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速并行计算机——连接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及应用

来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使计算机性能实现飞跃的一种新型体系结构——连接计算机(CM)的系统结构。详细论述了这种称之为大规模并行的机器的发展过程、工作原理及其软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CM的改进型CM-2在结构及性能上的许多重要改进,包括增加浮点加速器和高速I/O系统、重新设计处理器芯片、改进通信网格等。第三部分论述这种并行计算机的广阔应用前景,具体讨论了在材料学、VLSI设计及计算机视觉等三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ew architecture that mak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uter leapfrog in the state of the art-th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a connected computer (C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orking principle and software environment of this kind of machine called massively parallel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many important improvements i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CM’s CM-2, including adding floating-point accelerators and high-speed I / O systems, redesigning processor chips, and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grid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is kind of parallel computer,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materials science, VLSI design and computer vision in detail.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用普通示波器充做CRT以增加智能仪器的显示功能,它能较完整、清晰地显示汉字、字符串、数字、曲线和图表等。文章具体介绍了用示波器扩充甚低频有效值电压表的显示
根据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LAMP检测引物,并结合纳米磁珠技术对齿兰环斑病毒进行LAMP检测。结果表明,只有齿兰环斑病毒毒株有扩增,而建兰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
人物风采李光发,中共党员,1964年出生,吉林省柳河县人,汉族,1986年6月毕业于延边农学院农学专业,农学硕士。他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大豆、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工作,现任吉林
进入21世纪,两岸经济关系在继续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台商投资大陆的数量不断下降,两岸贸易增长趋缓;二是在大陆深化对外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大陆台
1998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77周年生日,也是泰山民爆公司迎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大喜日子。在这庄严的时刻,以贾元会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向全厂广大职工郑重宣布了“以德治厂
驾驭一辆野性十足的Jeep,驶离喧嚣的都市,头顶是蓝天与白云;前方是沼泽、山地与河流;身后是尘土与水花。这是每一个越野爱好者熟悉的场景,充满冒险与惊喜。我有过这么一次难
四、单机箱CAMAC系统在CAMAC系统中,机箱是组建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最小规模的系统就是单机箱系统.这种系统现在普遍都用微型计算机控制,可以得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机箱中用
2012年9月18-20日,第10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前沿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峰会暨项目合作洽谈会将在苏州太仓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医药产业技术促进联盟和
Barbaloin is C-glucoside of aloe emodin unthrone which is found in the plant name as Aloe vera is a perennial succulenl(Liliaceal),also called the healing planl
本刊1986第1期刊登了笔者《谈谈用户监控程序的设计》一文后,收到了一些读者来信。对于来信中所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Issue 1986 issue 1 published the author, “talk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