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课堂是传承鲁迅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鲁迅作品不仅教人如何作文,而且教人如何做人。这些对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情操都有重要意义,对其人格的生成和修养的提高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语文学习中,青少年学生与这位文学界伟人存在较大隔阂,很难与鲁迅进行精神的沟通,甚至不愿走近鲁迅,疏离排斥他。
  一、鲁迅作品教学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其一,学生与鲁迅作品的距离感。鲁迅作品容纳了博大深邃的主题,涉及了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深刻真实地呈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他的作品需要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读出其味道。
  其二,时代距离成为了学生了解鲁迅的隔膜。鲁迅生活的是北洋军阀时代以及国民党统治的时代,距离我们生活的现代已经很久远了。中学生对鲁迅生活的社会存在着明显的隔膜,很难理解他的作品的深度及内涵。
  其三,鲁迅作品是现代白话文学作品,他的语言极有个性,风格独特。有的文白夹杂,隐晦深奥。尤其鲁迅的文章中话里有话的杂文居多,鲁迅生活的时代是文化专制的时代,所以许多时候下笔小心谨慎、隐晦曲折,含义深刻隽永,其言外之意有时很难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了解其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他的作品是不易读懂的。
  其四,教师教学水准有限。鲁迅作品难教,讲到鲁迅作品时显得力不从心,好像不知从何下手,这是许多教师的同感。现在许多教师缺少对课本的亲身体验和理解,课堂上的大部分观点也是从教参上搬过来的,对鲁迅的了解肤浅。这就导致在讲授时难免捉襟见肘,既不能结合具体背景和鲁迅的生活经历,又不能通过自身的思考加以诠释来打动学生。
  三、如何积极高效地进行鲁迅作品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业务修养
  1.学习必要的历史知识
  鲁迅的作品,都是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的,我们学生又没经历过,所以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社会的状况。讲鲁迅的作品,不能单从文本表面进行问题分析,否则会让文章孤立和肤浅。因此,教师要多读历史书籍和与鲁迅相关的一些研究性资料。如《阿Q正传》《药》等作品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对辛亥革命加以了解,这样讲课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关注鲁迅研究的新动态
  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是炙手可热的话题。鲁迅更像是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团,他的神奇激发许多研究者去探索。面对众说纷纭的文学界,我们教师应该关注鲁迅研究的新动态,及时补充新东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们也可以对一些观点进行辩论,这可以加强对学生独立思维的锻炼,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与思考。
  (二)激发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鲁迅作品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了例外。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兴趣,兴趣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影响学生阅读的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作品的兴趣,对鲁迅作品的有效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结合背景激发兴趣
  鲁迅的家乡在古越文化的滥觞之地——浙江绍兴,这是一个风景优美,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江南水乡,那里有令人陶醉的景物风光,那里的鲁镇也是鲁迅许多作品的故事发生地。那里是一个古老的地方,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也是作品中常会提及的,如人名的取用,《祝福》中鲁四老爷,《社戏》中的六一公公等。那里也是封建社会的典型,有着许多忌讳和迷信习俗。鲁迅的许多作品都是以家乡为背景的,所以教师在讲这些作品时,结合鲁迅故乡的风土人情等会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鲁迅的人生经历也是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背景,如果学生能够联系鲁迅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作品,就大大会减少读不懂的现象。鲁迅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小时候家境好,所以他可以在百草园里玩耍,在三味书屋里念书,可以认识闰土和长妈妈。在后来家道中落时,又经历了许多事情。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创作的来源,了解作家创作的来源,学生就会真正融入作品,感受作品。
  2.教学手段的趣味性
  如今的教学提倡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让新时代的语文课堂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借助媒体影像使鲁迅作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鲁迅作品中的很多场面是中学生无法切实领会的,如果运用影片片段的方式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环境氛围,这就会帮助学生走进作品,产生希望通过文字深入领会作品的渴望。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很多,如《伤逝》《孔乙己》等。有关鲁迅的传记类音像也有许多,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
  3.开放互动式教学方式
  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满堂讲”“一言堂”的方式,要转变成趣味性互动式的课堂。鲁迅作品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互动,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在鲁迅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理解和体验,然后再与同学进行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鲁迅作品的认识,也让他们切身的获得了人生启迪。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伤寒论》以其独特的体系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其许多经方以卓越的疗效一直为历代医家推崇和应用。经方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方证相对、药味加减、药量变化等方面,而且煎服法亦是影响临床疗效不容忽视的环节,正如古人所云:“煎药之法,最易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并言“须将古人所定煎法,细细推究,而各当其宜,则取效尤捷。”兹就《伤寒论》方药特殊煎法,作一探析,以就正于同道。
一、文本涉及内容庞杂  高中新课程将高中教材分为必修五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必修每册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兼顾了语文教学所要做到的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可问题是在有限的课时里要去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得语文老师不知所措,做一个语文老师好难。  语文必修教材在“致同学们”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你们步入新的课堂,又一道美丽的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血管内溶血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其病变基础与血细胞膜上缺乏糖化磷脂酰肌醇(CPD锚蛋白有关,CD55、CD59就是一种GPI锚蛋白。以流式细胞仪检测GPI缺陷的血细胞,较前以补体溶血为依据的试验方法更为特异。CD59检测尤为可靠。本文报告了CD59在PNH及AA-PNH综合征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59检测在诊断PNH及AA-PNH综合征上的,脑床意义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改进的TURP术治疗176例BPH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出院时、随访3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
本文对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全胃肠道外静脉高营养(TPN)的实施方法,从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基础研究、理论分析与临床介绍。阐明了TPN对颅脑损伤持续昏迷病人在能量、
早在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说过:“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于是有人就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少数民族语文老师,我认为我们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学生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元素渗透在学生的作文里。  我们所教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十五都是少数民族。这里有积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
摘 要:慢性胃炎一般起病慢,潜伏期长,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且一般不能完全治愈,只能缓解或控制其症状,而护理干预是慢性病人护理的重要方面,因为病人的心理活动、对疾病的感受和反应及护理人员对病人所施加的心理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结果。本文通过对25例住院慢性胃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探讨倾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疏导、强调正确的知识和观点、鼓励和暗示、争取家庭支持等在治疗慢性胃炎病人中的作用。  
在新课标理念下,对中学生作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作文中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在整篇作文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特别是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将文中的人物表现得更为传神,因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动作描写技巧,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本文就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使用技巧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以提高中学生的成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一、紧贴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
临床上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使用非常普遍的抗生素,我们在用药过程中发现注射用盐酸氨溴索与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有配伍禁忌。
宫腔镜检查可以了解有无导致不孕的宫腔内因素,在检查过程中,实施充分的心理护理、手术配合、防止并发症等对帮助提高手术安全性及顺利性是重要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