”是否在生活中实践。上午的前两个小时在班上的时间是孩子一天中最重要的时间。他们会分组上课,较低年级的孩子一般是三到五人一组,高年级的孩子则以五人到八人一组。孩子没有课时,他们会自己选择架子上的工作,自由安排时间,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进度去完成各自的工作。


  孩子们每天早上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占了一半的比例。当孩子们在做工作时,老师一般不会给予太多的干预,直到孩子不会时,他们会请求帮助。若老师发现孩子有错误,一般也不会急于直接指正。老师会视情况给一些提示或在孩子完成工作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孩子自我发现错误,然后纠正。如果孩子无法发现错误,老师会给予孩子提示,如果孩子最终仍然没有发现,老师就会让孩子把工作收起来,等下一次再给孩子重新讲解。每个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所需时间都不一样,所以不需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倘若孩子是经由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答案,即使不正确,我们也不应轻易否定孩子努力的成果。总有一天,孩子会从各种经验中获得正确答案,达到“自我纠正”的目标。这是一个学习必经的“自我省察”过程。我们希望孩子获得的不仅是答案,而是寻求答案的方法,毕竟思考的过程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纠正的学习后,他们会养成自我探索的好习惯,而不是等待一个正确的答案。 孩子在教室里除了可以选择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工作,还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一项工作。比如说:当孩子做文化工作——认识青蛙身体的部位。孩子们可以一起轮流摆放三段卡,在摆放操作的过程中认读和识别青蛙每个身体部位。孩子完成这些操作后,可以到纸张摆放柜里拿出一些纸,各自画出青蛙身体不同的部位。
  在上午的工作时间中,当孩子完成两到三项工作时,孩子可以随时到加餐的桌子上吃一些饼干和水果补充精力再继续上课或工作。在吃加餐前,孩子们会自己到班里的洗手池洗手,然后拿出盘子,自己适量拿取饼干和水果。加餐桌子上一般只能两人同时进行。其他的孩子如想到这里用加餐,需提前告诉正在加餐桌上的其中一个孩子,他是下一个用加餐的孩子,然后接着做他的工作。等前面这个孩子用完后,就会过去告诉这位小同学。用这样不定时的加餐形式,可以训练孩子的主动性,主动洗手、洗盘子、擦干盘子并清理和整理餐桌。其次,还可训练孩子主动地与同学交流有效的信息,同时也能促使孩子对其他同学的进餐习惯进行观察并模仿。
  有很多家长会有疑惑:“一个早上,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找工作和探索,那么,怎么评定孩子的水平呢?孩子会不会因为这样宽松的环境而变得得过且过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有的孩子刚来到这样的环境会不适应。在传统的教育环境里,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管得非常严厉。我们经常听到大人对孩子说:“要好好坐着听讲,不许乱动!”然而,蒙氏教育却主张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习和探索。我们往往觉得,只要孩子不乱动,就能好好地上课,就能像海绵般吸收老师传输的知识。其实,当我们长时间保持静态,很容易造成脑部缺氧,从而影响我们大脑的吸收力。相反,如果我们不停地用手操作教具,这可以帮助我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其它感官的介入,也可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蒙氏教室里老师更多的起着一个非常大的引导作用,而不只是一个传授学问或知识的教育者。所以,孩子在蒙氏教室里工作习惯的养成一部分来自对同伴的模仿,另一部分则是来自老师的观察和引导。
  有一位妈妈曾经和我分享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个孩子当时才六岁。她说孩子回到家就神神秘秘地跑到厨房里把门关上。后来,她偷偷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她发现,孩子正在从厨房的架子上按顺序把碗搬到洗碗池里,开始做洗碗的工作。洗完后还是按顺序把碗摆放好。另一个家长则分享说,虽然孩子只有三岁,说话还不太清晰,但他每天回家后却不愿意休息,而是喜欢从书架上拿出故事书,一本接一本地翻阅,有时还倒着看。这位家长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不厌其烦地练习着在班上养成的好习惯。
  有一位同事也曾与我分享她在蒙氏班级获得的成长。她说:“我没想到,我的历史和地理知识的基础起源于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这两年。蒙氏文化的教具让我对地图着迷,爱不释手!”这位同事大学所念的专业与文化、历史相关,她本身思维很活跃,总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虽然不像传统的教育,家长能够从纸上作业看到孩子学会了多少字或多少课文,然而,以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来看,在蒙氏教育环境里,孩子的心智和习惯的培养是早期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他文献
本文从建筑吊顶内火灾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吊顶内的喷头设置问题。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没有明确的吊顶内喷头布置、管径计算等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提出吊顶内喷头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