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xiu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减轻负担,在增效减负理念的带动下,将语文教学带入更高的境界。为了实现增效减负的目标,教师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选择新颖的教学手段,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增效减负的四种方法,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除了识字、背诵,还有阅读、写作和积累等多项任务,内容庞杂,有些甚至难度比较大,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繁重,而且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增效减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运用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需要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紧扣教学要求,科学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展课堂学习的立足点,也是一节课后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性和目标达成的重要标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材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具体要求,为学生科学制定语文学习目标,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开展有针对性、有深度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制定了具体的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主要讲述的故事内容;(2)体会作者叶圣陶的人格魅力;(3)解读“爬山虎”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4)联想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类似故事,主动讲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对他人给予帮助的心得感悟。学习目标的制定有助于明确这篇课文的学习思路,确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上述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展开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语文阅读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正做到增效减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学习语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发挥“课堂教学情境”的辅助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丰富、有趣、灵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感知语文学科的魅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意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增效减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有意识地应用了情境教学法。备课时,有效整合核心知识点与相关资料,并将其制作成PPT或小视频,如浪潮涌动时的场面、浪潮击打岸边的声音、观潮时人们争先恐后的状态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案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阐述自己的观看感受。在學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仔细地聆听,并适时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为其提供探究建议,但是不要采用消极负面的态度予以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时反复播放浪潮翻滚的声音,让学生始终处于活跃、积极、生动的思维情境中。接着,教师根据各小组讨论时的偏差部分和遗漏部分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的核心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灵动的课堂氛围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走入教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吸收更多的知识,从而真正使课堂学习高效化、科学化。这样不仅能切实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攀登。
  三、革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觉醒,其对竞赛和竞争有强烈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课堂上设计具有竞争元素的学习活动,利用丰富多样的竞争模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并在多元的学习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腊八粥》是一篇与各地传统风俗习惯相关的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了解和搜集各地的风俗习惯,并感受各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神奇。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一场民俗文化知识分享会。首先,课后让学生独立搜集各地独特、有意思的民俗文化知识,在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制作成知识卡片,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其次,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先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展示与交流,小组交流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出发言人或者小组代表轮流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要以“优胜者”所分享的新鲜资料为线索,挖掘课文中的核心内容,并将其与学生分享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这样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进而切实落实增效减负的教学目的。通过“参与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我,在与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尊重发展需求,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根据现阶段的课程内容和具体学情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精准施教,同时落实个性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共介绍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不同,很有可能产生差距,这时教师不能强求学生保持同样的学习进度,而应该使用差异化的指导方法,使不同基础的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定更高的学习标准,引导学生挖掘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知识,如“古诗内容与自己的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古诗类型的分化”等,推动该层次学生向更深远的方向发展。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与其共同探究该阶段受到的阻碍,如“字词解析不准确”“古诗的情感内涵理解不到位”“写作背景不了解”等。在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自身局限。另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减少基础类知识;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稳步向前。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都能得到满足,避免无效学习,以真正做到增效减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增效减负的有效措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效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晚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18(7).
  [2]吴晓娣.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
  [3]刘玉平.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
  [4]刘长菊,朱艳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毕永贵.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教学[J]. 新课程(上),2017(12).
其他文献
摘 要:“大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大阅读”环境的创设,能够为农村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就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就“大阅读”环境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阅读”活动;农村小学;自主阅读能力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阅读资源,得到了
摘 要:随着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巧妙利用教材与课堂的留白,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模式多变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他们独立思考,锻炼其逻辑思维,还有助于集中课堂注意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激发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  艺术创作中的“留白”是指用尽可能少的笔墨点染,从而
摘 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差异化学习情况,科学地制定作文指导方案,切不可采用“一刀切”的作文指导方式,以免学生写出“模块化”作文,失去个性特征。在小学作文指导中渗透个性化教学理念,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需求,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促进其个性发展。文章阐述了个性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性,并结合思考与经验,针对个性化角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展开了研究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