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子体育游戏的质量保证刍议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高质量的家庭亲子体育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力途径,是连接幼儿与家长之间情感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家庭和谐的活性因子。通过文献研究法,笔者解析了亲子体育游戏之内涵,分析了目前幼儿亲子体育游戏面临之问题,最后探讨了六条保证幼儿亲子体育游戏质量之途径:家长与幼儿同频共振,家长与幼儿充分创造,发挥父亲的独特作用,把脉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游戏的多元效益,发挥“家园社”共育合力。
  关键词:幼儿;亲子体育游戏;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1)02-0044-06
  作者简介:赖颖慧,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发展与教育;谢明君,湖南理工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游戏是幼儿阶段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家长与幼儿进行游戏互动可发展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而依恋关系将直接影响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基本态度的形成等。[1]其中,亲子体育游戏是结合“运动”“游戏”“指导”三个要素,以家庭成员为单位的身体练习活动。[2]如何保证亲子体育游戏的质量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解析了亲子体育游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确保幼儿亲子体育游戏质量的关键路径。
  一、亲子体育游戏内涵之解析
  体育游戏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按一定规则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活动。[3]体育游戏的分类角度很多:从竞技水平的角度可分为活动性游戏和竞赛性游戏;根据游戏形式可分为接力游戏、追逐游戏、角斗游戏、攻防争夺游戏、传递抛接游戏和集体竞快游戏等;按身体素质可分为速度游戏、力量游戏、灵敏游戏和耐力游戏等。[4]还可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心理发展以及社会性等标准进行分类。
  基于体育游戏的分类,可从身体运动与智力活动参与程度相结合的角度,将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形式分为身体运动智能(以下简称体智能)游戏和身体运动游戏两大类。体智能游戏偏重幼儿通过运动来表达思考与感受,通过游戏来改造或创造事物。例如,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是体智能游戏的典型代表。角色游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意愿,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一种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5]身体运动游戏则是指幼儿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大动作开展的游戏活动,其主要构成因素是感知觉和运动器官的联合活动,包括奔跑、攀爬和追逐等。[6]
  家长可借由形式多样的亲子体育游戏,实现与幼儿增进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之目标。然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亲子体育游戏时仍存在诸多问题。
  二、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存在问题之浅析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匆忙的生活节奏、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学习活动关注的增加等因素导致以儿童为中心的亲子游戏时间呈减少趋势。[7]美国一项针对8950个幼儿家庭的大样本研究指出,样本中约一半的幼兒每天由一名家长监护的户外游戏甚至不到一次,女孩和非白人儿童的户外活动机会更少。[8]
  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分析国内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家长因工作或家务忙而投入的时间有限;电子媒介带来的社会快速转型使得家庭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电子产品和电子游戏冲击了传统的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压缩了原本有限的亲子体育游戏时间。尽管有研究表明,电子游戏可能具有一定改善儿童视空间认知功能的功效,但也可能导致他们消极的社会信息加工,如暴力信息偏好等。另外,亲子体育游戏的形式与内容单调,以球类和追逐奔跑类游戏为主;家长在关注游戏的社会交往与智育价值时,易忽视游戏的审美、情感等价值;亲子体育游戏缺乏科学指导[9-11]。可见,家长面临体育教育能力不足的困境。用科学的理念、现代的方法不断提高亲子体育游戏的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幼儿亲子体育游戏质量保证途径之分析
  (一)家长与幼儿同频共振
  高质量亲子体育游戏的前提是家长跟随游戏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们共享喜怒哀乐,在游戏体验上同频共振。在家长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即亲子体育游戏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家长是否及时满足了孩子的生理需要,也不单纯地决定于家长与孩子相处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质量,家长是否对孩子发出的社会信号敏感。
  首先,家长要做到沉浸式体验。身心放松,去除杂念,将自己真正作为游戏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或照护者,在感受游戏内容的同时,家长展现出积极情感并积极回应幼儿,如通过温和的表情、柔和的语调、亲密的动作等,及时回应幼儿在游戏中的情感需求。家长还可借助游戏有意识地与幼儿交流情感与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促进其共情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其次,家长需用心观察幼儿的行为。一方面,家长要感受幼儿每个动作的意图,进行科学互动;另一方面,家长要适时观察幼儿的回应是否及时、是否积极,如幼儿是否主动与家长进行眼神交流和互动等,以评估、调整亲子关系。
