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对颈型颈椎病兔痛阈值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来源 :福建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2006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炎性痛痛阈值及血清、背根神经节(DRG)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 40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触摸组、推拿手法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触摸组、推拿手法组采用无创颈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备方法造模.触摸组和推拿手法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施以推拿手法及触摸手法,每日1次,每次10 min,连续干预18 d,空白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推拿手法及触摸手法.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完成时和治疗后采用神经电生理仪检测4组家兔痛阈值,并于造模后第2天和治疗结束第2天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的浓度.治疗结束第2天处死家兔后,用ELISA法检测兔DRG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结果 造模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触摸组、推拿手法组痛阈值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IL-6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推拿手法组较模型组和触摸组痛阈值升高(P<0.05).模型组、推拿手法组、触摸组血清及DRG中TNF-α、IL-1β、IL-6的浓度较空白组明显提高,推拿手法组较模型组和触摸组低(P<0.05).结论 推拿手法可改善颈型颈椎病炎性痛疼痛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黄河清教授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当以风邪犯肺、宿痰伏肺为主,同时多兼哮喘、变应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等过敏相关疾患,其临床运用风痒止咳汤加减治疗该病效果立竿见影。本文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及风痒止咳汤的组方特点出发,结合验案二则探讨其在临床加减运用,同时倡导患者注重日常调护。
人体中大脑是非常重要的部位,是人的控制中枢.一旦大脑受到伤害,如出现脑外伤等,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尽早接受治疗,同时还要做好护理工作。对于脑
期刊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行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筛查的患者80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A组(年龄≥60岁,n=48)和B组(年龄<60岁,n=32)。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5例,颈动脉狭窄<50%23例,颈动脉狭窄50%~69%36例,颈动脉狭窄70%~99%16例。A组正常率、颈动脉狭窄<50%率低于B组,颈动脉狭窄50%~69%率、颈动脉狭窄7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参术散中4种成分(绿原酸、甘草苷、党参炔苷和甘草酸铵)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通过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采用Shim-pack XR-ODSⅢ(2.0 mm×75 mm,1.6μm)色谱柱,流动相选择0.1%甲酸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0.30 mL/min,柱温4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4种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
目的探究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的康复干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12月就诊于本院的100例CMT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器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ICF-CY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胸锁乳突肌厚度。结果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胸锁乳突肌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CF-CY的康复干预可提高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疗
目的探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治疗靶向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靶向药物心脏毒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电图异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CTn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VEF均降低,CTnT均升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
目的建立乌发护理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7∶83);检测波长:224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流速:1.0 mL/min。结果二苯乙烯苷在5~2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74%,RSD为0.94%;特女贞苷峰面积在10~4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4.82%,RSD为0.63%。3批样品含量测定中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作用脑区。方法将雄性5×FAD小鼠和雌性野生小鼠杂交后得到5×FAD阳性小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同窝阴性小鼠作为野生组,每组各8只,电针组取“百会”“神庭”穴电针干预4周,野生组和模型组只进行每日从饲养笼中抓取,不给予其他干预。采用旷场实验观察3组小鼠自发活动情况,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空间识别功能,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分析脑区神经元活动。结果3组小鼠干预前后旷场实验活动总路程、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平均运动速度
颅脑外伤是一种颅脑受到外力作用从而形成的疾病,该种损伤包括脑震荡以及头皮外伤等多种疾病。在患有该种疾病后,若患者未及时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恶劣后果。因此,在出现颅脑外伤时
期刊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拮抗肌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内科基础治疗、康复训练、拮抗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麦粒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上肢评定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评估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MBI评分明显提高(P<0.01),以观察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