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陈海峰同志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z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海峰同志,1920年8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篁村.2013年6月17日,因脑梗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陈海峰同志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于新四军加入中国共产党.他76年间,转战南北,没有离开过卫生工作,在战伤救治、医学教育和卫生科技管理领域,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他文献
出土战国楚简中记述不少病症文字,形音义关系复杂.分析楚简释读尚存歧异的病症:葛陵简中“(髂)”读为“胁”,“(髂)疾”指腋下腰上的疼痛;葛陵简“(瞥)”读为“肩”,“(瞥)伓(背)疾”指肩背疼痛;“(疥)”即“疥”,指疥病;“(膚)”读“膚”(肤),“(膚)疾”指皮肤胀痛;望山简“(瘢)”又作“(懋)”,与葛陵简“(癯)”、“(瘸)”及包山简“(款)”当为同一个字,读为“笃”,指疾病加重。
明代药材造假现象相当普遍,归根结底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供求关系的紧张,具体表现在政府和民间对药材极大需求量的刺激,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药材市场扩大和交易中对利润的追逐.考究明代药材造假的原因,借鉴历史教训,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今人采取针对性措施阻止假药的泛滥。
通过梳理历代主流本草发现,中药掺伪古已有之.南北朝时期以造作为主,唐代始见伪充,明清以后掺伪现象泛滥.据统计,民国以前本草著作记载的掺伪品种达76味,主要集中在贵重药、动物药和人工制品.常用掺伪手法有造作、伪充2种方式.其中涉及造作的中药有11味,而以假乱真的伪充品种高达68味.掺伪现象泛滥,迫使藿香药用部位改变,盐附子、酒制当归和蜜炙黄芪等炮制品的出现均可能与之有关.中药掺伪的根本原因是医药分家
对民族医药古籍的整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既往的各种目录类著作中,收录了部分民族医药古籍,以藏、蒙、维3个民族为主,尤其是藏族,但至今尚无一部能全面反映民族医药古籍整体状况的目录类著作.与中医药古籍目录不同,民族医药古籍目录有其特殊性,在编纂时虽然可以借鉴既往的工作经验,但仍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民族医药古籍的界定,信息著录时应使用民族文字和汉字对照,民族医药古籍的分类,医药古籍的民族归属等
李约瑟博士(Dr.Joseph Needham,1900-1995)与伍连德博士(1879-1960)为英国剑桥大学校友,伍连德博士毕业早于李约瑟十几年.他们曾先后师从在剑桥执教的生物化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霍普金斯爵士(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1861-1947).2人虽都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但由于各自所从事的专业不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他们的生活轨迹从
期刊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设的以编校、刊行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医籍校正机构.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使之成为宋之后的定型化版.本校正医书局原计划校正医籍8部,最后编校成书11部.校正医书局编校每部医籍所需时间不同,多者10余年,少者不足1年.校正医书官不在校正医书局的办公场所校书,而在自己家里校书.校正医书局的成员包括提举校正医书
“值守制度”和“差派制度”可说是清代太医院医官开展诊疗活动的“前奏”.“值守制度”可分为“特简供奉”、“内直供奉”和“外直供奉”3种,主要为宫廷提供诊疗服务.除为宫廷提供诊疗服务外,太医院还具有为京城内的其他皇室成员、文武大臣、军队、平民百姓、文武会试以及监狱等提供医疗保障的职能,因而形成了“差派制度”.“差派制度”又分为“特派差务”、“奏派差务”和“咨派差务”3种。
现今临床所用金银花,单指植物忍冬的花,而非茎、叶、藤枝或全草.早期的“忍冬”、“忍冬藤”等名称,并非专指忍冬花部,少数早期文献如《新修本草》等虽有关于植物忍冬花部的简要记述,但主要是作为植物辨识特征对开花时间和花朵形状进行的描述,并未提及花部入药,且无“金银花”之名,不能作为现今中药金银花的原始出处.首次出现“金银花”药名的文献应为宋《苏沈良方》,首次记载单以忍冬之花入药的文献为宋《外科精要》.第
2012年2月25日,在中国农历龙抬头的喜庆日子里,余瀛鳌先生的门人20多人在北京为敬爱的老师举办了80华诞暨从医60周年庆祝会,到会的领导、专家学者有百余人。庆祝会温馨而热烈,不仅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亲情和友谊,而且感受到传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老师为人师表、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之大医宗师、文献巨擘之风范。
期刊
伪满时期,东北沦陷区的中医被称为“汉医”,当时东北中医从业人员有25 000名之众.中医未能得到伪满政府承认,一度走在被废止的边缘.中医界争取中医地位、发展中医学术、维护中医权益的斗争一直都在进行.伪满政府后来出台了《汉医法》等法律,建立了伪满中央汉医会等学术团体,实施了汉医考试制度等,管理、改造和利用中医.伪满时期的中医走过了一条畸形发展之路。