  最后,家长需适当把握对游戏的控制程度。在家庭中开展的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多是活动性游戏而非竞赛性游戏,活动过程通常自由、松散、易变。若家长过分关注孩子是否正确掌握了游戏动作、是否达成了游戏目标,更看重活动结果,那么家长可能会直接控制幼儿对玩具的选择或游戏行为,从而可能会干扰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影响其对游戏的控制感,甚者可能会导致幼儿抵触家长参与游戏。家长可以采取适当解释、提问和表扬等方法,减少对玩具或孩子行为的直接控制,释放积极参与信号。   (二)家长与幼儿充分创造
  在游戏双方充分共情的基础上进行共同创造是充分发挥亲子体育游戏价值的重要途径。许多亲子游戏源自课本或网络,游戏内容简单、重复率高,[10]不利于拓展幼儿思维。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动脑动手,发挥创造性。第一,材料创新。亲子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开发自然材料等方式,将身边的材料改造为体育运动器材。比如,利用两个易拉罐、一根木棒、适量的胶带和沙子便可制成哑铃;将七个易拉罐用胶带捆住可制成梅花桩。有了新的器材后,家长与幼儿可商定规则进行运动。第二,环境创新。比如,在走廊里,家长和幼儿用塑料瓶和纸球一起玩保龄球游戏。第三,主题创新。比如以“龟兔赛跑”的主题来丰富追逐游戏。互动创造可以丰富亲子体育游戏的形式与内容,促进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独特性与流畅性的发展。
  (三)发挥父亲的独特作用
  在早期的亲子关系研究中,父亲多属于附属依恋形象,其重要性次于母亲。实际上,已有足够证据表明,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第二年即可形成对父亲的依恋,且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可能有相同的发展过程。父子依恋关系的质量可能会受到父亲的性格、婚姻和谐程度、工作与家庭压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但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可能是父亲对待家庭的动机与态度。由于进化与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父亲在忙于支持家庭生计的同时,必然与孩子的联系降低,与照护活动相比,游戏成了父亲与孩子互动的最重要的方式。父亲相比母亲在游戏中往往更有活力,更关注幼儿的探索和挑战体验。可见父亲在保证亲子体育游戏质量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例如,父亲与孩子适当打闹、摔跤等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身体能力,学会合理释放情绪。在打闹游戏中,父亲要与孩子事先制定好规则,比如“不能咬”“不能卡脖子”“可以推拉”等。在游戏时,父亲不仅要控制好自身的情绪,还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当幼儿不愉快时立即停止游戏,并及时疏解其情绪。
  (四)把脉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迅猛,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准备状态,亲子体育游戏只有走在幼儿身心发展前面,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其身心发展。例如,0~2岁的婴幼儿需要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感。1岁以前,家长藉由视听刺激进行亲子互动,发展婴儿的感知能力;1~2岁时,随着幼儿身体运动能力与言语能力发展,其活动范围不断拓展,开始逐步建立自主感,这时多与幼儿进行身体运动游戏可以发展他们的肌肉大动作,锻炼其心肺功能,拓展其活动空间,帮助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心智。家长可尝试将身体运动游戏与幼儿的探索结合起来。例如在户外玩“吹泡泡”游戏,吹泡泡、追逐泡泡、捕捉泡泡等一系列活动可以让幼儿进行有氧运动,又能让他们感受变幻无穷的物理乐趣。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外界事物,比如在草地上进行“走跑交替”游戏时,可以让幼儿躺在草地上,变换视角感受天空。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看似无法理解的行为,比如将植物连根拔起等,家长需分析孩子的行为动机,在引导幼儿适宜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其探索欲。
  3岁以后,幼儿的体力有所增强,动作也更为协调,独立能力和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认知能力和情绪能力进一步发展,这使得他们更喜欢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体验,能更好地遵守游戏规则。此阶段亲子体育游戏可以更复杂,拓展性更强。除了身体运动游戏外,家长可逐渐增加体智能游戏,以帮助幼儿发展精细动作与高级认知能力。例如,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进行构思和表现,以积木游戏为例,在搭积木之前幼儿会形成目标预期,这种预期是元认知能力发展的体现,家长在幼儿反复搭建推倒积木的过程中,引导其思考搭建目标与搭建计划,促进其元认知发展。
  5~6岁的幼儿,其动作更灵活自如,观察分析与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有意注意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追求自主性,渴望在挑战中实现自我。家长可在这个阶段增加竞赛性追捕类游戏等身体运动游戏,适当提高游戏复杂度。另外,家长还可以适当增加策略游戏等体智能游戏。通过跳棋、象棋、简单的桌面游戏等策略类游戏,观察、训练并评估幼儿的思维品质,以及幼儿等待轮流、遵循规则、保持注意并从容面对输赢的能力,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挫折,学会退让,享受成功。
  (五)挖掘游戏的多元效益
  高质量的亲子体育游戏可在幼儿的身体、认知、情绪、沟通、美育、康复等方面体现多元效益,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发挥亲子体育游戏的价值。
  1.亲子体育游戏的认知效益
  亲子体育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的同时具有认知效益。大量研究表明,体育游戏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协调能力、增强有氧适能等方面促进儿童执行功能、工作记忆、注意力、语言能力等出现积极变化。[12]此外,体育游戏对儿童学业成绩也具有促进作用。[13]家长可挖掘不同形式亲子体育游戏中的认知元素。例如以网球游戏为代表的协调运动,幼儿反复转换挥拍姿势等,可锻炼其执行功能,训练其注意力。再如户外亲子体育游戏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良好载体,家长可以在户外游戏中创造性地融入学科元素,如分析和利用自然环境中所包含的数量、测量、空间、形状和分类等数学元素,发展幼儿数的概念,启发幼儿进行数量推理与问题解决等。
  2.亲子体育游戲的情绪效益
  亲子体育游戏还可发挥情绪效益,帮助幼儿进行情绪调节、快速适应社会生活。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会让孩子体验愉悦,促进脑部内啡肽释放,缓解紧张情绪,增强积极能量。体育游戏过程本身具有正念价值,如黏土类游戏可以降低消极情感,[14]家长和孩子专注于黏土塑形的物理过程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冲动;与黏土相关的触觉和可塑性也有助于产生一种非语言的情感表达途径。
  亲子体智能游戏对幼儿入园的情绪准备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的巨大差异,父母相处与师生相处的巨大转变,使得不少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会出现分离焦虑,借助捉迷藏游戏和亲子角色游戏可让孩子释放焦虑。捉迷藏游戏利用幼儿的客体恒常性感知,让幼儿有机会产生分离与团聚的需求,从而帮助他们在分离时内化出安全感与舒适感。在角色游戏中,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积木搭建一个“幼儿园”,然后将玩偶宝宝和玩偶妈妈放入“幼儿园”中,妈妈和孩子用玩偶扮演真实生活中的角色,并模拟幼儿园中的分别场景。妈妈引导幼儿通过玩偶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并及时给予安抚与情绪认同,用玩偶妈妈与玩偶宝宝模拟告别,最后妈妈紧紧拥抱孩子与其告别,并真的离开。用游戏帮助孩子练习分离、疏解情绪、适应分离。   3.亲子体育游戏的沟通效益
  幼儿可通过亲子体育游戏表达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感受与需求。家长可利用游戏的沟通功能,了解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例如家长可以与幼儿借助真实或替代材料,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幼儿可能会扮演超级英雄与家长扮演的坏人做斗争。当他们扮演强大的角色时,可以获得力量感和控制感;他们在体验角色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发展共情能力。家長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英雄头盔等道具,通过穿戴道具帮助幼儿隐藏常规自我,展现其理想人格特质。家长们可以多给孩子提供角色扮演的机会,作为促进孩子塑造角色人格的参与者,让孩子尝试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帮助孩子以自由、自发地分享情感需求,表达自我,展现隐藏的那部分自我。
  家长也可通过亲子体育游戏,鼓励孩子自我表达,如“手掌家庭画”游戏,幼儿在手指上描画家庭人物及其表情,通过手指精细动作,讲述家庭人物故事。藉由游戏了解孩子对家庭成员的看法,从而改善家庭关系。
  幼儿亲子体育游戏还可以用于制定规则。当试图给孩子讲道理,发现他们难以理解时,家长可以尝试用游戏化的方式制定规则。比如在训练孩子自己收拾玩具时,可尝试设置竞赛性游戏规则,鼓励幼儿执行玩具回家任务,并在任务完成后领取竞赛奖励。
  4.亲子体育游戏的美育效益
  幼儿亲子体育游戏的多元效益还体现在审美教育中。审美教育与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家长可以在和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时,塑造幼儿的美好心灵,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例如亲子舞蹈既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又可以让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除了舞蹈游戏,民间游戏中也蕴含大量美育元素,如“拍洋画”游戏,洋画正面印有《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或故事,还有动物画、成语画、风俗画等。家长与幼儿游戏的同时赏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还可创新游戏、挖掘游戏的美育功能。
  5.亲子体育游戏的康复效益
  对于特殊儿童家庭而言,亲子体育游戏的康复价值尤为重要。例如,短期有氧运动可适当缓解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幼儿的多动、冲动、焦虑、执行功能弱和社交障碍等症状。压力球游戏可以帮助ADHD幼儿释放焦躁情绪,减少注意力不集中。个案研究表明,以沟通、交流、合作为特征的集体体育游戏干预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行为,减少其退缩行为与不服从、不合作行为。[15][16]如何综合这些科学研究成果,针对特殊儿童家庭,系统开发亲子体育游戏指导方案,是提高幼儿亲子体育游戏康复效益的重要课题。
  (六)发挥“家园社”共育合力
  除了从家长与幼儿双方角度分析亲子体育游戏的质量保证途径外,我们还需融合幼儿园和社区等社会力量形成教育环境合力。幼儿园可以整合并利用家长群体的智力资源,通过讲座交流、亲子运动会、家庭体育作业等系统性、常规化活动设计等对亲子体育游戏进行科学指导。社区可以通过体育文化氛围建设、体育设施布置、社区亲子运动会等多种形式支持亲子体育游戏的开展,通过“家园社”互动,促成家庭体育教育新格局。
  四、小结
  如何应对幼儿亲子体育游戏时间投入少、游戏形式单一、价值发挥不充分、缺乏科学指导等现存问题?核心策略是家长端正态度,与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充分共情,真正建立情感联结。同时,发挥双方主观能动性来大胆创造,挖掘游戏的认知、情绪、沟通、美育、康复等多元价值。除了亲子体育游戏的双主体外,发挥幼儿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是保证幼儿亲子体育游戏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FUCHS A, M?HLER E, RECK C, et al. The early mother-to-child bond and its unique prospective contribution to child behavior
   evaluated by mothers and teachers[J]. Psychopathology, 2016, (49): 211-216.
  [2]   方学虹,朱海鸣.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设计[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4:13.
  [3]   徐向军.学校体育游戏与学生体能发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4:1.
  [4]   于振峰,赵宗跃,孟刚.体育游戏(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
  [5]   丁海东.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6.
  [6]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86.
  [7]   GINSBURG K R. The import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healthy child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strong parent-child bonds[J].
   Pediatrics, 2007, 119(1): 182-191.
  [8]   TANDON P S, ZHOU CH, CHRISTAKIS D A. Frequency of parent-supervised outdoor play of US preschool-aged children[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2, 166(8): 707-712.
  [9]   包钰.幼儿家长游戏观的现状调查——以亳州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22(05): 130-135.
  [10] 王秀丽.幼儿亲子游戏现状调查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 34(01): 65-68.
  [11] 王凯珍,周志雄,桑凤英,等.北京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体育游戏的现状[J].体育学刊,2010, 17(10): 56-58.
  [12] ZENG N., AYYUB M., SUN H., 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tor skill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A
   systematic review[J].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7,2017: 2760716.
  [13] ?LVAREZ-BUENO C, PESCE C, CAVERO-REDONDO I, et al.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meta-analysis[J].
   Pediatrics (Evanston), 2017, 140(6): e20171498.
  [14] KIMPORT E R, ROBBINS S J. Efficacy of Creative Clay Work for Reducing Negative Moo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rt
   therapy, 2012, 29(2): 74-79.
  [15] 张志勇,邓淑红.自闭症儿童体育游戏干预个案研究[J].体育科学,2010(08): 49-56.
  [16] 朱江.体育游戏对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沟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体育科技,2017, 38(4):42-43.
其他文献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iocene gravity flow deposits in the Lower Congo-Congo Fan Basin,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Miocen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
在电力系统大“联网”的背景下,系统中各节点的电气设备性能指标,直接影响着电网电能质量和系统的稳定性。高压试验作为评估电气设备性能最重要的手段,其自身具有对试验人员
摘 要:生涯教育是一种提升受教育人对职业的认识水平和自我规划能力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还处于生涯发展的早期阶段,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生涯教育。本文从生涯教育的概念、国内外的生涯教育发展入手,对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最终提出了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37.3 文
Based on the pseudo-analytical equ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log for layered formation,an optimal boundary match method is proposed to adaptively truncate the enc
Taking reservoir rocks and fluids of the Daqing,Dagang and Changqing oilfields as research objects,the EOR mechanisms and technical approach of polymer flooding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暖通施工的过程中对空调进行安装、对采暖系统与通风系统进行施工,因为施工环境较多,工序较为复杂,因此,施工中总是会有各种工程质量问题。所以,为提升暖通
电子控制技术作为车辆工程中常用的技术,能够对汽车的运行进行更加精密的控制,大大增强了汽车驾驶的安全性,保障了大众的驾驶安全。但是电子控制技术不能停滞不前,仍需要根据
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技术和方法一直是电力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高效的电力线路故障定位可以提高线路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实际效率,为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有效的支持。
机电设备在不同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机电设备系统运行的高效稳定性及安全性需求,对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提出较高要求。文章总
A new method for selecting dimensionless relaxation time in th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was proposed based on similarity criterion and gas true physical para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